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觉得,这个表看似简单,对着表进行“低度偏倚”、“不清楚”、“高度偏倚”的评价也貌似很轻松。
META分析是对原始研究的二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质量受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及观
点的影响。若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低,且未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可能
是不正确的,从而对临床实践造成误导。
的确,就像二手车,谁也不知道一手车主对这个车子到底做了什么。最近通过阅读文献,真会发现研究质量的参差不齐,太差的不想纳入吧,基于客观,人家也不符合排除标准,只能闭眼纳入。大高大上的吧,会忍不住怀疑真有做的这么标准么?但是也不敢不纳入。特别是国内的一些研究,有时都无法对其定性。作者说自己是前瞻性研究,结果一看对照组是回顾队列。还有的说自己是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文中居然说是“随机”分组的。欲确认有没有异质性时,一句基线水平“基本可比“瞬间叫人石化。笔者纳入两篇硕士论文后,发现各种疏漏也是此起彼伏。所以,这个二手车的性能最终如何?按权重当然应该是:新车质量性能>原车主驾驶、保养技术>现车主驾驶技术,而且现车主已经根本没法对车子进行保养了,因为车子的维修保养资料和记录只有原车主一人知道。
感慨之余,心中一道想法略过:假如所有的Original Study发表时,直接注明研究类型(作者提供)和质量评价所用的工具及评分结果(审稿人提供)该有多好!
好吧,抛开上述不谈。那么对随机对照试验该如何进行质量评价呢?
首先一定得搞清楚什么是RCT,这里略过。
常用的RCT质量评价工具
1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
很显然,关注循证医学的同仁都明白,Cochrane已经把自己做成了口碑和权威。
长期以来,研究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价被认为是等同的,但 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认为“研究质量”和“研究偏倚”是有区别的,“偏倚”能更真实的反映研究存在的缺陷,故在5.0及以上的版本中命名为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 Cochrane collaboration s tool forassessing risk of bias)”,要求 Cochrane系统评价的制作采用,并不再推荐任何一种评价RCT质量的清单或量表。该工具主要从6个领域7个项目对偏倚风险进行评价( domain- based evaluaton),对每条指标采用“低度偏倚”、“不清楚”、“高度偏倚”进行判定。
表格来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6月第4卷第3期
2 PEDro量表
3 Delphi清单
4 CASP清单
5 Jadad量表
6 Chalmers量表
7 CONSORT声明
作者的建议是:这些常用的 RCT 评价工具各有优势,我们建议在针对 RCT 的质量评价中选择 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在针对物理疗法的RCT 中还可选择 PEDro量表;在评价原始研究质量时则推荐选择 CASP清单,因为它考虑了研究的价值。
下面的图也很好(引自ZH号-灵犀量子)。
这一节,先完成人工评价,软件评价后续再说。
笔者觉得,这个表看似简单,对着表进行“低度偏倚”、“不清楚”、“高度偏倚”的评价也貌似很轻松。但是,RCT本来就算是一个高难度的研究类型了,没有参加/执行临床试验的经历和经验,很难体会其中每一条如果按照“低度偏倚”做的难度到底有多高?有没有成本(时间,金钱,人力,物力)?有没有伦理?所以,作为评价者,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做这个RCT,会怎么去做,然后再去评价别人。否则自己都不会或者做不好RCT,那么即使拿着好的评价工具,也是评价不好别人的研究的,最后很可能是外行在评价内行。反过来,如果评价者很专业了,就会发现某些RCT或肉眼可见或隐藏暗含的问题了。
总之,如果是META初学者,一定要尊重RCT,敬畏RCT,通过做一次META告诉自己将来绝对不能做劣质或者假冒的META乃至RCT,否则人人进场就会把这块玩坏,那么循证医学也就岌岌可危了。如果是进阶者,那就做到审慎、客观,然后去对标甚至去叫板那些Cochrane的系统评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