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医院精益运营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2
10/16

+
分享
评论
秦永方
A-
A+

医院DIP病种范围覆盖率,是评价医院住院医疗服务广度的重要指标,覆盖率越高表明医院收治住院患者诊疗服务能力较高,反之则然。

DIP医院精益运营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顾问

提示:DIP成为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方式,正在全国许多地区推行,将对医院带来较大冲击,构建DIP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赋能医院精益管理运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直接影响到医院医保补偿率,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DIP管理流程选择分析指标指标,为医院开展DIP精益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1、病案首页与医保结算清单分析指标

DIP的支付依据来源于医保结算清单,由院内编码系统、费用信息系统各信息系统生成上传,就数据要求而言,DIP支付基于病案首页数据,医保结算统一使用医疗保障疾病诊断分类及代码(ICD-10医保V1.0版)和医疗保障手术操作分类与编码(ICD-9-CM3医保V1.0版),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直接与DIP支付情况挂钩,病案首页的完整、准确、规范对于医保支付十分重要。主要分析指标包括:

(1)住院病案首页填报完整率

病案首页填报完整率= 首页必填项目完整填报的病案份数/检查出院病案总数 ×100%

病案首页项目填报完整率= n 份病案首页填报的必填项目之和 /n 份病案首页全部必填项目总数 ×100%

(2) 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

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 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的病案数/检查出院病案总数 ×100%

(3)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的病案数/检查出院病案总数 ×100%

(4) 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正确率

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正确率= 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正确的病案数/检查有手术及操作的出院病案总数 ×100%

(5) 手术及操作编码正确率

手术及操作编码正确率= 手术及操作编码正确的病案数/检查有手术及操作记录的出院病案总数 ×100%

(6) 病案质量指数

病案质量指数主要包括合规性指数、编码套高指数和编码套低指数等。合规性指数是针对诊断手术与基础信息不符、冲突等情况设置;编码套高指数可按照套高病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设置;编码套低指数则可以套低病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设置。

病案质量指数=合规性指数×0.2+编码套高指数×0.3+编码套低指数×0.5

合规性指数=1-max[(医疗机构合规性问题占比-合规性问题占比下四分位数)/(医疗机构合规性问题占比最大值-合规性问题占比下四分位数),01

编码套高指数=1-max[(医疗机构编码套高问题占比-编码套高问题占比下四分位数)/(医疗机构编码套高问题占比最大值-编码套高问题占比下四分位数),0]

编码套低指数=1-max[(医疗机构编码套低问题占比一编码套低问题占比下四分位数)/(医疗机构编码套低问题占比最大值-编码套低问题占比下四分位数),0]

2、DIP病种范围覆盖率分析指标

医院DIP病种范围覆盖率,是评价医院住院医疗服务广度的重要指标,覆盖率越高表明医院收治住院患者诊疗服务能力较高,反之则然。DIP覆盖率分析,不但要分析区域覆盖率,而且要分析国家医保局DIP分组分析,找出与地区及国家DIP的差异,还可以细化ICD-10-9覆盖率分析,与等级评审关联。

(1)区域DIP范围覆盖率

区域DIP覆盖率= 开展DIP病组数/ 区域DIP总病组数 ×100%

医院可以细化指标分析到院级、科室、医疗组、主诊医师,从中发现与区域相比,未覆盖的DIP病组,为评价医疗服务能力和拓展服务广度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国标DIP覆盖率

国标DIP覆盖率= 开展DIP病组数/ 国标DIP总病组数 ×100%

医院可以细化指标分析到院级、科室、医疗组、主诊医师,从中发现与国标相比,未覆盖的DIP病组,为评价医疗服务能力和向国内看齐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3)ICD-10覆盖率

  ICD-10覆盖率= DIP-10病种数/ ICD-10医保V2.0版总病种数 ×100%

医院可以细化指标分析到院级、科室、医疗组、主诊医师,从中发现与国标相比,未覆盖的ICD-10病种,为评价医疗服务能力和拓展病种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4)ICD-9-CM-3覆盖率

  ICD-9-CM-3覆盖率= ICD-9-CM-3病种数/ ICD-9-CM-3医保V2.0版总病种数 ×100%

医院可以细化指标分析到院级、科室、医疗组、主诊医师,从中发现与国标相比,未覆盖的 ICD-9-CM-3病种,为评价医疗服务能力和拓展病种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3、DIP分值分析指标

