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水肿与尿泡沫增多是尿毒症前兆?看看这4种情况就知道,肾友想偏了

2022-10-17 19:34

水肿与尿泡沫增多并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如上提到的四种情况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同时也必须格外引起肾友的重视。

水肿、尿泡沫增多与尿毒症,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为什么这么说?你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都可能出现双下肢水肿,这些患者也会见到尿中泡沫增多现象,而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不全都有可能逐渐发展成尿毒症。这样说来,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不少肾友也都知道,尿毒症是一种严重阶段的慢性肾脏病,它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突然发生,尿毒症往往需要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的逐渐发展才能患上。即使是还没有到尿毒症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阶段,通常也需要数月、数年或十数年时间的缓慢发展。

既然这样,是不是说水肿与尿泡沫增多就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      

什么是前兆?前兆指的是某些事物在将要暴露或发作之前的一些征兆。因此,如上问题应该是这样的,即水肿出现或尿泡沫增多之后,患者的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就一定会变成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肾为先的回答是否定的,即出现水肿或尿泡沫增多之后,患者并不一定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比如,微小病变肾病患者会出现水肿,或微小病变肾病几乎都不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再比如,尿泡沫增多的IgA肾病,检查发现尿蛋白仅为少量或尿蛋白较多,经规范治疗之后,患者也几乎都不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      所以说,“水肿与尿泡沫增多就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前兆”这句话一定是 错误的。再看看如下这四种情况就知道是肾友想偏了。 

1.肾小球滤过率逐年明显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一点并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然而,若GFR逐年明显下降就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了。到了40岁之后,我们每个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都会逐年下降,但通常都比较慢。即使再经过30-40年,患者的GFR也不会低于60 ml/min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水平。对于慢性肾脏病,在40岁前患者的GFR每年下降超过1-2ml/min,在40岁之后患者的GFR每年下降超过2-4ml/min,这就是比较明显的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前兆,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2.血清胱抑素C总是居高不下      

血清胱抑素C(Cys C)超过正常并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然而,若Cys C总是居高不下就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与血肌酐不同的是,血清胱抑素C(Cys C)受到外界的影响因素比较少。当肾衰竭时,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会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升高,有时候甚至高到正常的10倍之多。因此,当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Cys C总是居高不下,就要考虑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了,即慢性肾衰竭将要来临,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是尿毒症。 

3.合并的高血压难以控制达标      

是否合并高血压并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然而,若合并的高血压难以控制达标就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慢性肾脏病与高血压同时存在是常有的事,比如IgA肾病又出现了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病并发的高血压性肾损害等都是此类情况,它们绝大多数并不会进展成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只有那些合并的高血压难以控制达标的慢性肾病才会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这是因为持续血压升高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若出现这种情况,肾友也需格外引起重视。 

4.无论如何治疗尿蛋白仍较高      

无论尿蛋白有多高都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然而,若无论如何治疗尿蛋白仍然较高就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比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及狼疮性肾炎等许多肾小球肾炎,刚发现时,患者都会有明显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克),有的甚至达到大量蛋白尿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克),经规范治疗,尿蛋白降下来之后,患者几乎不会进展成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然而,有研究表现,尿蛋白持续明显升高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那些无论如何治疗尿蛋白仍然较高,就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      

明白了吗?不要以为出现了水肿或发现尿中有泡沫,患者就担心将来会变成慢性肾衰竭。这是因为,水肿与尿泡沫增多并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如上提到的四种情况才是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前兆,同时也必须格外引起肾友的重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慢性肾脏病,尿毒症,前兆,水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