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显著增加死亡率,大多数二尖瓣反流患者无法耐受常规外科开胸换瓣手术。
2022年11月22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教授团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副院长及其团队张戈军教授和段福建教授的线上指导下,在郭智萍院长的大力支持,在心外科程兆云副院长团队王保才教授、超声科田新桥教授团队李亚南教授、麻醉科林洪启教授团队徐红党教授及护理团队等默契配合下,成功为一名外科高危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MitraClip™实施超声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在杂交手术室实施。
▲图一(韩宇教授团队)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72岁,反复心衰发作,心脏彩超示重度二尖瓣反流(MR 4+)(图二、三),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合并二尖瓣腱索断裂,存在较高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呼吸循环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风险。
图二(食道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大量反流)
图三(3D示前叶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
手术策略
术前,韩宇教授团队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反复研究,结合心外科、麻醉科会诊,评估患者外科手术极高危,按照疾病治疗指南推荐考虑微创介入方案MitraClip™进行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修复手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潘湘斌教授、张戈军教授和段福建教授线上多次会诊讨论,制定完备的手术植入策略,力求实现最优临床效果。
手术难点
患者有严重的心梗,顽固心衰,STS评分高,患者为混合型反流,二尖瓣病变病变部位以A2为主,累积A1,两束反流束距离较远,既要保证最大程度降低反流,又要避免出现狭窄;瓣叶长度略短,后叶仅10毫米,既要保证抓取足够长的瓣叶,又要避免出现瓣叶张力过大瓣叶撕裂风险。手术过程中全程使用食道超声引导,对穿刺位置及夹取位置的精准评估极其重要,手术难度较高,需要术者及超声医师丰富经验并精准操作。
手术过程
手术全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无射线,无造影剂,利用超声在心脏内成像的优势,精准定位病变部位。韩宇主任手术团队(图四)经右侧股静脉穿刺,通过MitraClip™独特的三层双调弯设计,在超声引导下经房间隔穿刺顺利将导管送入左心房和左心室,到达二尖瓣膜目标位置调整角度抓取瓣叶(图五)。随后,术者精准对位释放MitraClip™夹合器,准确捕获并固定(图六),“缘对缘”技术使二尖瓣由大的单孔变成小的双孔,位置精确控制反流,反流明显改善。为更好的改善病人反流,术中与潘湘斌教授、张戈军教授和段福建教授经过讨论,决定植入第二个MitraClip™夹合器。通过超声引导精确定位,夹取过程行云流水,仅一次夹取,就实现了“肩并肩”捕获(图七)固定,经评估病人各项指标完美,随即释放第二个MitraClip™夹合器。经评估反流降到轻微量,无瓣口狭窄(图八),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图四(术者 韩宇教授(中间) 一助 孙子瑞教授(右一))
图五(瓣下调整角度并成功夹取瓣叶)
图六(MitraClip™关闭双臂,稳定地固定住瓣叶)
图七(MitraClip™稳定于病变位置)
图八(评估夹合后二尖瓣无狭窄)
术后检查
食道超声显示术后即刻效果显著,心房侧反流信号基本消失(图九),3D显示二尖瓣呈组织桥形态良好的双孔状,反流消失(图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效果堪称完美。
图九(左:术前大量反流;右:术后心房侧未见明显反流信号)
图十(左:一个夹合器释放后残余微量反流;右:术后二尖瓣呈组织桥形态良好的双孔状,反流完全消失)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显著增加死亡率,大多数二尖瓣反流患者无法耐受常规外科开胸换瓣手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是经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在超声引导下夹住二尖瓣反流区的前、后瓣叶并使之接合从而减少或消除二尖瓣反流。该方法无需开胸,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避免体外循环风险的同时,更有术后恢复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技术。
此次,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不仅成功应用MitraClip™高质量完成外科极高危患者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而且创新地采取全程食道超声指引技术,无射线,无造影剂,术中绿色安全,在实现最佳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此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经成为极少数可以全超声无射线、独立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之一,预示着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帮助更多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未来我院心脏瓣膜病团队将会继续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深耕细作,进一步提高诊疗救治水平,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专 家 介 绍
韩宇
归国学者,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培养合作导师,国家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瓣膜病)介入培训导师,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
擅长:各类先心病及心脏瓣膜微创介入治疗,尤其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PPVI)和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TEER)等。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单纯超声引导下各类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既避免了开刀,又避免了放射性和造影剂的伤害。多次在国内和国际重要会议直播先心病和瓣膜病微创介入手术。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 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担任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介入专家工作组专家;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第五届、第六届“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省直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河南省首届卫生健康系统”十大杰出青年”;≤中华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