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关注咳嗽咳痰等症状变化,以及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如有条件,建议出院一周内每日测量指脉氧血氧饱和度、保持其数值不低于94%,如较出院时有明显下降,建议及时就诊。
近期,大量奥密克戎感染患者逐渐转阴但久咳不愈、胸闷气短等症状仍在持续“白肺”“病毒肺”……
成了新冠康复患者新的焦虑来源为求心安大批“阳康”人群涌向医院进行肺部CT检查
但康复患者都需要做CT检查吗?久咳不愈会是白肺的症状吗?
今天,放射科专家帮您看看肺,还好吗?
“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口语化描述。正常的肺部CT图像中,肺部由肺泡组成,肺泡内充满了气体。进行胸部X线或肺部CT检查时,由于正常肺组织含气体较多,密度低,射线易于穿透,所以在X线及CT图像中呈现为“黑色”区域;而由于当肺泡出现炎症或感染的时候,会产生渗出液及炎性细胞,密度增高,故病变区域在CT图像中,往往呈“白色”区域。
只有当肺部双侧病变面积达到了肺部的70%至80%,才叫“白肺”。
“白肺”表现多见于重症肺炎,病情进展到这个阶段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的症状。
举个例子,一名78岁男性在感染新冠前后
CT影像结果如下未感染患者的肺部
0 1正常肺组织未见病变
0 2 新冠感染初期
双肺胸膜下散在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
03 病变进展期
双肺弥漫广泛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合并条索状实变影,呈现“白肺”改变
0 4 新冠治疗后部分病变吸收
治疗后,双肺部分病变吸收改变,“白肺”区域较前次CT片范围稍变小。
胸部X线片正常胸部X线片
新冠感染患者胸部X线片
“白肺”改变
病原体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均可在胸部X线片及肺部CT图像中表现为“白肺”改变。
成人
1. 持续高热、退热后再发高热;
2.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30次/分钟)、呼吸困难;
3.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 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mmHg(1mmHg=0.133kPa);
5. 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儿童
1.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
2.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5.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白肺”改变是可逆的,它是新冠发展过程中处于发病较严重的阶段。因该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在临床上治疗是很成熟的,只要就诊比较及时,医生及时处理,进行吸氧,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再严重还可以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等,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可以好转,治疗后“白肺”病变区域会慢慢缩小、吸收。
1.65岁以上,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2.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
3.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4.肥胖(体质指数≥30);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0 1 有发热、干咳、乏力等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0 2 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 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PCT)正常。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见 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炎症因子升高。
0 3 胸部影像学检查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咳嗽、咳痰;出现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建议到医院进行肺部CT检查。 首选肺部CT检查,胸部X线检查往往对新冠早期的病灶不敏感,检出率较低。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一般人群:自测血氧降至95%以下,并伴有呼吸困难或急促、胸痛,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在38.5°℃以上,或心率持续增快(超过100次/分),超过3天。
老年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皮疹加重、嘴唇发绀;畏光、精神状态异常、意识模糊;持续的腹痛、呕吐腹泻;腰背酸痛、抽搐发作等。
孕妇:头痛头晕、发热、咳嗽;水肿加重;呼吸困难或加重;胸痛或心跳加快;严重恶心、呕吐、持续腹痛;阴道流血或异常分泌物等;胎动异常;其他自己不确定的情况。
儿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持续的胸闷或者胸痛;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入睡困难、睡眠差、嗜睡;皮肤苍白,口唇发紫(缺氧表现);小于3月龄的婴儿,如出现发热症状,需立即就医。
新冠病毒感染肺部CT病程改变多为3周以内,3周以内根据病情及治疗疗效明确复查时间;病愈后无其他不适,6个月至12个月可进行肺部CT复查,明确有无肺纤维化等并发症改变。在院患者,当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且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做好完全准备
如果出院时由于存在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病,血氧低于90%-93%,建议家庭准备制氧机或氧气瓶。
避免劳累
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也避免长时间卧床,建议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活动。
健康监测
注意关注咳嗽咳痰等症状变化,以及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如有条件,建议出院一周内每日测量指脉氧血氧饱和度、保持其数值不低于94%,如较出院时有明显下降,建议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2.Jia, X. et al. Quantitative inspiratory-expiratory chest CT findings in COVID-19 survivors at the 6-month follow-up. Sci Rep 12, 7402, doi:10.1038/s41598-022-11237-1 (2022).
3.Han, X. et al. Fibrotic Interstitial Lung Abnormalities at 1-year Follow-up CT after Severe COVID-19. Radiology 301, E438-E440, doi:10.1148/radiol.2021210972 (2021).
4.Shi, H. et al. Radiological findings from 81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 425-434, doi:10.1016/S1473-3099(20)30086-4 (2020).
5.Han, X. et al. Six-month Follow-up Chest CT Findings after Severe COVID-19 Pneumonia. Radiology 299, E177-E186, doi:10.1148/radiol.2021203153 (2021).
6.Pan, F. et al. Time Course of Lung Changes at Chest CT during Recovery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Radiology 295, 715-721, doi:10.1148/radiol.2020200370 (2020).
7.Pan, F. et al. Chest CT Patterns from Diagnosis to 1 Year of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Radiology 302, 709-719, doi:10.1148/radiol.2021211199 (2022).
8.Pan, F.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disease-19 (COVID-19): a case-control study. Int J Med Sci 17, 1281-1292, doi:10.7150/ijms.46614 (2020).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 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END—
监制:孙晖 王继亮
信息来源:放射科
编辑制作:彭锦弦
审校:聂文闻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