中国作者 | BMJ Global Health:中国近二十年出生性别比

2022
10/13

+
分享
评论
BMJ
A-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已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中国还需要继续营造更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促进人口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

主要发现

过去40年间出生性别比(即活产男婴和女婴的比)是中国人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出生性别比在高位徘徊,2010年以来逐渐下降。出生性别比随孩次、已有的孩次性别构成、城乡以及户口类型、教育程度、民族、省份等因素而存在差异。其中,孩次、已有的孩次性别构成是影响下一个孩子出生性别比的重要因素。

核心内容:

出生性别比是出生时活产男婴和活产女婴的比,通常用每100名活产女婴对应的男婴数量表示,正常值在102-107之间,通常认为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为106。自19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

中国出生性别比总体偏高,不仅随孩次增加,也受已有子女数量和性别构成的影响。一般说来,二孩、三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更高。对于只有女儿的家庭,下一个孩子的出生性别比高于正常值,而只有儿子的家庭,下一个孩子的出生性别比则低于正常值,这反应了中国父母在男孩偏好的大环境下追求儿女双全。

30301665626641768  

出生性别比随居住地(城乡)、户口类型和教育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村出生性别比高于城市,农业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高于城市户籍人口。分孩次来看,城市人口二孩、三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高于农村,但由于在城市人口所生育的孩子中二孩、三孩及以上孩次的占比较低,所以使得城市总的出生性别比低于农村。

出生性别比随母亲受教育程度而存在差异,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出生性别比越高,二孩、三孩及以上孩次也是如此。如果第一孩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生育的二孩出生性别比要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生育的二孩。

汉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高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的各孩次出生性别比均高于少数民族相应孩次。一孩同为女孩的情况下,少数民族的二孩出生性别比虽然也高于正常值,但远低于汉族人口的二孩出生性别比。

不同省份也存在差异,在执行一孩半政策的省份,即在农村地区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夫妻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的省份,出生性别比最高,即使在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之后,也是如此。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已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中国还需要继续营造更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促进人口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99961665626641887  

姜全保,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口分析与公共政策,性别失衡。出版有《性别失衡与婚姻挤压》,《中国生育水平研究》等著作。

4911665626641995  

张翠玲,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口学会第九届、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维也纳人口研究所、德国马普人口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访问学者。关注出生人口变动、生育水平波动、生育转变进程,开展人口决策的支持研究和长期人口监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关于 BMJ Global Health

7021665626642091  

BMJ Global Health 出版高质量的同行评审文章,内容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出资者、研究人员、临床医生、一线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都息息相关。发表文章类型包括原创性研究、小型或专科研究、综述、社论、分析文章以及对争议问题的回应与讨论等。

出版频率:连续出版

创刊年:2016

2021年影响因子:8.05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性别比,人口,省份,生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