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形势下的药学服务能力升级云峰会Ⅷ”成功举办。
作者:阮阿楠
1月5日,由健康界策划并主办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形势下的药学服务能力升级云峰会Ⅷ”成功举办。该系列云峰会通过联合综合医院的管理者、药学领域专家,旨在探讨医院药学转型的关键措施,助力药学服务能力与质量提升。本次会议对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药品配备管理、国谈药品落地等核心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郭澄在致辞中表示,随着药品零加成、药品集采、DRG/DIP支付制度改革等政策的推进与落实,药学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一改变下,药学部门如何发挥作用并展现优势,是药学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此次研讨会,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们群策群力,为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台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常务副主任许东航提到,在国谈政策背景及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要求下,作为临床药学学科,要在药品遴选、采购、质量管理与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评价等临床用药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有助于药学领域的经验交流。
标本兼治,将干眼管理落到实处
随着近年来对干眼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诊疗设备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干眼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沈甫明的主持下,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晋秀明带来《我国干眼诊疗现状和发展方向》专题分享。
晋秀明表示,干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特征是泪膜稳态失衡,眼表可出现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视力及正常生活。他说,近年来我国干眼门诊正逐步普及,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经调查显示,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干眼门诊的药物、设备配备相对齐全,但在县、乡级医院,干眼门诊发展还未得到重视。此外,医务人员对干眼知识匮乏、缺乏宣传、以及对干眼治疗的不重视,也是干眼门诊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对于干眼的诊疗,晋秀明强调,干眼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需对干眼进行分型、分级,并给与患者长期和个体化治疗,使患者适应慢病管理体系。而治疗方案的基本选择原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
“近年来,针对干眼治疗新的治疗药物及物理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干眼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使临床治疗干眼有了更多选择。”晋秀明说到,目前干眼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抗炎治疗与抗菌药治疗三大类。基于炎症在干眼症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0.05%环孢菌素滴眼液在抗炎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种非糖皮质激素性的免疫调节剂,通过减少眼表炎症以及直接增强泪腺功能来增加泪液的分泌量。在临床试验中,环孢菌素滴眼液已被证实具有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干眼是多因素的疾病,必要时需采取联合治疗与管理。
最后,晋秀明提到,干眼的发病诱因和缓解方法已成为近年来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未来需研究更小分子生物制剂以及长效保湿的人工泪液,并加强干眼的光治疗研究。此外,他强调干眼门诊的建设也需更规范、专业、高效,实现分层分级管理。
一药一策,
打通“国谈药”最后一公里
在国谈药品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药品可及性是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刘启兵做《国谈药品的配备管理和思考》主题分享。
刘启兵提到,早在2019年,国家就发文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以医保总额控制、药品目录限制、药占比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的配备、使用。随着近年来谈判品种逐年递增,受益的病种和人群明显增加。刘启兵结合海南一附院国谈药品引进的实际情况,对国谈药品采购与管理进行了具体阐述。
他提到,医院十分重视国谈药品配备工作,特别制定了“国谈药品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明确采购原则;在用药标准上,采取了以国际主流指南推荐、主流杂志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及人卫版教科书明确推荐的药品为依据。
同时医院优化采购流程,采取双重管理即“首次采购”与“后续采购”管理方式。首次采购由临床科室根据需求提出申请,标明为国谈药品,药学部主任、分管院长、药事会主任同意后进行采购;在后续采购上,药库根据临床实际用量情况决定常规库存量,而对用量减少的库存品种,采取按需采购。此外,对于不再具备国谈身份的药品,及时剔除“国谈药品绿色通道”。
在药品监管上,刘启兵表示,医院实行一药一策,全院动态监管,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定期对国谈药品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则取消该科室的国谈药品绿色通道申请。
他提到,在实践中发现,国谈药品的落地与管理仍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随着国谈药品数量增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医院需进行药品再评价工作;同时,国谈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还需更多真实世界数据支撑。此外,对于国谈药品中重点抗菌药物、麻醉药品如何落地?同类品种过多如何处理等问题,刘启兵也呼吁大家进行思考与探讨。
降本增效,
DRG/DIP下的药学新定位
在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医保创新管理政策导向下,公立医院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朱建国做《DRG付费下的用药管理实践与思考》分享。
朱建国表示,在医保支付改革下,药学服务需进一步强化合理用药,并关注成本与规范。就DRG付费的推进,朱建国提到,药师需按病组进行用药数据统计分析、清洗标化,包括用药路径建立、药占比次均费用等。同时围绕DRG考核指标,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质量安全入手,开展合理用药工作。他强调,药师在药物合理使用上是临床医生的延申,在药物合理性审查上是医疗保险的延申。
近年来,苏大一附院围绕DRG付费在药学服务上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医院强化专业互补,使临床诊疗服务与临床药学服务有机结合;强化医疗成本,优化床日、项目、手术、药品成本,控制并发症,降低ADE等质量因素,促进合理医疗、价值服务;强化合理用药,依托规范诊疗,开展合理用药工作,做到基药优先、集采优先、确保疗效、注重费效。