DIP病种分值(Related Weight,RW)是基于区域内每一个病种组合的资源消耗程度所赋予的权值,是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的复杂与疑难程度的相对体现,是区域DIP次均费用的标化。RW值越高,反映该病种的资源消耗越高,反之则越低。医保部门发布DIP标准分值,由于有低分值和高分值重新计算,对于医院来说就产生了DIP实际分值,开展DIP实际分值与标准分值指数偏离度分析,用于评价医院DIP资源消耗状况。

(1)DIP标准分值指数

DIP标准分值指数=∑(医院各个DIP标准分值总数/DIP病种数量)/医院DIP平均标准分值

(2)DIP实际分值指数

DIP实际分值指数=∑(医院各个DIP实际分值总数/DIP病种数量)/医院DIP平均实际分值

(3)DIP异常偏差病例分值

费用低于病种组合付费标准50%的病例分值=该病例实际医疗费用/上一年度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该病种均次医疗费用x该病种的病种标准分值

费用超过病种组合付费标准2倍以上的病例分值=[(该病例实际医疗费用/上一年度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该病种均次医疗费用-倍数标准)+1]x该病种的病种标准分值

(4)DIP分值指数偏离值

DIP分值指数偏离值=DIP实际分值指数-DIP标准分值指数

(5)DIP分值指数偏离度

DIP分值指数偏离度=DIP分值指数偏离值/DIP标准分值指数×100%

4、DIP分值点值分析指标

DIP的点值根据数据来源和适用场景分为预算点值和结算点值。DIP预算点值在每年年初确定,基于该支付方式覆盖的住院总费用,建立医保资金的预估模型、支撑医保基金全面预算管理,是定点医疗机构落实医保过程控制的重要指标;DIP结算点值在每年年终或第二年年初确定,以医保总额预算为前提,用于计算付费标准,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年度清算。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考虑上年实际点值和预结算点值。

(1)DIP分值点值预测分析指标

DIP分值预侧点值=(DIP上年清算点值+DIP预结算点值)/2

(2)DIP分值点值偏离度分析指标

DIP分值点值偏离值=DIP结算点值-DIP预算点值

DIP分值点值偏离度=DIP分值点值偏离值/DIP预算点值×100%

5、DIP住院量分析指标

DIP住院患者多少,反映医院住院工作效率,同时直接影响医院医保支付结算金额,因此,医院应加强DIP住院量相关指标分析。

(1)DIP入院率分析指标

DIP入院率=DIP入院患者/门急诊人次×100%

(2)DIP入院途径结构分析

DIP入院来源途径分析=DIP各入院来源(门诊、急诊、其他医疗机构转入、其他)/DIP总入院人数×100%

(3)DIP入院效率分析

DIP日均入院患者人次=DIP月入院患者总数/月度日历天数

6、DIP入组及偏差病例分析指标

DIP患者入院,能否映射对应DIP入组,直接影响到能否进入医保结算系统,不能入组,医保就无法进行结算,因此,DIP入组率是重要的分析指标。同时,还需要对入组偏差病例,高倍率、适中倍率、低倍率结构占比进行偏差度分析。

(1)DIP入组率分析指标

DIP入组率=DIP入组病例数/DIP住院患者病例数×100%

(2)DIP低倍率病例占比分析指标

DIP低倍率病例占比=(DIP低倍率病种数×重新计算点值×预结算点值)/(DIP病种总分值×预结算点值)×100%

DIP适中病例占比=(DIP适中病种数×重新计算点值×预结算点值)/(DIP病种总分值×预结算点值)×100%

DIP高倍率病例占比=(DIP高倍率病种数×重新计算点值×预结算点值)/(DIP病种总分值×预结算点值)×100%

(3)病种结构指数分析指标

DIP病种结构指数=DIP低倍率病例占比×0.15+DIP适中病例占比×0.65+DIP高倍率病例占比×0.20

7、DIP收入分析指标

DIP患者收入确认需要关注结算差额,DIP医保支付包括预结算和年终清算,平时按照预结算点值确认DIP收入,年终清算后确认DIP收入,DIP医保结算收入是按照DIP支付规则确认,医院医疗费用扣除患者自付后的记账收入,与DIP医保支付结算确认产生结算差额。因此,需要分析DIP统筹基金补偿率指标。

