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清除病毒是丙肝治疗最主要的目标,抗病毒药物,尤其是DAA药物的上市让清除丙肝病毒成为可能。
丙型肝炎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30年,丙肝病毒(HCV)新发感染率较2015年要减少90%,死亡率降低65%,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
由于医学的进步,慢性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泛基因型时代。泛基因型方案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在第十二期“集思争鸣--乙肝云学院”辩论上,围绕“丙肝治愈主要看SVR还是获得SVR远远不够”这一辩题,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教授、杜凌遥教授、严丽波教授组成的正方团队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朱传龙教授、王茜教授、孙珍花教授组成的反方团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此次辩论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煜教授主持。肝胆相照平台特将辩论精彩内容进行提炼,以飨读者。
正方观点
丙肝治愈主要看SVR
SVR是指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或12个月以上,疗效维持不变,病毒仍保持阴性,无复发状态。SVR提示外来基因的清除,而外来基因的清除是感染性疾病治疗评价的最重要指标。目前针对丙肝生命周期的研究尚无HCV RNA发生整合的证据,无HCV存在肝细胞核内卫星基因组的证据。HCV的复制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途径,不存在肝内病毒储存库的分子理论基础。现有精准检测技术让外周血HCV核酸定量越来越准确,肝炎病毒核酸分子诊断的精度不断提高,使肝炎的精准诊疗成为可能,为临床治愈病毒性肝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周血病毒高精度检测扩增阴性足以提供体内无病毒的证据支撑。
其次,我们强调丙肝治愈主要看SVR,但我们不否认其他。持续病毒学应答是核心疗效评价指标,清除病毒后肝脏组织学进展风险及HCC发生率均持续降低。一项来自美国退伍军人数据库大样本研究,纳入超过20,000人进行超过8年的随访。数据提示获得SVR 12周,不良预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2]。此外,我们纳入151例获得SVR 24周的患者长期随访5年的数据可以看到,SVR后肝癌发生率、肝纤维化进展率、肝硬化失代偿期率均显著降低。另一项研究显示:基线为肝硬化或高FIB-4,即使取得SVR,仍存在肝癌风险。医疗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关注主要矛盾,不等于否认其他问题[3]。
最后,针对丙肝的治愈我们需要“看”,即找一个可以衡量的指标。作为衡量的指标要求可及性好,方便应用,容易达成统一标准。WHO在2014年发布的第一版《HCV感染者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中提到“HCV感染不同于其他慢性病毒感染,是可以通过治疗实现治愈的”,在提到治疗失败率时用“SVR”作为衡量指标。我国相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学术团队使用的指标均精准兼具便携,权威文件均提倡使用病毒学指标进行疗效衡量。
综上,正方观点认为丙肝治愈主要看SVR。
反方观点
丙肝治愈看SVR远远不够
一、DAA时代,丙肝治疗“立竿见影”
全球约7100万HCV感染者,中国约有980万。丙肝病毒基因分型在我国主要以1b型、2a型为主,WHO提出2030年全球消除丙肝策略和目标,要求诊断率达90%,治疗率达80%,减少新发感染及降低死亡率。HCV的治疗经历了干扰素时代到DAA时代,目前丙肝患者治疗后SVR可达90%以上,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否就意味着丙肝治愈呢?我方认为并非如此。
二、SVR后,警惕“潜移默化”
一项研究表明:HCV诱导的与HCC风险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在SVR后持续存在。在HCV感染者和DAA治愈患者中,存在大量的重叠激活或抑制的H3K27ac修饰的基因富集;DAA治疗后具有持续性HCV诱导的H3K27ac修饰的基因,与预测HCV感染患者HCC的32个基因预后肝标志相关,并与癌症标志物重叠[4]。
其次,尽管HCV清除,HCV特异性T细胞功能仍受损。在DAA诱导的HCV清除过程中,HCV特异性CD8+T细胞表型和功能应答没有普遍恢复,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的线粒体适应性不会因HCV复制的停止而改变。体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可选择性介导DAA无应答HCV特异性CD8+T细胞的复苏[5]。记忆性HCV特异性CD8+T细胞在DAA治愈后仍有分子疤痕[6]。
在丙型肝炎的自然史中,肝细胞癌发生率为2%-4%[7]。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在SVR患者中,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HCV每年发生率也高达1.82%-2.28%[8],与自然史中数据无明显差异。
此外,BMI、合并脂肪肝、2型糖尿病及酒精摄入等均为影响丙肝SVR预后的因素。
而DAA治疗后HCC的发生发展有迹可循,例如细胞因子网络失衡(TNF-a,IL-6、IL-10、IL-13等)有助于HCC的发生发展,DAA在调节血管生成信号中有潜在作用。
三、总结:获得SVR远远不够
1. 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获得SVR并不等同于所有患者获得完全治愈,仍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的可能。
2. 无论是否获得SVR都应定期随访,EASL指南也建议对所有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患者定期随访。
3. AASLD/IDSA指南提出对无肝硬化但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的监测,可考虑基于个体风险评估的方案。
4. 我国指南目前推荐的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获得SVR后的随机方案为:每6个月复查一次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还应每年复查一次内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攻辩环节
正方提问反方
问题:如何认定2019年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SVR的定义中“SVR被认为相当于HCV感染治愈”的意义?
