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庆应大学的这项研究成果,将促进近视治疗药物的问世,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近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坪田一男名誉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巩膜(即白眼球)产生的内质网应激在近视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其产生可控制近视的发展。
最近的50、60年,全世界近视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亚洲地区尤其明显。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7%,人数超1亿。再加上成年人的数据,目前我国近视总人数超过6亿!而日本2019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东京都内的中小学约有95%的学生患有近视。这些数据令人震惊。
我们知道,近视的本质在于眼轴长度的延长。这种形态变化,会增加眼睛后部的物理负担,引起视网膜脱落、黄斑症、视神经疾病等可能造成失明的并发症。此外,眼轴长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视觉障碍的风险会大幅增加,尽可能保持眼轴长度不变长,能减少视觉障碍风险。防止近视发展、控制眼轴过度伸长至关重要。
巩膜是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处在眼球的最外壁,即常说的白眼球。巩膜被透明的结膜组织所包裹,由致密且相互交错的纤维组成,可以维持眼球形状,对眼球具有保护作用。由于近视伴随着眼球的形态变化,因此,坪田教授的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巩膜,对其分子机理展开研究。
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使用了近视模型小鼠。和人类的近视一样,模型小鼠的眼轴变长、巩膜变薄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小鼠的巩膜进行观察发现,近视巩膜的成纤维细胞中出现了粗面内质网的膨胀。这是内质网中有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沉积时会出现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内质网应激。
近视诱导形成的巩膜粗面内质网膨胀。(左图)正常眼。可见由黑点(核糖体)覆盖的扁平袋装结构(粗面内质网)。(右图)近视诱导眼。可见显著的粗面内质网膨胀。
随后,对小鼠滴用使内质网应激减弱的低分子化合物“4-PBA”后发现,眼轴的增长和屈光度(负值为近视)的下降受到抑制,近视得到控制。另一方面,使用药剂(赤霉素)对巩膜内质网应激进行诱导后,确认到了眼轴增长和屈光度下降,也就是巩膜内质网应激的诱导引发了近视。由此表明,巩膜内质网应激是近视发病、发展的机理,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这个时代,近视患者数量极其庞大、存在视觉障碍风险,然而却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控制眼轴变长的药物。相信庆应大学的这项研究成果,将促进近视治疗药物的问世,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