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根据穴位贴敷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穴位贴敷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学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疗法。感觉任何操作一定要自己操作过,还要动脑筋,不能“依样画葫芦”。
总结几点经验:
一 中药调制
吴茱萸:用米醋调制。调制时要细腻稠滑为好。
生大黄:用甘露醇调制。湿度要刚刚好,不能太干。
二 穴位贴敷
止吐:吴茱萸。
取穴:合谷+内关。
2. 通便:生大黄。
取穴:神阙+双天枢+气海+关元。
特别提醒:
化疗病人帖敷时一定要辩证施治。
第一天化疗病人一般可以贴敷。但如果使用的化疗药物中含有“伊立替康”,就不要用生大黄帖敷。
第二天贴敷前一定要评估病人的大便、恶心、呕吐等情况。
3.理气、补血:益元膏(黄芪、当归、肉桂三味药)。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
另外,足三里可以先用艾草电子灸。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是将药物、蜂蜜、醋、姜汁等赋形剂调和成一定的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强身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呕、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穴位贴敷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皮肤出现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水泡等,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可根据病情,年龄,皮肤情况稍做调整。
3.贴敷过程中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敷后,皮肤可出现药物颜色,为正常现象。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生理盐水,棉签,胶布,调配好的药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根据穴位贴敷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穴位贴敷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3.根据医嘱取穴,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穴位贴敷部位。
4.将调制好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上,并用胶布固定,松紧适宜。
5.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有无不适。
6.操作完毕后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部位皮肤有红肿,破溃时禁止穴位贴敷。
2.药物要固定松紧适宜。
3.穴位贴敷后,如出现红疹,瘙痒,应暂停使用。
中医护理操作考核表
来源: 艺生医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