(1)月度预结算分析指标

DIP标准预结算收入=DIP标准分值×月预结算分值点值

DIP实际预结算收入=DIP实际分值×月预结算分值点值

DIP预结算收入偏离值=DIP实际预结算收入-DIP标准预结算收入

DIP预结算收入偏离度=DIP预结算收入偏离值/DIP预结算收入×100%

DIP预结算收入医保基金补偿率=DIP医保基金预结算/DIP医院记账收入×100%

(2)年度清算收入分析指标

DIP实际年清算收入=DIP实际分值×年度结算分值点值

DIP年清算收入偏离值=DIP实际清算收入-DIP月度预结算收入

DIP年度结算收入偏离度=DIP年度清算收入/DIP月度预结算×100%

DIP预结算收入医保基金补偿率=DIP医保基金预结算/DIP医院记账收入×100%

(3)DIP收入结构分析指标

DIP医疗费用结构占比=DIP药品、耗材、医技、医疗费用/DIP医疗费用×100%

DIP收入结构占比=DIP药品、耗材、医技、医疗费用/(DIP医保支付结算+患者自付)

(4)DIP收入指数分析指标

DIP标准收入指数=∑(DIP标准分值×月预结算分值点值)/(DIP平均标准分值×月预结算分值点值)

DIP实际收入指数=∑(DIP实际分值×月预结算分值点值)/(DIP平均实际分值×月预结算分值点值)

DIP收入指数偏离率=(DIP实际收入指数-DIP标准收入指数)/DIP标准收入指数×100%

8、DIP成本分析指标

DIP成本分析指标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对成本管控的角度不同,对成本范围的认知不同,如何做好DIP成本核算工作,是成本分析的关键。誉方医管按照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结合医院管理需求,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出发,算为管用,把DIP成本进行细化核算,为不同的管理部门提供需求。

(1)DIP药耗成本分析指标

DIP药材费用率=(DIP收费药品+DIP收费耗材)/医疗费用×100%

DIP药耗成本率=(DIP收费药品+DIP收费耗材+DIP不收费耗材分摊)/医疗费用×100%

(2)DIP直接成本分析指标

DIP直接成本率=(DIP收费药品+DIP收费耗材+DIP不收费耗材分摊+诊疗科室其他成本分摊+医技及平台科室成本分摊)/医疗费用×100%

(3)DIP业务成本分析指标

DIP业务成本率=(DIP收费药品+DIP收费耗材+DIP不收费耗材分摊+诊疗科室其他成本分摊+医技及平台科室成本分摊+医疗服务科室成本分摊)/医疗费用×100%

(4)DIP医疗业务成本分析指标

DIP医疗全成本率=(DIP收费药品+DIP收费耗材+DIP不收费耗材分摊+诊疗科室其他成本分摊+医技及平台科室成本分摊+医疗服务科室成本分摊+管理费用分摊)/医疗费用×100%

9、DIP盈亏分析指标

DIP有了收入确认和成本核算数据,开展DIP盈亏分析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为了满足各部门和科室,对医保盈亏的分析管理需求,提供多维度DIP盈亏分析指标。

(1)DIP医保盈亏(结余/超额)分析指标

DIP医保使用率=DIP医保基金结算金额/DIP医疗费用×100%

DIP医保盈亏(结余/超额)=DIP医保结算金额-DIP医疗记账金额

DIP医保盈亏(结余/超额)率=DIP医保结盈亏(结余/超额)/DIP医疗记账金额×100%

(2)DIP边际盈亏(结余/超额)分析指标

DIP边际盈亏(结余/超额)=(DIP医保结算金额+DIP患者自付)-DIP药耗成本

DIP边际盈亏(结余/超额)率=DIP边际盈亏(结余/超额)/(DIP医保结算金额+DIP患者自付)×100%

(3)DIP会计盈亏(结余/超额)分析指标

DIP会计盈亏(结余/超额)=(DIP医保结算金额+DIP患者自付)-DIP会计成本(直接成本、业务成本、全成本)

