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华西医院开展的单孔胸腔镜联合肺段/亚段切除手术难度极高,尤其是涉及下叶基底段的联合切除难度更高,可以称得上是肺段切除手术的“天花板”。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刘伦旭教授、蒲强教授、刘成武副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例右肺多发腺癌、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了单孔胸腔镜右肺下叶背段b亚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a亚段联合肺段/亚段切除+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术(Uniportal VATS RS6b+9+10a combined multi-seg-subsegmentectomy + lobe-specific lymph node dissection),成功挑战“极致微创”肺癌切除手术,避免了右肺下叶整个切除,为患者保留了更多健康肺组织。
此类复杂基底段联合肺段/亚段切除手术在国际上罕有开展,通过单孔胸腔镜完成手术更是尚未见报道。
一、辗转多家医院,均需切除整个右肺下叶
患者是一位58岁的中年男性,两年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8mm和右肺下叶6mm共两枚磨玻璃结节,于当地医院行“胸腔镜(三孔)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肺上叶中分化腺癌(pT1aN0M0, ⅠA1期)。
今年6月,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较前明显增大至9mm,综合考虑下叶结节亦高度怀疑肺癌,患者及家属决定再次接受手术切除治疗。
然而,患者右肺下叶结节位置较深,且位于背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交界区,无论切除哪一肺段均难以保证足够的安全切缘。
患者及家属辗转全国多家医院,均被告知要想切除肿瘤只能将整个右肺下叶切除。患者及家属慕名辗转来到我院,求助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团队。
二、确定手术方案,但又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患者既往已行右肺上叶大部分切除,倘若再切除整个右肺下叶,那么患者右肺将仅剩一个中叶和部分上叶,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势必会造成显著影响。
为了在既完整切除肿瘤、保证足够安全切缘的同时,又为患者争取保留更多的健康肺组织,刘伦旭教授、蒲强教授和刘成武副教授团队对患者的影像进行了仔细研究,并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将患者的肺结节、支气管、肺动静脉等关键结构进行可视化呈现,经过周密分析和讨论,最终为患者制定了右下肺背段b亚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a亚段(RS6b+9+10a)联合切除方案。
但是,又一个新的挑战出现了。该患者肺内基底段为骑跨型(内基底段a、b亚段分别位于下肺静脉前后),不同于传统的内前型(内基底段单纯位于下肺静脉前方),手术无法通过常用的肺下韧带入路解剖外基底段结构,只能从肺裂入路先行离断背段b亚段支气管、血管,才有可能显露解剖位于肺中央实质内的外基底段和后基底段a亚段支气管、血管。
考虑到患者为二次手术,为了尽量减小手术创伤,华西团队决定采用单孔胸腔镜为患者实施手术,将微创发挥到极致。
三、手术成功,患者术后三天顺利出院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方案并征得同意后,2022年9月13日,在刘伦旭教授、蒲强教授指导下,刘成武副教授主刀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中,刘成武副教授仅通过一个约4cm的小孔,在荧光胸腔镜的辅助下,采用团队创立的“单向式”切除理念,克服二次手术所面临的致密粘连等困难,用时3个小时顺利完成此次高难度手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即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第三天顺利康复出院。电话回访患者恢复良好。
A:胸部CT显示患者右肺下叶结节位于背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交界区;
B:术前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行精准手术规划;
C:手术切口
四、华西微创胸外科手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华西医院开展的单孔胸腔镜联合肺段/亚段切除手术难度极高,尤其是涉及下叶基底段的联合切除难度更高,可以称得上是肺段切除手术的“天花板”。对手术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国内外仅少数医院能够顺利开展。
在刘伦旭教授带领下,华西医院胸外科开创了“单向式”“干-支法”“经肺下韧带入路”等多项原研技术,完成了国际上最大宗高难基底段切除病例队列、最大宗单孔胸腔镜高难基底段切除病例队列等,在胸腔镜下叶肺基底段切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本文专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