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早期患者应在医生和治疗师的共同指导下了解术后所受到的限制及练习的目的。
“为什么手术两个月了我还没好?”“为什么我拿东西感觉很没力呀?”“为什么现在一抬手我身体就会歪呀?”“手术了要怎样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呀?”
我们常常会遇到患者有以上这些疑惑,我院骨伤康复研究部康复治疗师王珂来为大家讲解。
什么是肩袖?
肩关节是我们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它的大部分稳定性主要靠关节周围包裹的肌肉韧带来提供,肩袖则是其中一部分,它是由四块肌肉组成的肌腱组织,分别为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它们像衣服的袖口一样包裹在我们的肱骨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再加上肩胛骨的稳定在肩关节活动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痛的常见原因,常常会引起肩关节无力,造成某种情况下的不稳定状态,有症状的肩袖撕裂被认为影响到了 4%到 32%的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为普遍。
肩袖撕裂是手术修复完就可以好了吗
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复是现在解决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案,手术是将损伤的部分修补完整,但肌腱重新生长也是需要时间的,早期一般需要制动2~4 周,在此期间,肌肉会有萎缩、瘢痕增生、关节粘连、活动受限的情况,所以在活动时由于本身的肌肉无力,其他肌肉代偿完成动作,会出现身体歪斜的情况,而不理想的肩胛骨活动轨迹对建立正确的肩关节运动模式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有后期的康复锻炼加持。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会逐步增加肩关节的负荷训练。
第一阶段:
目的:减少对修复肌腱的应力,促进早期愈合。
时间:0~4 周
方法:日常生活中佩戴肩外展支具,加强周围关节的训练。
【训练 1】手、腕、前臂及肘的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练习:3次/天,20个/次。
手:抓握,伸展
腕:掌屈、背屈、尺偏、桡偏、环转
前臂:旋前、旋后
肘:屈曲、伸展(有肱二头肌切断的除外)
【训练 2】夹背练习
坐在凳子或床边,双肘屈曲,肩胛骨向内夹紧维持 10 秒,3次/天,20个/次。
【训练 3】肩关节被动前屈
患者仰卧于床上,伸直患侧上臂,健侧手扶患肢肘部。在患肢不用力的情况下,由健侧手用力使患肢尽可能上举达最大角度,并在该角度维持1分钟。
第二阶段:
目的:给予肌腱一定的应力刺激,预防早期关节粘连,促进肩关节本体感觉得恢复
时间:4~8周
方法:进行主动训练,构建正确的运动模式
【训练4】肩关节主动助力前屈
患者仰卧床上。患侧上肢伸直在体侧。健侧手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尽力向上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分钟。
【训练 5】肩关节主动助力外展
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持一木棒于体前,健侧将患侧向外推,使患侧上肢贴于床面,达到最大限度时同样维持1分钟。
【训练 6】肩关节主动助力外旋
患者仰卧床上。患侧肘关节屈曲90°并紧贴在体侧。健侧手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在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的同时,尽力向外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分钟。
【训练 7】肩关节主动助力内旋
患者仰卧床上。患侧向后背手。健侧手在身后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将患侧手向上拖拽,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分钟。
【训练 8】敬礼动作
患者坐位,弯曲肘部,主动抬肩,训练冈上肌的募集。
【训练 9】空中书写动作
患者仰卧床上,患侧肢体前屈 90°与床面垂直,手指天花板书写文字或字母,加强患侧本体感觉与肢体控制。
【训练 10】肩胛骨后缩
患者俯卧床上,患侧手握小重量物品,做肩胛骨后缩动作
第三阶段:
目的:强化肩袖肌群的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及肩胛骨的稳定性,建立良好的运动模式。
时间:8~12 周
方法:进行肩周肌群的抗阻力量训练
【训练 11】站立绳索或弹力带划船
患者站立,双肘屈曲 90°,背部发力带动肘关节向后,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20个/次,3次/天。
【训练 12】哑铃屈肘练习(肱二头肌训练)
患者患侧手握哑铃,做屈肘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慢慢放下来,20个/次,3次/天。
【训练 13】哑铃伸肘练习(肱三头肌训练)
患者俯身,健侧手可扶床面,患侧手握哑铃屈曲 90°向后伸直,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慢慢放下来,20个/次,3次/天。
第四阶段
时间:12~16 周
目的: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回归运动场
方法:进一步加强力量训练,针对回归运动场进行专项训练
【训练 14】弹力带抗阻外展
