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重度颅脑创伤最新指南!盘点干细胞治疗颅脑创伤的临床进展

2023
01/03

+
分享
评论
北科生物
A-
A+

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迅猛发展,干细胞治疗颅脑损伤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

近日,中国神经修复学会(筹备委员会;CANR)和国际神经修复学会(IANR)中国委员会正式发布《颅脑创伤临床神经修复治疗指南2022版》。

13861672731962887

《指南》中,明确提出将细胞治疗临床试验作为中重度颅脑损伤的I级证据,这将有利于提高基于细胞治疗的神经损伤修复疗效,并对推动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接下来,深小胞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干细胞在颅脑损伤领域的临床发展现状。

全球性治疗难题:颅脑损伤

脑外伤(brain trauma)或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仅中国就新增300余万例TBI患者,并且患者数量近二十年呈现上升趋势,而重症TBI(sTBI)患者的预后较差。

51561672731963134

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在TBI的研究和治疗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早期的大部分治疗探索效果不佳。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神经修复策略被应用于TBI治疗,例如细胞治疗、药物神经保护疗法、手术疗法等,它们在修复神经结构,重建神经功能上取得了进展。

尤其近年来细胞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为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间充质干细胞能优先归巢到受损组织,分泌多种因子从而发挥营养、保护、清理、激活和桥接作用[1]。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1]

(1)MSCs优先归巢到受损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归巢功能发生定向迁移到受损组织,从而参与组织修复。

(2)MSCs细胞替代作用:一直以来,学术界认为移植的MSCs主要是通过分化成神经元、替代坏死神经元来发挥治疗作用的。然而研究表明,hUC-MSCs在移植治疗TBI 1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较对照组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3)MSCs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受损脑组织与其相互作用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这对损伤局部微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4)阻止和减少组织损伤处瘢痕的形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以此减轻脑损伤处瘢痕的形成。

(5)激活作用:迁移到受损脑组织区的MSCs可通过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从而对受损区神经元发挥修复作用。

(6)桥接作用:移植的MSCs可为创伤性脑损伤宿主的轴突再生提供一个连接通道,让再生的神经轴突顺利通过损伤处,为脑损伤处两侧残端重新建立神经突触联系创造了条件。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83921672731964018

一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临床研究[2],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 6 个月的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FIM),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KPS)。结果2组治疗后6个月的FI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为明显,治疗组GOS及KPS评分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4171672731964170

另一项,研究为因高空坠落、车祸、重物砸伤等造成的12名TBI患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通过鞘内注射和静脉输注进行细胞移植)[3]。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在伤后3个月GCS(昏迷评分)、伤后6个月GOS评分(预后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且移植治疗期间和后期随访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迅猛发展,干细胞治疗颅脑损伤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相信随着科学研究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疗法可以将颅脑损伤的治疗窗口延长,为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型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腾飞,周建康,黄团结,邢衢,许玲,张夏清,王亚苹,杨波,马珊珊,关方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11):655-660.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7.11.017.

[2]张化明,杨海,夏军勇,马江红,邹志鹏,张华,魏恒,余槐堂.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06):1144-1146.

[3] Peng DW.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D].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2019.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

注释: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干细胞,神经元,因子,研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