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经典化疗药物方案不良反应的有效预处理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在肿瘤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让很多患者“谈化色变”,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某些化疗药物在使用前需要预处理,本文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的预处理药物及相应机制做简要概述。
五种经典化疗药物方案不良反应的有效预处理
01 、紫杉醇
不良反应机制: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42%,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7.7%,严重者导致死亡。
紫杉醇的过敏发生机制与紫杉醇注射液配制溶剂有关,紫杉醇为亲脂性化合物,目前临床所使用的紫杉醇注射液是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无水乙醇(50∶50)配制而成。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为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 E,并黏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引起细胞稳定性下降,渗透性增加,细胞内颗粒脱出,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其中组胺为主要介质,可作用于心血管、平滑肌和外分泌腺,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1]。
预处理药物:紫杉醇的预处理主要有三大类药物,包括:
•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20mg 口服 紫杉醇前12h及化疗前6h);
• 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50mg 静注 紫杉醇前30-60min);
•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300mg 静注 紫杉醇前30-60min)。
02 、多西他赛
不良反应机制:多西他赛是在紫杉醇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而得到的,与紫杉醇均属紫衫烷类药物。紫杉烷类药物的水溶性较低,因此需要在其注射剂中添加某些有机溶剂增加溶解性。多西他赛的助溶剂是聚山梨酯,可发生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开始10 min出现,症状轻微可不需停止治疗,一旦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或全身皮疹/红斑,需立即停止静脉滴注。
此外,多西他赛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促使蛋白质从血浆渗出至组织间隙,有效滤过压增加,液体滤过增强并滞留于组织间隙,导致水肿形成[2] 。
预处理药物: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 16mg 多西他赛滴注一天前服用,每天16mg ≥3天),以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
03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机制:伊立替康主要通过非竞争性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引起乙酰胆碱异常堆积, 导致胆碱能神经异常兴奋, 而引发胆碱能综合征[3]导致的早发性腹泻、腹痛、出汗、鼻炎、低血压、血管舒张、瞳孔缩小、流泪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腹痛剧烈、腹泻频繁、大量出汗致衣物浸透、低血压致头晕, 若合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易引发脱水、晕厥,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患者顺应性和用药安全性。
预处理药物:阿托品可以有效治疗并预防胆碱能综合,减少胆碱能综合征的发生,临床常用剂量为阿托品 0.5mg 皮下注射。
04、培美曲塞
不良反应机制: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叶酸拮抗剂,通过破坏细胞复制所必须的关键的叶酸依赖性代谢过程,从而抑制细胞复制。体外研究显示,培美曲塞是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和甘酸甲基转移酶(GARET)的活性发挥作用, 这些酶都是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生物再合成的关键性叶酸依赖性酶。从而破坏细胞复制所需的叶酸依赖性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复制。在抑制肿瘤细胞复制的同时培美曲塞同样抑制正常细胞的复制,主要表现在骨髓毒性及胃肠道反应。
预处理药物:
• 地塞米松(或相似药物)可以降低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给药方法:地塞米松4mg口服每日2次,本品给药前1天、给药当天和给药后1天连服3天。
• VitB12第一周期第一周内肌肉注射0.1mg/次,以后每3个周期肌注一次。
• 叶酸第一次给予本品治疗开始前7天至少服用5次日剂量(400μg po qd)的叶酸,一直服用整个治疗周期,在最后1次本品给药后21天可停服。
05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不良反应机制:其代谢产物丙烯醛刺激膀胱粘膜造成出血性膀胱炎[6],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少尿、血尿和蛋白尿。长期严重刺激可导致膀胱纤维化。美司钠可以与尿液中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4-羟基代谢物、丙烯醛发生反应起保护作用。
预处理药物:美司钠(成人常用量为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剂量的20%,时间为0时段(即应用抗肿瘤制剂的同一时间)、4小时后及8小时后的时段 )。
- END -
来源:阳光群
版权声明:公众号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能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公众号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