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来源
桂枝,中药名,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
植物学性状特征
常绿乔木。芳香,树皮灰褐色;枝条被灰黄色短柔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1.2-2cm,被黄色短绒毛;叶片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34cm,宽4-9.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内卷,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疏被黄色短绒毛,离基三出脉,横脉波状,近平行,革质。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cm,被黄色绒毛,花序分枝末端具3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4.5mm,白色;花梗长3-6mm,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mm,花被裂片卵状,长约2.5mm,宽约1.5mm,先端钝或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1、2轮雄蕊长约2.5mm,花药卵状长圆形,长约0.9mm,4室,上2室较小,内向瓣裂,花丝长约1.4mm,第3轮雄蕊长约2.7mm,花药卵状长圆形,4室,上2室较小,外侧向瓣裂,下2室外向瓣裂;退化雄蕊3,箭头状,连柄长约2mm,柄被柔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7mm,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柱头小,不明显。果实椭圆形,长约1cm,宽约8mm,显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长4mm,先端直径达7mm,有时略齿裂。花期4-8月,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
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生用。
药材性状特征
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 风寒感冒: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2. 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
3. 痰饮、蓄水证:桂枝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4. 心悸: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用法用量
煎服,3-9g。
注意事项
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肉桂: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适用于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适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宫冷、眩晕目赤、心腹冷痛、寒痹腰痛等。煎服,2-5g。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年版
2.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 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3. 高学敏.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版
4. 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投稿:药学部 王慧第
编辑:袁宝
审核:党总支宣传委员 周诗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