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长庚获批3项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2022
12/05

+
分享
评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A-
A+

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临床问题。

近日,科技部公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年度立项信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申报的“人源干细胞类器官模型高通量制备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面向脑卒中及相关重症智能化康复的临床路径研究与康复系统研发”、“级联γ光子符合成像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项目获批立项,三个项目总经费达9000万元

我院高度重视健康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和健康科技产品研发为目标的医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自开院至今,我院先后获批国自然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此次再次获批立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是我院推进科研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临床问题,以医工交叉为突破,以价值科研、有组织科研为重点,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项目一、人源干细胞类器官模型高通量制备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56411670219950890

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由我院肝胆胰中心、临床转化科学中心牵头申报,清华大学联合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东大学、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申报,我院临床转化科学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王韫芳任项目首席科学家,总立项经费2800万元

项目围绕消化系统干细胞谱系发育与肿瘤起源异质性的关键问题,聚焦特定谱系上皮细胞损伤与肿瘤恶性演变过程,开发百万级类器官制备培养和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从宏量(升)类器官库到微量(微升)单个目标类器官的贯通培养和多维度自动化监测,构建生理/病理类器官资源库,整合临床表型组和类器官多维多源数据,建立疾病关联类器官数据库和智能整合系统,为我国类器官与精准医学研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和示范,推动类器官技术在临床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进程,提高我国类器官研究领域的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并为干细胞专项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材料基础、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

11631670219927334

王韫芳,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转化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肝胆胰中心研究员。2020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9年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干细胞与肝脏再生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系统开展肝脏干细胞生物学、干细胞重编程、类器官及生物反应器和组织工程组织构建原理与应用等研究。

近年来,主持2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科技攻关等项目,在Cell Stem Cell,Hepatology,Cell Research,Stem Cells等期刊共发表论文160余篇,参与出版专/译著8部。研究成果被多个著名杂志引用中。获授权专利2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果。在我国率先研制成功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造血细胞工程产品,解决了部分成体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项目二、面向脑卒中及相关重症智能化康复的临床路径研究与康复系统研发

41521670220023149

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由我院牵头,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申报,共设五个课题,由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潘钰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经费4200万元,科技支持经费1200万元。

面向我国脑卒中及相关重症患者救治和康复双重需求,本项目旨在建立全进程个性化临床路径的智能生成模型及多维多源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早期、多感觉刺激、脑机融合的个体化智能康复设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并进行ICU全程智能康复系统一体化集成与临床验证,最终形成全体系、全方位的脑卒中及相关重症患者在ICU全进程康复治疗技术解决方案。本项目成果有助于提升重症患者康复效率,实现医疗资源优化,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行业引领和示范效应。

15921670220033554

潘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专业方向为神经康复、慢性肌骨疼痛康复和肿瘤康复,开展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再生治疗技术等转化研究,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主持研发脑机接口足踝康复机器人及个体化脑机交互干预技术,获多项发明专利,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加多项康复医学领域指南和专家共识编写,主编和参编专著8部,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技术类一等奖。

现任担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和神经康复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委会和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评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及疼痛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30余项。

项目三、级联γ光子符合成像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

10571670220062506

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由我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申报,共设四个课题,由我院核医学科主任何作祥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经费2000万元。

围绕肿瘤诊疗一体化临床需求,本项目旨在研制一台级联γ光子符合成像原理样机,实现对级联衰变核素标记药物的高灵敏度、实时三维动态成像;开展动物实验,基于小剂量影像进行诊疗一体化方案的设计和验证。本项目成果将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先进的显像手段,促进放射性药物研发,促进诊疗一体化的临床应用,落实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委发布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任务,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6581670220076293

何作祥,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副总编等职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干细胞,器官,康复,脑机,科研,医工交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