患者站立,将弹力带一端固定在患侧脚下,患侧手握另一端做外展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慢慢放下来,20个/次,3次/天。
【训练 15】弹力带抗阻前屈
患者站立,将弹力带一端固定在患侧脚下,患侧手握另一端做前屈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慢慢放下来,20个/次,3次/天。
【训练 16】弹力带抗阻外旋
患者站立,将弹力带一端固定在架子或门把手,患侧手握另一端,上臂夹紧身体或夹枕头,肘关节屈曲 90°,做外旋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慢慢放下来,20个/次,3次/天。
【训练 17】静态跪姿支撑
患者膝关节着地,双手撑地,将小腿交叉抬离地面,维持 20~30 秒钟,20个/次,3次/天。
【训练 18】患者日常可以进行小运动量的游泳、慢跑和球类运动等,以恢复患者上肢的协调性和运动的精确性,但半年内不能进行竞赛类运动。
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早期患者应在医生和治疗师的共同指导下了解术后所受到的限制及练习的目的。患者应积极地参与到康复过程中来,完成训练计划。肩袖损伤并不是所有都必须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需要系统的康复训练来恢复正常功能。
科室介绍
骨伤康复研究部 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康复研究部,是骨研院其中的一个部门。 康复研究部位于龙溪院区住院部十楼,占地250平方米,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秉承骨科康复一体化、中医骨伤科筋骨并重的理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承创新齐发展,致力于骨科康复的医疗、教学、科研。 按照患者康复需求,康复研究部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康复评估区、物理治疗区、运动训练区。精准骨科康复,个性化康复治疗,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通过系统化康复评估,针对性物理治疗,特色运动训练,让患者减轻疼痛、快速恢复关节功能,早日重回日常工作和生活。
骨二科(关节中心运动医学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二科(关节中心运动医学科、筋伤科)是为了适应目前运动型社会和微创医学发展的需求,整合医院原有的骨关节微创专业骨干和技术精英,成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及下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医学专门机构。科室人员梯队合理,拥有主任医师3名,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科室在总院(院本部)住院部9楼和骨伤科分院住院部5楼分设两个病区,共设病床39张。运动医学科以微创技术和康复手段为特色优势,为广大急、慢性运动损伤患者,特别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诊疗与康复平台。专科涵盖运动创伤、运动康复等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致力于运动相关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工作,为全民健身、各级运动员、各类体育赛事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拥有国际先进关节镜设备,近年来运动损伤诊治和关节镜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和发展,成功开展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的运动损伤,医疗质量高,临床疗效好,社会影响大。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筋伤学》课程,致力于研究肩袖损伤修复后的腱骨愈合机制,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核心论文。
专家介绍
魏合伟
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诊治各种运动损伤、骨关节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擅长用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钙化性肌腱炎、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
袁颖嘉
副主任治疗师
广州市物理治疗学会理事、骨科康复分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运动与创伤康复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委员。 擅长: 脊柱侧弯、体态不良的纠正型训练,骨科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骨科术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从医17年,一直从事骨科康复工作,曾到德国、香港、上海等医院学习先进的康复理念和骨科康复技术,多次跟香港南华、愉园足球队队医学习运动损伤临场处理。发表SCI文章1篇,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参与基础、临床和教学各级课题8项。
供稿:王珂 | 初审:袁颖嘉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 审定发布:范琳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