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特异性/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新年好!
新年伊始,小编也从羊羊状态缓解过来了。
刚刚过去的2022,是小编自我成长最快的一年,虽然时常想放弃,但终究还是立住了2021跨年茶话会夸下的flag。
在这里,我要感谢邓老提供的平台,以及时常的鼓励和帮助;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的包容和支持,推文中的所有案例全部都是来自医院的真实病例;感谢科室小伙伴的帮助和支持,有很多试验都是科里小伙伴共同完成的;感谢读者朋友们的信任。谢谢你们!
也希望有更多喜爱学习、热爱分享的读者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小编团队中来。在这里,你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哦。有意者可在后台或评论区留言告诉小编,期待你的加入。
下面,让我们回到今天的题干,当我们说“特异性/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先上张图:
如上图,哪些检测孔是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哪些孔可能是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对于这例血型检测结果而言,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到底指什么?
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超变区之间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它们以一种“锁和钥匙”的方式发生特异性结合。当这种所谓的“锁和钥匙”精确结合后,抗原抗体的空间吻合度就会非常的高,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反应强度,当“锁”和“钥匙”互不“认识”的时候则不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回到题干:正定型,抗-A孔4+凝集,正定A型;反定型,Ac孔双群,Bc孔3+,根据疑难血型判定规则,我们初步认为反定型的Ac孔凝集反应为非预期结果,即“多出来的凝集”。
反定型细胞是混合多人份献血者ABO同型红细胞,但都是表型出同型(A红细胞或B红细胞)抗原,因此,反定型通常不会出现双群的情形。若凝胶卡反定型出现双群,则提示存在同种抗体或蛋白影响等,而不是特异性抗-A或抗-B与相应Ac或Bc的反应。
那接下来,咱们需进行补充试验,对这“多出来的凝集”进行确认,首先加做抗筛试验,结果如下图:
抗筛三个细胞均双群,无格局,无特异性。
经查询病史,患者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G(IgG)异常增高,且镜下可见大量缗钱状红细胞。
故,反定Ac孔的凝集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是由于异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干扰所致,本例血型为A型RhD阳性。
案例二:
如图,正定B型;反定Ac 4+,Bc双群,那么Bc凝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吗?
反定补充试验:
1. 抗筛阳性,经鉴定为抗-M抗体;
2. 选择B型M抗原阴性的献血员与患者血清反应,结果为阴性;
3. 选择O型M抗原阳性献血员红细胞与患者血清进行吸收试验,使用吸收后的血清进行反定型试验,Ac 4+,Bc 阴性。
4. 患者MNS血型为M-N+;
结论:患者血型为B型RhD阳性,血清中存在抗-M抗体,从而影响反定型试验。
回到题干,Bc凝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吗?
从我们的补充试验可知,反定Bc出现凝集现象是因为患者血清中的抗-M抗体与试剂Bc上的M抗原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而非患者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使用O型M抗原阳性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吸收,排除干扰后,反定型试验结果也为B型,正反定一致。
以上,对于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我们需要对特异性/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甄别。抓住那些真正影响输血安全和疗效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排除那些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如药物抗体、蛋白影响等,从而尽可能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