“高质量的用药管理体系要达到合理用药、提质增效、降本控费的目的。”朱建国如是说到,医院积极完善合理用药管理框架,建立合理用药管理体系。通过药品遴选评价、药物路径管理、医保支付管理等内容强化过程管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事前审核、事后点评、用药监督等工作,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开展个性化用药、慢性病用药管理、互联网用药指导等工作,将服务进行延申。
朱建国强调,药品的遴选应用评价是用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做好药品遴选工作,建立药品目录。同时,用药路径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医院需强化循证决策,突出临床价值,关注药品、计量、疗程、联合用药。此外,还需做好医保支付管理、重点药品管理、用药安全警戒、用药审核点评、精准用药服务、药物综合评价、用药检测分析等工作。
应对当下的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朱建国提出,药学人员要提升药物治疗服务能力建设,并加强以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综合管理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药学分析,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开展用药动态监控,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为药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应配尽配,多方合力解决国谈药品落地
高峰对话环节由海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负责人吴琼诗主持,她提到在国谈的政策背景下,药品可及性是公众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体现。“医疗机构如何主动应对政策助力药学高质量发展?以及医院在国谈药品落地上的痛点和难点以及应对措施?”就此问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陶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游如旭、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西药剂科党支部书记罗林、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药师刘焕龙展开了深度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国谈常态化工作的开展,为病人治疗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但政策法规与临床需求之间仍存在着矛盾,需多方合力进行解决,同时药学部门也需发挥优势,在药品遴选、合理用药、药品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药学高质量发展。
陶霞还提到,国谈药品的增加为医院药品目录管理带来挑战,医疗机构要结合优势病种、学科发展优化药品目录;药剂科需根据药品使用的真实数据,进行用药相关问题分析,并通过MDT团队为患者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游如旭则提到,受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等多方影响,医院缺少谈判药品引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药品的总量与药品结构有考核标准,也限制了部分国谈药品落地;此外,医生对国谈药品不熟悉,缺乏循证依据也是国谈药品落地难的原因之一。对此,需多渠道确保用药可及性,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探索智能审方、智能监测等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罗林结合医院实践经验谈到,成都是首个推出“双通道”的城市,为医院的国谈药品配备减轻了压力,并保证了患者的可及性。而对于只能进入医院的国谈药品,医院通过目录引进,并根据临床需求,进行采购。此外,医院还根据临床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目录进行优化与调整。
刘焕龙则重点强调了国谈药品的引进要坚持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原则,药学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国家医保政策,也要学习了解地方的医保政策,以保证患者用药,并合理利用医保政策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此外,医院还需加强药学人才培养,发挥药学人员的专业职能,助力临床合理用药。
顺应改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如何以DRG/DIP支付为抓手,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针对这一问题,与会专家们也开展了深度的讨论。
专家们谈到,支付模式颠覆性的改变,也带来了医疗行为的改变。药学工作者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利用药物经济学,开展药物成本分析,同时,药师还需具备综合评价的能力,并发挥合理用药的管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张顺国提出,在DRG支付改革下,合理用药需通过临床路径进行管理,临床药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路径制定,把经济性、安全性、有效性统一起来。并对临床路径进行动态管理与分析。此外,还需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并保证治疗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孙华君表示,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用药参谋,需围绕临床路径制定适宜的用药方案,同时开展药物综合评价,评价的对象不仅聚焦在药品上,也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此外,临床药师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在疫情之下,临床药师还需加强分级诊疗工作,优化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指导。
南充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张仕瑾强调,在DRG支付下,药学部门要优化单个治疗方案,找出不合理用药内容,降低药品费用;加强药师专业团队的建设,进行知识储备和人才培养,通过前置审方系统、医保辅助系统等有效进行管理;加强处方点评能力,以及临床药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审核力度。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王安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到,医院是DRG支付改革的试点单位,临床药师会配合医保、医务对医院亏损病种进行专项点评;对辅助用药与重点监控药品进行停用或禁用;开展前置审方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合理用药。近年来,医院在合理用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仅提升了合理用药水平,也展示了药学人员的专业能力。
会议最后,吴琼诗在总结中说道,此次研讨会通过对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药品配备管理、国谈药品落地等问题进行分享与深度探讨,助力药学人员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她表示,在DRG/DIP支付改革下,药学部门还需要发挥药学特长,利用经济学手段,参与药品控费监控,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对患者用药安全负责,同时也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进一步提升。
本次会议由
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来源:长三角健康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