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转移瘤可能表现为肺结节

2022
12/11

+
分享
评论
泰莱生物
A-
A+

肺转移瘤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相当常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原发肿瘤为主,多没有特异性症状。

恶性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侵袭和转移,远处转移是评估肿瘤分期的重要指征。由于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在早期便向周围组织浸润甚至通过淋巴管、血管播散到远处器官转移,造成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和预后的显著降低。其中,肺部是恶性肿瘤最常见和最初的转移部位之一,20%-54% 的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肺部转移,临床上称之为 “肺继发恶性肿瘤”(简称肺转移瘤),那么肺转移瘤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具有哪些特点呢?本期科普将对肺转移瘤给大家逐一介绍。

01   肺转移瘤概述和转移途径

肺是仅次于肝脏的常见转移器官 。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原发性肺癌, 肺转移瘤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直接浸润或蔓延、气道种植等多种途径转移到肺部形成的继发性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有消化道肿瘤 (胃、胰腺、结肠) 及卵巢癌等。另外少数患者是偶然先发现肺部病灶,而后再查出原发肿瘤病灶。 肺转移瘤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形成:

1)肿瘤直接侵犯:肿瘤直接侵犯到肺或气管较少见,通常发生于相邻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的直接侵袭;

2)经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转移:肿瘤细胞经过胸导管引入静脉,最终到达肺动脉(常见)或支气管动脉(少见)转移至肺;

3)经肺及胸膜淋巴管转移:肿瘤侵犯邻近淋巴管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然后沿淋巴管逆行播散到肺门及支气管肺淋巴结;

4)经气道播散:部分肿瘤细胞还可以经由气道直接播散。

02   肺转移瘤的症状和诊断要点

大部分肺转移瘤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肿瘤患者在随访和复查时,通过胸部 CT 或 X 线发现。少数病人可以出现咳嗽、血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在  CT 上,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结节征象,大多数呈现多发肺结节,约占 75% 以上,少数为单发。多发结节常为大小不一,形态呈规则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但少部分与同原发性肺癌相似的征象,比如边缘可模糊、呈磨玻璃样、边缘出现毛刺和分叶状等。

53311670662977455

54611670662977643

图示:肺转移瘤 CT 征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肺转移瘤表现具有不典型的特征,仅凭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在胸片上常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圆形周围病灶,而少数病例肺内有单个转移病灶,其结节形态特征与原发肺癌较难鉴别,但其具有一些特异性表现有助于判别。因此在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上,除了通过影像学工具,还需结合患者病史特点 (肿瘤原发病灶)、体征、临床表现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诊断,但确诊仍需通过肺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后的病理验证。

03   肺转移瘤的治疗原则

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均为晚期肿瘤范畴, 根据原发肿瘤开展的综合治疗是控制肿瘤进展的最佳方法。 针对 肺部转移灶,手术切除是其中一种姑息治疗手段 ,旨在于有效减轻肿瘤负荷或解除转移瘤所造成的各种症状,能有效地提高肺转移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仍需要在原发灶控制的情况下根据肺部转移灶进行综合的评判。 手术方式常采用肺部分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和肿瘤剜除术等 ,术式选择主要根据肺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数目、肺功能状况。

总结

肺转移瘤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相当常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原发肿瘤为主,多没有特异性症状。转移瘤的生物学特征和原发性肺癌不同,但在影像特征、临床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给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肿瘤疾病史、影像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

在肺转移瘤的治疗中,可切除性转移瘤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好,但对于切除适应症的评估,肺转移瘤切除术的证据指征仍不充分。肺转移瘤的影像学呈现非特异性表现,常表现为遍及两肺的多发性肺结节征象,具有大小不一、密度均匀的特点。此外,当前无论是原发性肺癌亦或是晚期转移性肺癌,对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是临床诊疗中的一大挑战,也是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和降低肺癌相关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现如今,多组学液体活检联合人工智能影像技术的新型检测方法可以多维度、高层次地分析解读,弥补了当前传统影像学的诊断缺陷。

多组学是全新的生物学分析方法,也是医学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 。基于基因组、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微生物组等多个不同生命环节、不同维度的大量分子水平生物数据,利用生物信息统计分析、计算生物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以实现对生命过程、疾病等集合超多影响因子的复杂生命现象进行高层次的分析、解读,以此应用于肿瘤筛查、肿瘤辅助诊断及肿瘤术后、预后评价指标。

去年 4 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牵头发起了  MISSION 计划 (全称:Multi-omIcs claSSIfier for pulmOnary Nodules,即基于多组学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利用 基于影像组学、表观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临床表型组学 等多组学技术,针对医学影像显示肺结节的患者进行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以 推进早期肺癌的诊断效率并帮助肺癌患者更早实施临床诊疗,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率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山东省胸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联合参与组成 MISSION 协作组。 至今,MISSION协作组、武汉大学-泰莱生物生命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泰莱生物三方共同协作 ,进行了该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 经过分析万例临床肺结节患者胸部 CT、血液中代谢物质及 cfDNA 羟甲基化水平数据, MISSION 计划构建出了肺结节诊断多组学融合模型 ,并以此转化了斐盼安®(影像组学 + 代谢组学)、斐盼康®(影像组学 + 代谢组学 + 表观基因组学)两款产品,可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高效、可靠的参照,针对早期肺癌临床诊疗,包括肺癌早筛、早诊、性质判定、手术决策、预后评估等任务的优化与完善可起到相当的作用。

根据在真实世界中的跟踪随访,一名有乳腺癌病史的中年患者,胸部 CT 提示其患有多发结节,经检测后风险评估结果提示为高风险,随即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腺癌,考虑乳腺来源。通过众多真实案例,表明多组学液体活检联合人工智能技术确实能够在肺癌早筛、早诊、浸润预测、手术决策、预后评估和复发监测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临床价值。

26861670662977940 41791670662978503

泰莱多组学技术进行肺结节良恶性结果:提示高风险

10091670662978619

手术切除病理标本证实:肺转移瘤 (乳腺癌来源)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恶性肿瘤,肺结节,肺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