DIP会计盈亏(结余/超额)率=DIP会计盈亏(结余/超额)/(DIP医保结算金额+DIP患者自付)×100%

10、DIP费用负担情况分析指标

DIP支付方式改革,需要更加关注患者自付负担水平、床日费用负担和次均费用负担指标分析,对于提高医院竞争力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1)患者自付负担水平分析指标

DIP患者次均自付负担水平=DIP患者自付金额/DIP病种数量

DIP患者自付率=DIP患者次均自付负担水平/DIP医疗费用(DIP医保支付结算+患者自付)

(2)床日费用负担分析指标

DIP床日费用负担水平=DIP医疗费用(DIP医保支付结算+患者自付)/DIP住院床日

(3)次均费用负担分析指标

DIP次均费用负担水平=DIP医疗费用(DIP医保支付结算+患者自付)/DIP患者人次

11、DIP病种CMI及效率分析指标

DIP不仅关注经济结余价值贡献,更要关注DIP临川学科价值贡献,充分考虑CMI值增长变化趋势,CMI值的高低变化即代表医院病种风险疑难程度,也代表分值的高低,是影响医院医保支付结算的修正因素。因此,需要分析CMI值相关指标,为学科建设病种结构调整提供参数。

(1)CMI值分析指标

CMI值=∑DIP分值总数/DIP次均分值

(2)CMI值增长分析指标

CMI值增长=本期CMI值-上期CMI值

(3)CMI经济价值分析指标

CMI收入指数=∑DIP实际收入指数/CMI值

CMI成本指数=∑DIP实际收入成本(药耗、直接、业务、全成本)指数/CMI值

CMI盈余指数=∑DIP实际盈余(边际、直接、毛、净结余)指数/CMI值

(4)DIP资源效率分析指标

DIP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包括时间指数和费用指数,指数大于1表明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反之则然。

DIP时间效率指数=DIP本期患者平均住院日/DIP上期患者平均住院日

DIP费用效率指数=DIP本期患者次均费用/DIP上期患者次均费用

12、DIP病种价值分析指标

DIP需要充分考虑风险、价值和成本因素,综合评价DIP病种的“经济价值、临床价值、社会价值、患者价值”,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加强病种结构调整和学科建设。

(1)DIP病种CMI与经济价值贡献“波士顿”四象限分析

DIP病种CMI值作为纵柱,DIP盈亏作为横轴,实行四象限分析,第一象限CMI值高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作为医院优势病种管理,第二象限CMI低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作为提高病种集合度管理,提高收益,第三象限CMI高经济效益低的DIP病种,作为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病种管理,第四象限CMI低和经济效益都低的DIP病种,进行病种筛选和调整。

(2)DIP经济价值贡献与疾病风险因子指数“波士顿”四象限分析

  DIP病种风险因子誉方指数作为纵柱,DIP盈亏作为横轴,实行四象限分析,第一象限病种风险因子誉方指数高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作为医院优势病种管理,第二象限病种风险因子誉方指数低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作为提高病种集合度管理,提高收益,第三象限病种风险因子誉方指数高经济效益低的DIP病种,作为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病种管理,第四象限病种风险因子誉方指数低和经济效益都低的DIP病种,进行病种筛选和调整。

(3)DIP病种数量与经济价值贡献“波士顿”四象限分析

DIP病种数量作为纵柱,DIP盈亏作为横轴,实行四象限分析,第一象限DIP病种数量多和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作为医院集合度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病种管理,第二象限DIP病种数量少和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作为提高病种集合,提高规模效应,第三象限DIP病种数量多和经济效益低的DIP病种,作为医院降本增效重点病种管理,第四象限DIP病种数量少和经济效益都低的DIP病种,进行病种筛选和调整。

(4)DIP经济价值贡献与患者自付“波士顿”四象限分析

DIP患者自付作为纵柱,DIP盈亏作为横轴,实行四象限分析,第一象限DIP患者自付水平低和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作为医院集合度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病种管理,第二象限DIP患者自付高和经济效益高的DIP病种,重点降低患者自付率,第三象限DIP患者自付水平低和经济效益低的DIP病种,作为医院降本增效重点病种管理,第四象限DIP患者自付水平高和经济效益低的DIP病种,进行病种筛选和调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DIP,医保,医疗服务,医院运营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