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眼科医生谈到,国家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资质都有具体要求,比如验配必须是二级技师,经过专业的培训,考完证书最少需要4年时间。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作者 | 东台 秦酒
编辑 | 秦酒
今日,欧普康视股价下跌1.33%,爱尔眼科下跌1.05%,爱博医疗则上涨7.15%。 之前河北集采一脚刹车,OK镜上中游市场一片慌乱,无论是OK镜厂商还是终端头部连锁,股价纷纷暴跌。与之相比,此次三明联盟对OK镜集采的大规模覆盖,市场反应却冷静了很多。
01 「医改风向标」三明加入,OK镜集采规模扩大
11月2日,三明采购联盟发布《关于开展三明采购联盟第八次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函》,其中明确, 三明采购联盟将委托河北省医保局牵头组织开展第八次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共20个医用耗材品种。
就在一周前,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其中透露拟于近期组织开展人工骨填充材料等20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消息。 业内俗称“OK镜”的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成为集采预定名单中的一员。当天,OK镜概念股整体下跌,欧普康视跌停,爱尔眼科、普瑞眼科跌超10%,爱博医疗、何氏眼科跌超5%。
如今,覆盖16省31市4县、覆盖人口达1.67亿的三明联盟,也明确传出了OK镜集采动向,影响似乎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与内心忐忑的行业投资者不同,陈实(化名)对OK集采的态度颇为乐观。陈实是深圳一家民营连锁眼科医院副院长,他对赛柏蓝器械指出: “集采首先意味着国家对OK镜技术和产品的再次认可,其次集采后OK镜价格也能降下来一部分,两方面因素叠加,接受OK镜这种治疗方式的人也会增多。” 业内人士对赛柏蓝器械表示:“从股市反应也能看出,市场正在消化这种情绪。河北的OK镜首次集采对于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意外,在这之后,市场也逐渐理性地看待这件事,不会过度反应了。” 三明联盟虽然覆盖的城市很多,但在这些城市的OK镜渗透率其实比较有限。
昨日,欧普康视董秘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集采不会改变角膜塑形和视光产业正处于持续成长这个现状,公司会继续在这个行业拓展。至于产品,公司自研、合作研发、投资参股的新产品项目有不少个,为未来发展储备能量。 上述专家表示,随着OK镜带量采购的逐步实施和落地,会进一步加速近视防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视光领域的医疗机构来说,未来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抓手,来减轻因为集采利润空间受到压缩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眼科五大权威学组近期发布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中提及,同心双焦软镜、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等,都是非常有前景的技术方向。
02 层层推高的OK镜价格,怎么降下来?
去年,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曾有人提问欧普康视董秘:OK镜是给孩子用的,在国家鼓励三胎,降低养育成本的大背景下,OK镜的定价是否会受到相关指导。彼时欧普康视回应:角膜塑形镜现在属于自费产品,价格由市场调节,今后是否有变化不便预测。
那么,市场调节下的OK镜价格如何?陈实谈到: “目前深圳普通国产OK镜7800元一副,另外还有一些低端的产品,5800元、6800也能配。进口OK镜最便宜的也要8800起,贵的价格在一万到二三万不等。一副眼镜用一年到一年半需要更换。” 陈实所说的价格,是OK镜卖到患者端的价格。国盛证券一份研报中显示,OK镜产品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爱博医疗曾指出,根据公司在行业内开展调研的情况,不同档次的角膜塑形镜以1500元/对作为厂家或进口总代理商的平均销售价格。
集采主要针对耗材环节。如果以1500元为参照系,即使耗材大幅降价,每副可能也只能便宜几百元。业内认为,OK镜产品从厂家到分销商、经销商再到医院科室,中间环节多,也是推高终端价格的原因。 中间环节的价格能否大幅降下来呢?似乎也难以一概而论。 有业内人士表示:“ OK镜对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验配之后还要做术后随访,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治疗效果来调整治疗方案。所以这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 陈实则表示, “需要看到,不同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差异很大。一方面是人力成本,专家验配和普通验配就不一样。另外,不同机构的检查设备成本差异也很大。国产的检查设备与进口的检查设备之间,可能有几十倍的价格差距。比如裂隙灯,国产品牌有的只要五六千元,而我所在医院使用的是三十万元的进口产品。”
03 机构资质要放开?
消费者另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只要是有助于子女的健康、教育,家长总愿意为之买单。OK镜是否真正有效,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议题。一位消费者透露,“家里孩子小学时开始近视,起初度数长得特别快,从刚发现到500度大概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当时就特别害怕。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戴OK镜,到现在度数都没有再长过。既然有效果,我们就想至少要戴到18岁,等成年之后再考虑是否做近视手术。” 陈实认为,类似案例确实存在,但我们不会拿来做典型,不能神话OK镜的效果。 临床数据显示,OK镜有效程度是30%-50%,抑制近视加深率。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理想状态是每年增长25度左右。
但也有一些不理想的状态,一年近视加深可能超过75度。效果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遗传因素、个人生长发育阶段、用眼习惯、户外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等。 在医疗机构的选择方面,不同消费者表现出差异。 “一些家长比较容易受到降价、广告宣传的因素影响,也有一些家长更关注机构和医生资质。一些了解得比较深入的家长,会专门咨询获证情况,专门选择有证书的来做。” 一位民营医院眼科医生谈到。 今年6月,一份题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征求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意见的函》在业内流传。其中取消了针对角膜塑形镜验配机构“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资质要求。据悉,这份文件还在征求意见阶段。
上述眼科医生谈到,国家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资质都有具体要求,比如验配必须是二级技师,经过专业的培训,考完证书最少需要4年时间。但很多人没有证书也上岗了。另外,许多非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也在开展OK镜业务,有机构违规开展业务被处罚。 “不管政策放开是不是趋势,监管还是要跟上的。” 上述眼科医生如是说。 ( 应受访者要求,陈实为化名)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