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专科定位新思路,推动医院学科建设新发展

2022
10/14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新时期临床专科再定位与发展策略研讨会成功举办。

随着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的专/学科建设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呈现出“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化、影像介入化、诊断分子化”发展趋势。在此形式下临床专科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加强发展内涵?对此,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健康界开展“新时期临床专科再定位与发展策略研讨会”。

10月11日,“新时期临床专科再定位与发展策略研讨会”于线上成功举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会议由健康界副主编、健康界研究院副院长汪兆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焦军东联合主持。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专家齐聚云端,聚焦临床专科定位与发展话题,深入探析新时期公立医院临床专/学科发展可能性空间,助力医院高质量临床专/学科建设。

王伟林在致辞中说到,目前公立医院日常运营管理方向、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何把公立医院发展定位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DRG/DIP支付制度改革等政策结合起来是公立医院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打造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因此三级公立医院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打好基础,探索国际一流医院建设之路。

“邵医”微创技术,推动微创医学腾飞

微创技术是当前外科发展的趋势,普外科医疗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不断精进微创技术,通过微创持续推动外科创新发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带来了《微创立院,推进外科技术持续创新》专题分享。

蔡秀军提到,邵逸夫医院作为微创外科领域的领军者,一直致力于用微创技术造福百姓。微创手术有着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节约医疗资源以及更加人性化等优势。邵逸夫医院是最早在国内引进了腹腔镜技术的医院,并不断进行普及与推广,近年来医院的多项技术和手术均为国际、国内首创。

“微创外科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高难度手术难以开展、学习曲线较长、手术费用昂贵、还需更多适用于微创外科的器械和操作技术等。”蔡秀军如是说道。面对这些挑战,他强调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医院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医工信交叉融合,开展技术创新。通过发明手术设备和器械、开发手术技术、创新手术方式,解决了腹腔镜肝切除的三大难题,如针对缺乏有效的腹腔镜下切肝器械这一难题,发明了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针对出血难控制,首创了腹腔镜刮吸解剖断肝法以及腹腔镜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针对术中发生气体栓塞的难题,首创了腹腔镜区域性出肝血流阻断技术,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此外医院还创新了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可避免第一次手术后肝创面胆漏的发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

同时,他提到专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医院十分注重人才建设,并在浙江大学建立中国首个“微创医学”学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建立“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成立中国腹腔镜肝脏学院,规范化培养专业人才;主持制定腹腔镜肝脏切除指南及共识,编著相关教材。同时医院鼓励医护人员开展专利发明,促进成果转化,成立浙江大学全球医疗器械转化院,着力打造浙江省全球微创医学中心

蔡秀军表示,医院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方针,通过错位发展、精准微创、问题导向、交叉融合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加强重症学科建设,提高医院综合救治水平

作为医院处理疑难危重症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临床医学专科之一。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带来《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重症医学科建设》的分享。
他表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均离不开重症医学的有力支撑。我国的重症医学已经历40多年的发展,在灾害救援、疫情防控、突发公卫生事件救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老年慢性疾病患病人群的上升,也进一步促使重症医学科的需求不断增加

陈尔真强调,新形势下的重症医学,代表着医院最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要承担医院最危重的抢救工作,为医院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还要发挥好住院医师及低年资主治医师的训练基地作用

“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必须注重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人才五大要素。”对于如何做好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陈尔真谈到临床医学是学科发展的核心,重症医学科的建立首先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科室规模与患者数量相适应;要把握核心技术和主要病种,因地制宜发展学科特色,并发展建设亚专科;还需与其他科室加强合作,建立多学科的重症救治团队

在此基础上,陈尔真提到要通过强化质控,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广普及适宜诊疗技术,争取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规范教材编写,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完善教育模式;加强科研创新能力,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充实不同层次的人才力量;同时还需做好管理工作,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整个教学体系、科研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管理工作

陈尔真强调,医院管理者要加大对重症医学的投入,做好重症医学学科建设,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升安全服务质量以及整个医院综合实力。