回答:SVR的临床治愈在各大指南中存在争议。SVR是指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监测12-24周依然维持病毒学阴性。但是治愈并不代表疾病不进展,丙型肝炎的治愈并不意味着不会因丙肝发生其他的恶性事件,如肝硬化、肝癌等,因此这里提出的概念应该是相对治愈,并非完全治愈。
问题:评估丙肝治愈,有没有比SVR更好的指标?
回答:丙肝的治疗一定是病毒学的清除,不论乙肝还是丙肝,病毒学清除是治疗的第一步。我方并不否认SVR的重要性,只是在丙肝的治愈中去关注SVR远远不够。治疗获得SVR后还需定期监测包括病毒学、组织学、肝功能等项目,因此SVR的监测是基础,除此之外还需监测其他指标,并与SVR进行综合评估。
问题:针对丙肝患者的综合管理,病毒学方面的指标是否是核心指标?
回答:SVR是丙肝治疗中的关键指标,但在随访期间并非单独看这一指标。
问题:针对丙肝患者,除了清除病毒获得SVR以外,有无其他治疗手段降低丙肝人群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
回答:就丙肝患者的治疗而言,基础目标是病毒学的清除,其次需随访肝功能变化,根据肝功能的变化判断有无复发、再感染亦或合并其他肝损因素。因此在定期随访过程中,需要监测组织学、病毒学及肝功能,排除一切诱导丙肝进展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因素。
反方提问正方
问题:实现SVR的监测时间点是停止治疗后12-24周病毒拷贝数仍低于最低检测值,这一时间点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制定丙肝SVR主要以病毒检测不出为标准。24周的制定主要在PR时代经常使用。此后有研究显示,在获得SVR 12周后继续进行长期的随访,患者预后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为提升监测便捷性,可调整为12周。
问题:实际临床中发现,丙肝肝硬化患者经治后获得SVR,但在2年后发生肝癌,对此怎么看待?
回答:针对SVR的监测我们强调的是“主要”,并不否认其他指标。
问题:丙肝患者治疗后获得SVR,每年监测肝功能、病毒学、超声等,但在随访5年后发生了肝硬化,说明丙肝抗病毒获得SVR后肝脏组织学仍可能是进展的,是否认同这一观念?
回答:追求SVR并不意味着彻底阻断、终止所有患者未来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我们在努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问题:如何看待丙肝治疗获得SVR后复阳的问题?
回答:首先需关注复阳后危险行为是否改变。复阳并不一定表示SVR没有维持,极有可能是危险行为没有纠正,出现再感染的情况。至于如何区分再感染和复阳,需要较多分子生物学流调数据支撑。
领队观点总结
唐红 教授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清除病毒是丙肝治疗最主要的目标,抗病毒药物,尤其是DAA药物的上市让清除丙肝病毒成为可能。目前为止,丙型肝炎是第一个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清除病毒的疾病,而SVR则是评估HCV清除的核心、主要指标。丙肝病毒的清除是我们的治疗目标,SVR是主要的评估指标,因此丙肝治愈主要看SVR。
朱传龙 教授
首先,对于高危人群,如静脉药瘾、男男同性恋患者,这类患者即使获得SVR仍然可能出现再次感染;其次,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虽然获得SVR,在HCV感染后引起了表观遗传学、T细胞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即使在病毒清除后,仍然会导致疾病进展;再者,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如酒精性肝病、乙肝、脂肪肝等,在获得SVR后仍然要定期复查,包括组织学、病毒学、内镜检查等等,防止出现并发症。因此丙肝治愈看SVR远远不够。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 Ma YJ,et al.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IF=3.355,2021.
[2] EI Serag HB,et al. Hepatology,2016.
[3] Waziry R, Hajarizadeh B,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following direct-acting antiviral HCV 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es,and meta-regression[J].J Hepatol,2017,67(6):1204-1212.
[4] HCV-Induced Eplgenetic Changes Assoclated With Liver Cance Risk Persist After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Gastroenterology. 2019 Jun;156(8):2313-2329.e7.
[5] Elimin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has limited impact on the functional and mitochondrial impairment of HCV-specific CD8+ T cell responses.J Hepatol.2019 Nov;71(5):889-899.
[6] Memory-like HCV-specific CD8+T cells retain a molecular scar after cure of chronic HCV infection. Nat Immunol. 2021 Feb;22(2):229-239.
[7]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2):962-979.
[8] Clin Mol Hepatol 2019;25:34-244.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 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