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黑框警告!ADC毒副作用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2022
12/27

+
分享
评论
BiG生物创新社
A-
A+

ADC药物通过将毒素小分子与抗体连接,提高了小分子的靶向性,造福了诸多肿瘤患者。

91711672096341046

前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ADC药物已步入成熟期,并有数款ADC跻身一线疗法,为肿瘤患者带来巨大临床获益。但其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间质性肺病、血液学毒性、肝肾毒性以及黑框警告仍一定程度制约着ADC的临床发挥。因此,使用ADC时需小心监测、谨慎应对不良反应。此外,我们更需从ADC分子本身出发,不断优化其稳定性、小分子毒性、清除速率等PK/PD参数,寻求新一代的更加安全的ADC。

作者  | betaloc 

ADC药物蓬勃发展 全球已获批15

抗体-药物偶联物由抗体、连接子和毒性小分子组成,兼具抗体的高特异性和毒素分子的强效杀伤能力,能够精准靶向并杀死肿瘤细胞,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创新药物研发的热点。 截至2022年12月18日,全球共有15款ADC药物获批,FDA批准了其中的12款,适应症包括实体瘤和血液瘤。国内则有5款ADC获批,分别是Seagen的Brentuximab vedotin、基因泰克的Ado-trastuzumab emtansine、辉瑞的Inotuzumab Ozogamicin、Immunomedics的Sacituzumab govitecan和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另有第一三共的Enhertu和罗氏的Polivy提交NDA。 64101672096341677

ADC疗效显著 但毒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魔法子弹”ADC可为患者带来较大临床获益,甚至改变肿瘤治疗范式。 由Seagen开发的靶向CD30的Adcetris已成为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线疗法,改善了患者的治疗结局;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DS-8201则革新了整个HER2+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对HER2-乳腺癌人群同样具有极佳疗效,在今年ASCO上公布的DESTINY-Breast04试验中,DS-8201相比化疗,让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5.4个月延长到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从17.5个月延长到23.9个月,实现了HER2靶向药物在HER2低表达患者上的疗效突破。2022年,8月5日,FDA批准DS-8201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改写了乳腺癌的分类标准。

2022年8月11日,FDA又加速批准DS-8201用于HER2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为首个用于肺癌的HER2靶向疗法。

65091672096341890

89271672096342090

然而,抗体-连接子-毒素分子的多重组合,就如同是一把双刃剑,在给ADC药物带来强大疗效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毒副作用发生率、严重程度均高于一般单抗和小分子的缺点。 在FDA批准的12款ADC中,仅2021年批准的靶向CD19的Loncastuximab tesirine和2019年批准的靶向CD79的Polatuzumab vedotin未被添加黑框警告,其余10ADC均被添加黑框警告FDA对某种处方药潜在危险或可能致命的风险的总结,在药品说明书醒目位置使用加黑加粗的边框加以突出)黑框警告概率远远高于普通的小分子及单抗涉及到的毒副作用包括严重的肝毒性、眼毒性、严重的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及间质性肺病(ILD)等。 

1)根据一项囊括169项临床试验共22492名患者的meta分析[1],使用ADC药物进行治疗时,所有级别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91.2% ≥ 3 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1%,常见不良反应与化疗药物报导的类似,如淋巴细胞减少症(53.0%)、恶心(44.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3.7%)、视力模糊(40.5%)和周围神经病变(39.6%),主要为剂量限制性的脱靶毒性。这169项研究中有153项报告了ADC治疗导致的患者死亡,总体发生率为1.3%,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为肺炎、败血症和呼吸衰竭。

35061672096342434

图注:ADC方案中≥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1] 

2)对于不同的ADC药物来说,其不良反应谱和发生率也有差异。DESTINY-Breast 01试验结果显示Enhertu的不良反应主要为deruxtecan相关的副作用,如恶心(79%)、白细胞计数减少(70%)、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62%)、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41%)、血小板计数降低(37%)等,其中被黑框警告的间质性肺病发生率为9%,因间质性肺病导致的死亡发生率则达到了2.6%[5] 69071672096342699

90921672096342829

图注:被黑框警告的间质性肺病发生率为9%[5] 

3)最近获批的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则因眼毒性被添加黑框警告其可能引起包括视觉障碍、角膜病变、干眼症和葡萄膜炎在内的严重眼部副作用。根据2022 ASCO大会上公布的安全性数据[7],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视力模糊(63%)、疲劳(58%)、角膜病变(43%)和干眼症(35%)等。这和GSK开发的Belantamab mafodotin类似,其主要不良反应也为眼毒性,原因可能是二者的有效载荷易在角膜上皮细胞聚集

