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成年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2
10/21

+
分享
评论
中卫护研院
A-
A+

预防留置针意外拔管的证据应该涵盖教育与培训、置管部位选择、敷料选择、导管固定、导管维护及拔管时机6个方面。

一、背景

      静脉治疗是临床实践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数据表明90.96%的患者住院时需要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简称留置针)。《静脉治疗操作规范》中指出留置针的常规留置时间为 72~96 h,但临床往往因为导管固定不到位、患者躁动、疼痛、谵妄等原因,导致留置针在静脉治疗完成前被意外拔除。国内现有研究报道成年人留置针意外拔管率2.45%,留置针意外拔管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增加护士工作量,因此有必要对预防留置针意外拔管的相关证据进行汇总。

4731666308270040

二、证据提取

      预防留置针意外拔管的证据应该涵盖教育与培训、置管部位选择、敷料选择、导管固定、导管维护及拔管时机6个方面。

三、推荐级别评价标准

      采用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确定推荐级别。根据所纳入证据的可靠性,将证据推荐意见分为 A 级(强推荐)、B 等级 (弱推荐)。

四、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的最佳证据总结

1、教育与培训

a    

护士应接受留置针相关培训教育,包括留置针的置管、维护和感染控制措施;( B级推荐)

应定期评估护士对留置针指南的了解程度及在实践中对指南的遵守情况;( B级推荐)

c    

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家属或照护者进行留置针相关健康教育;( A级推荐)

d    

护士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治疗方案、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等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 A级推荐)

e    

若患者使用辅助固定装置,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该装置的必要性、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签署书面同意书。( B级推荐)

2、置管部位选择

a    

护士应与患者讨论置管部位的选择,建议患者在非惯用手臂上置管;( A级推荐)

应选择既能满足整个治疗过程又便于留置导管的部位,如前臂。可选择上肢背侧面及内侧面的静脉,包括头静脉、掌背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 A级推荐)

c    

避免选择肢体关节和触诊时有疼痛的区域置管。( A级推荐)

81031666308270166

3、敷料选择  

a      

一般应使用无菌、透明、半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导管部位。若置管部位出汗、出血或渗液,则使用纱布敷料;( B级推荐)

无菌敷料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有无出血或感染风险、皮肤状况、有无过敏史、患者年龄、患者偏好、敷料成本、留置时间等;( A级推荐)

c      

皮肤病变(如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烧伤)时应禁用医用粘合剂,必要时可使用管状纱网代替粘合固定装置;( B级推荐)

d      

在急诊中单独使用组织粘合剂固定留置针与标准黏性敷料相比无任何优势;( B级推荐)

e      

组织粘合剂联合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透明敷料;( B级推荐)

f      

弹性摇粒绒敷料与商业生产的有边和无边聚氨酯薄膜敷料相比,能更好的保护留置针免受外力牵拉,防止意外脱落。( B级推荐)

79281666308270210

4、导管固定  

a        

如有需要,可将置管部位的多余毛发去除,以便固定;( A级推荐)

敷料或固定装置应紧贴皮肤。透明敷料固定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无张力放置、塑形、抚压;( A级推荐)

c        

在使用医用胶带保护敷料之外的附加设备或导管时,根据预期用途和患者的皮肤状况选择胶带类型;( A级推荐)

d        

可根据需要使用辅助固定装置(关节固定装置、部位保护用具或物理固定装置)来增加导管固定的稳固性,但不推荐常规使用;( B级推荐)

e        

应明确辅助固定装置的使用指征,并定期评估和记录,使用时不应影响输液速度和穿刺点的观察,且不会引起循环障碍、压力性损伤和神经压迫,一旦情况允许,应尽早移除;( B级推荐)

f        

辅助固定装置应定期移除以评估循环状态、皮肤完整性、穿刺部位的功能及活动范围;( A级推荐)

g        

物理固定装置应位于穿刺部位的远端,以免干扰血液循环; ( A级推荐)

h        

关节固定装置(如臂板或臂夹板)可用于辅助输液治疗,保持输液通畅;( B级推荐)

i  

关节固定装置应根据需要填充衬垫以支撑屈曲部位,保持功能性位置;( B级推荐)

j  

当导管留置在肘窝时可使用关节固定装置,以固定该关节,一般不推荐在肘窝处置管;( B级推荐)

k  

评估患者身体、行为、认知、心理状况及对置管部位保护的需求,以选择部位保护用具和/或物理固定装置; ( A级推荐)

l  

特定患者群体(如老年人或有意外拔管风险的认知功能障碍者)可使用部位保护用具和/或物理固定装置(如透明塑料袋、连指手套、约束装置等);( B级推荐)

m  

不建议使用有或没有弹性的卷制绷带来保护血管通路。若要确保足够的置管安全,可使用弹力保护网套,便于轻松移除以检查置管部位。( B级推荐)

5、导管维护

a  

住院的成年人患者至少每 4 小时评估 1 次留置针的置管部位;重症/镇静患者至少每 1~2 小时评估 1 次;若患者输注发疱药物时评估频率应更高;( B级推荐)

通过触诊和肉眼观察,评估导管通路、置管部位和周围区域,以确保皮肤、敷料和输液装置的完整性;( A级推荐)

c  

若日常触诊与评估未发现感染的临床征象,则不应移除纱布和非透明敷料;( B级推荐)

d      

如果敷料完整性受损(如敷料边缘被掀起,明显被弄脏,存在水分、体液或血液)或敷料下皮肤完整性受损,应立即更换敷料;( A级推荐)

e      

患者淋浴或沐浴时,应使用透明塑料或以保护敷料为目的设计的装置包裹导管部位。( A级推荐) 

6、拔管时机

a      

每天评估并与医生讨论患者是否还需要使用留置针完成静脉治疗;( B级推荐) 

若留置针不再属于护理计划的一部分或已有 24 h 或更长时间未使用,应拔除; ( A级推荐)

c      

如果患者出现静脉炎、感染或堵管等迹象,则应拔除留置针。( A级推荐)

(河南宏力医院  王转)

参考文献:

[1] 林丽玉,许丽春, 张鑫,等,预防成年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8(24):1915-1920。  

[2]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 2019,54(9):1334-1342.  

[3] Gorski LA, Hadaway L, Hagle ME, et al.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8th Edition[J]. J Infus Nurs, 2021, 44 (1S Suppl 1):S1-224.  

[4] 魏涛, 谭艳, 谌永毅, 等.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8, 33(17):6-9.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推荐,使用,患者,部位,敷料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