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髂骨向后延长切口,理论上可以从此处取骨植骨,但实际上很少应用。
髋关节前侧人路又称Smith-Petersen入路,该入路可以安全显露髋关节和骼骨。入路经由缝匠肌(股神经支配)和阔筋膜张肌(臀上神经支配)之间的神经间平面穿过关节外肌层。用于下列情况:
1. 脱位的股骨头位于真性髋臼的前上方时,用于先天性髋脱位的切开复位。
2. 滑膜活检术。
3. 关节内融合。
4. 全髋关节置换。
5. 半髋关节置换。
6. 肿瘤切除、特别是骨盆肿瘤。
7. 入路的上部分可用于骨盆截骨。
使用该入路时, 如果不广泛剥离肌肉 , 对于髋臼的显露不如其他入路 。
患者体位
患者仰卧于外科手术台上,如果要进行骨盆截骨,需在患侧骨盆下垫一小沙袋使患侧骨盆前倾(图8-3 )。
体表标志与切口
# 体表标志
骼前上棘位于皮下,瘦的患者易于触及,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覆盖不易扪清。用拇指从骨峭下方向上最易触及。
髂嵴位于皮下,是多块肌肉的起止点,由于这些肌肉都不跨过髂嵴,因此仍可触及(图8-4)。
# 切口
从骼蜷前半部至骼前上棘作一纵行切口,然后转向髌骨的外侧面,从髂前上棘垂直向远端延伸8~10cm(见图8-4 )。
神经间平面
切口利用了两个神经间平面:
浅层平面 位于缝匠肌(股神经支配)和阔筋膜张肌(臀上神经支配)之间;
深层平面位于股直肌(股神经支配)和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之间(图8-5A,B)。
浅层显露
外旋下肢使缝匠肌紧张并易于辨认,用手扪清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的间隙(图8-6)。紧邻髂前上棘处由于筋膜覆盖难以辨别,两者间隙最明显处在髂前上棘下方5~7cm处。用剪刀在肌间隙处仔细向下分离皮下脂肪。股外侧皮神经紧邻肌间隙穿出深筋膜,要避免损伤(图8-7 )。
图8-6通过触模辨认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的间隙。
图8-7股外侧皮神经在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的肌间隙附近穿出深筋膜。
紧贴阔筋膜张肌内侧缘切开深筋膜。由于神经在缝匠肌筋膜上走行,显露时为避免伤及神经应在阔筋膜张肌腱鞘内进行。把缝匠肌牵向内上方,阔筋膜张肌牵向外下方(图8-8 )。
图8-8沿阔筋膜张肌内侧切开深筋膜,向内上牵开缝匠肌,向外下牵开阔筋膜张肌。
剥离阔筋膜张肌在髂骨上的起点扩大神经间平面。旋股外动脉的升支在髂前上棘下方通过该间隙,必须予以结扎或电凝止血。
深层显露
牵开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即可显露髋关节深部的两块肌肉(图8-9):股直肌(股神经支配)和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
图8-9深层肌肉,包括股直肌和臀中肌,已经可以看到。旋股外动脉的升支必须予以结扎。
股直肌有两个头:直头从髂前下棘发出、反折头起自髋臼上唇。反折头有部分纤维起自髋关节前方关节囊,由于和关节囊关系紧密,分离二者比较困难。
如果辨别股直肌和臀中肌间隙有困难,可通过股动脉来识别,股动脉搏动位于肌间隙的内侧。如果在搏动附近剥离则偏离了平面,剥离股直肌的两个头并牵向内侧,将臀中肌牵向外侧(图8-10)。
图8-10分别从髂前下棘和髋臼上唇分离股直肌的两个起点。
这时即可看到髋关节关节囊。内下方是走向小粗隆的髂腰肌,将其牵向内侧(图8-11、8-12)。髂腰肌常有部分肌纤维附着于下方关节囊,必须予以分离。外下方即是股外侧肌覆盖下的股骨干。
图8-11髋关节囊已经部分显露。将髂腰肌腱牵向内侧。
图8-12关节囊已经完全显露。如果需要进一步显露,可从髂嵴上剥离肌肉。
内收并充分外旋下肢使关节囊紧张,钝性分离并确认关节囊。根据手术需要纵行或“T”形切开关节囊(图8-13)。切开后外旋下肢使髋关节脱位(图8-14 )。
图8-13切开髋关节囊。
图8-14向近端延长切口显露髂骨,向远端延长切口显露位于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的股骨前面。要显露股骨侧面则可能要剥开肌纤维。
危险
# 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下方2.5cm处走行于缝匠肌表面、后方或肌间至股部,一般经过肌肉表面。切开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的筋膜时必须保护该神经。切断神经可导致痛性神经瘤形成和股外侧感觉减退(图8-15,见图8-6)。
图8-15髋关节前方浅层肌肉,包括股三角及其内容物。
缝匠肌起点:髂前上棘和髂骨切迹上半部分。止点:胫骨皮下面上端。作用:屈髋屈膝并外旋髋关节。神经支配:股神经(Lg-ln).
阔筋膜张肌起点:骼前上棘和骼骨结节之间的骼皤外面。止点:通过骼胫束止于胫骨的Gendy结节。作用:维持膝关节伸直位时的稳定和髋的伸展。神经支配:臀上神经。
股神经位于股三角内,几乎处于髋关节的前方。由于神经位于股直肌很靠内侧处,如果不是解剖入路严重偏向缝匠肌和股直肌侧,则没有危险。如果在分离深层时难于定位,可根据股动脉搏动定位。在股三角内,股动脉位于股神经内侧(图8-16、8-17、8-18 )。
图8-16髋关节前方的阔筋膜张肌、缝近肌和阔筋膜已经切除,显露出臀中肌、股直肌和旋股外动脉的升支,上述两肌肉之间可以看到关节囊。注意内侧骼腰肌和股直肌之间的关系。
图8-17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已经切除,显露出髋关节囊和股直肌反折头。
图8-18 髂腰肌腱牵向内侧,切除股直肌,切开关节囊显露关节。
# 血管
旋股外动脉的升支经过手术野,走行在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平面的近侧。分离该平面时要结扎该动脉或电凝止血(见图8-9、8-16和8-17 )。
如何扩大切口
# 局部措施
浅层显露:剥离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的起点。
深层显露:把臀中肌和臀小肌从髂骨外板钝性分离(骨盆截骨时的必需步骤)。髂骨粗糙面可用明胶海绵止血,单个出血点用骨蜡止血。再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止血。
# 延长措施
可以从髂骨向后延长切口,理论上可以从此处取骨植骨,但实际上很少应用。
向远端延长切口时,沿股骨前外侧延长皮肤切口。沿皮肤切口切开阔筋膜,下面是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间隙。沿肌间隙分开,要显露股骨前面必须分离肌纤维。扩大切口后可以很好地显露股骨干(见图8-14)。
延长该切口可以在髋关节水平显露骨盆的内外两个面,以便进行骨盆截骨。在股直肌反折头起点处仔细剥离以显露髂骨的外面。沿骨面钝性剥离直至坐骨切迹。为保护通过切迹的坐骨神经,剥离时一定要紧贴骨面。把股直肌的直头从髂前上棘上剥离,同样从骨盆内面紧贴骨质仔细掀起髂肌。用钝的器械钝性分离直至坐骨切迹,此时两侧的剥离器应在切迹处汇合。剥离器牵开可以在髋臼上缘水平看到骨盆的完整厚度,这时就可以准确截骨了。
本文整理自:《骨科手术图谱——入路与解剖》、百度文库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