52771672096343009

图注: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则因眼毒性被添加黑框警告[7]

脱靶毒性是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

ADC的毒素小分子和抗体部分均可影响正常细胞,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在靶和脱靶毒性,在靶毒性是由ADC杀伤表达靶抗原的正常组织产生,脱靶毒性则是指ADC在不表达靶抗原的组织中产生的杀伤。根据临床观测,由毒素小分子引起的脱靶毒性是ADC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

在靶毒性: 抗体部分介导的ADCC、CDC效应均可在表达靶抗原的正常细胞上发生,并导致不良反应,比如继发性的肾损伤。此外,抗体部分也可阻断正常细胞靶抗原的信号传导,比如HER2靶向的ADC可作用于表达HER2的肺上皮细胞、心肌细胞,通过抗体阻断HER2通路或是小分子毒素直接杀伤,引起肺损伤、肝毒性、LVEF降低等不良反应。 脱靶毒性: 毒素小分子在血液循环中的脱落、对正常细胞的旁杀效应以及正常细胞对ADC的内吞/摄取均可导致脱靶毒性,使正常细胞遭受毒素小分子损伤。首当其冲的便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等,其次还包括容易蓄积亲脂性小分子的肝、药物排泄经过的肾,此外还包括对肺、神经、皮肤等组织的杀伤,从而引起临床上观察到的与化疗药物类似的不良反应。

68761672096343275

常见不良反应与管理策略

肝毒性: 用药前和用药期间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在发生肝功能异常时及时进行干预。

眼毒性: 可预防性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和类固醇滴眼液。1级副反应无需采取措施;2级则暂停给药,改善至1级/基线时再按原剂量恢复给药;为3级则暂停给药,恢复至1级/基线水平剂量降低后恢复给药;4级则停止用药。

血液学毒性 应用ADC药物前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细胞计数,同时考虑预防性用药进行二级预防。

间质性肺病 对于无症状(1级)ILD,考虑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可继续ADC治疗;2级ILD则暂停用药,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直到缓解至0到1级;3级及以上考虑永久停药,部分患者考虑经验性给予抗生素,请呼吸专科医生会诊等;如果症状持续恶化,建议多学科会诊,并积极干预。

心脏毒性: 在应用DS-8201和T-DM1之前,对患者全面评估,以充分纠正心血管病等危险因素;如LVEF绝对值<50%(下降≥16%),或在正常范围但治疗过程中LVEF下降幅度≥10%,暂停ADC药物治疗,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待LVEF恢复正常后再进行ADC治疗;如LVEF降低不可恢复或严重降低,或发生有症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应永久停药。

总结

ADC药物通过将毒素小分子与抗体连接,提高了小分子的靶向性,造福了诸多肿瘤患者。但由于有效载荷毒性明显提升、连接子循环不稳定等原因,目前的ADC药物尚未表现出较化疗小分子或单抗更佳的安全性。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在临床应用ADC时做好副反应监测和风险管理,及时应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从ADC分子本身着手,不断优化其抗体、连接子及毒素小分子,改善PK/PD性质,提高递送效率,从而实现弱毒性下的强药效。 参考文献: [1] Zhu Y, Liu K, Wang K, Zhu H.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clinical trial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cer. 2022 Nov 21. [2] Carrie Wynn, Ritesh Patel, Shou-Ching Tang et al. Increased systemic toxicities from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 with cleavable versus non-cleavable linkers: A meta-analysi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DC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2 40:16_suppl, 3032-3032 [3] Ma, F, Xu, B.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2021 edition). Cancer Innovation. 2022; 1: 3– 24. [4] Lievano, F.A., Scarazzini, L.J., Tyczynski, J.E.et al. Risk Minimization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Oncology: A Review. Drug Saf 44, 733–742 (2021).  [5] https://www.enhertuhcp.com/en/breast/efficacy/destiny-breast-01 [6] Eaton JS, Miller PE, Mannis MJ et al. Ocular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Human Clinical Trials. J Ocul Pharmacol Ther. 2015 Dec;31(10):589-604. [7] https://www.immunogen.com [8] 药渡数据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HER2,ADC,毒性,药物,分子,抗体,细胞,毒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