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照海
《针灸穴名解》:
江海为百谷之王,水泉虽迂,终归于海。所云“照”者,因肾为水火之脏,又古说:水中有火,故名“照海”。玩此前后穴名,阴阳交错,相与为功。涌泉为水之初出,得然谷之热以化之,太溪虚象,有待容受;大钟盈象,有待发扬,水泉幽也,阴也,得照海之阳以灼之,而能化气飞升。阴阳措综,消长互变。以见人身气化,本乎自然也。故本穴治症极为复杂,犹海江之大,包含细流也。本穴为阴经之阳穴。治大风、肢懈、经逆不调、久疟、偏腹痛,嗌肿,咽干、卒疝。最常于口疾,即银海朗照之意也。张洁古曰:“痫症夜发灸阴跷。”本穴即阴跷之起也。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交阴跷)
《针灸大成》主治
主咽干,心悲不乐,四肢懈惰,久疟,卒疝,呕吐嗜卧,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星,小腹痛,妇女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起或痒,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阴挺出,月水不调。
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穴也。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阴跷脉所生。 《中国针灸学》 内踝尖下方凹陷中。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侧坐或仰卧位。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位置】在足内踝下一寸。(《甲乙》) 【取法】在内踝正下缘之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𧿹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举例】《大成》马痫:照海、鸠尾、心俞。 《玉龙赋》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 《席弘赋》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所属经脉】足少阴肾经。
【体表定位】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
【临床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癃闭,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痫证,失眠。
【进针层次】
1.皮肤:由隐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隐神经的分支。
3.胫骨后肌腱:胫骨后肌位于小腿三头肌的深面,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之间。该肌起自小腿骨间膜后面及胫、腓骨后面,肌腱经内踝后方,穿踝管至足底内侧缘,止于足舟骨粗隆及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跖面,由胫神经支配。该穴的深面为距骨。
图片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足少阴肾经巡行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视频录自于|3Dbody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针灸穴名解—— 高式国著》、《针灸大成》、《中国针灸学》、《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快速取穴彩色图解》、《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图片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大家中医app,视频录自于|3Dbody。图片与视频下皆已注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