以DRG/DIP改革为抓手,优化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重中之重。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需不断优化学科体系定位,从而推动公立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富荣带来《DRG/DIP改革下学科体系重新定位》分享

吕富荣提到,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同时随着支付改革的深入,引导医院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及成本控制,这也对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他表示,在学科建设上,重庆一附院经历了散养期、拔尖期、提升期三个阶段。尤其在“提升期”期间,为应对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医院通过“学科建设再出发”,开展“学科提升工程”扶强补弱。医院根据国家级指标体系,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医院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院学科进行评价,最终形成了品牌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培育学科四个分类;同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制定了3年建设计划及10年终期目标计划;开展平台建设,打造先进的公共学术平台,如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关键临床诊疗技术平台等。

他表示,随着医学发展呈现出“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的趋势,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对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顺应医学发展规律,加强并重视疑难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提高外科床位并积极开展三四级手术。在DRG支付改革下,医院对病种结构进行调整,制定《疑难危急重症疾病目录》和《手术分级目录》。通过结构调整,使得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三四级手术占比有明显提升。同时,医院以DRG为抓手,制定了战略病组、优势病组、普通病组,并运用数据模型对病组分析,拟定不同病组管理策略,提升科室CMI值,通过权重、结余、效益指数分析,明确科室自身定位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医院学科建设初见成效,新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牵头国家医学中心和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申报。其中呼吸内科与神经内科成为医院品牌学科建设项目,其中呼吸内科以技术创新和病种结构调整为突破口,首创脱机困难患者的有创无创双模式脱机技术等;神经内科以临床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突破口,首次提出“能预测脑出血在去血肿扩大的平扫CT”新征象,并获得国内乃至国际上的认同

“学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更需关注国家政策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三级绩效国考、DRG支付方式改革等内容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吕富荣如是说道。

有关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内科发展,这些专家各抒已见

“在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和医保DRG/DIP支付改革的组合拳下,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医疗服务价格应该如何加快调整步伐和调整策略”“新时期医院内科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和加强发展内涵?数字化疗法可以成为一些内科发展的选择项吗?”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焦军东主持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徐岩、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李桂英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王荣表示,随着支付方式的改革,带来了医疗价格调整,有助于住院服务回归到可测量、可评估的状态,但价格调整落地还不成熟,尤其是内科的脑力付出等价格界定不明确。他提到,目前内科中CMI值较高的科室,其价值能较好体现,但不能单就为了提升CMI值,进行“内科外科化”建设,因为有些疾病并不能通过手术操作解决,要基于对疾病的认知,以最小的成本解决患者的问题,这才是医疗最根本的核心。因此王荣认为,医院学科发展和医疗能力的提升不能只谈外科化发展,而是应当建立在内科各个领域基础之上。

徐岩提到,在药品零加成、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下,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价格势在必行。她以腹膜透析为例,作为肾脏科的主要业务,腹膜透析在山东率先开展人工服务透析收费并纳入医保,这项举措不仅能助推医务人员更好地服务患者,也使得患者更珍惜医疗服务。同时在疫情常态化下,远程医疗发展势在必行,尤其在慢性病的随访和用药上,更需要促进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开展多维度互联网工作,形成全国各省市的互联网医疗档案,汇总疾病大数据。

李桂英则从医院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作为DRG医院的试点单位,其价格调整的速度仍滞后于临床需求。由于医院并不具备价格调整的主导权,需多方部门参与才能将医疗价格进行有效调整。同时在内科发展方向上,她表示医院通过DRG分组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在DRG组内的科室,要加强疑难急危重症科室建设,开展内科手术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此外,还要加强慢病管理工作,通过数字医疗开展慢病管理,开拓数字医疗的预警功能。对于DRG组外的内科,则是建议注重中西医结合式发展。

本次会议由

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赞助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来源:长三角健康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技术,医院,手术,学科建设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