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子刊:保持乐观心态,让大脑更年轻

2023
01/30

+
分享
评论
学术头条
A-
A+

既然衰老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更好地调节情绪状态,在生理的衰老过程中,保持精神的健康和幸福,尽可能地避免罹患老年痴呆症。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不同的人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出现迥异的情绪反应。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能使人保持相对充满活力的状态,而负面情绪、焦虑和抑郁情绪则常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被认为会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痴呆的发生。那么,人类的负面情绪对大脑的影响是什么? 它们的有害影响能否被限制,进而使人们不做情绪的奴隶,有效地捍卫个人健康呢?

2022 年 1 月 13 日,瑞士情感科学中心、日内瓦大学 Sebastian Baez-Lugo 团队在 Nature Aging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Exposure to negative socio-emotional events induces sustained alteration of resting-state brain networks in older adults,该研究揭示了负面情绪会持久改变老年人的大脑连接,可能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更好地管理情绪可以防止病理性衰老和帮助限制神经退行性疾病。

49421675033675663

图 1:来源 Nature Aging

研究方法和内容

过去的 20 年里,神经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大脑对情绪的反应,逐渐开始了解在感知情绪刺激的那一刻,人类大脑层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往研究表明,情绪传递效应通常以内侧前额叶皮层 (MPFC)、后扣带皮层 (PCC)、楔前叶和下顶叶皮层的活动模式增加或减少的形式,影响默认模式网络 (DMN) 的功能动力学。

但是,大脑是如何从一种情绪转换到另一种情绪的? 它如何回到初始状态? 情绪变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 情绪管理不善对大脑有什么影响?

为了探究情绪和大脑的联系,本研究针对 182 名年轻和年长的参与者展开了实验,他们被分成两组。首先,研究小组对 26 名 65 岁以上的人与 29 名 25 岁左右参与者的情绪恢复的神经基质进行了比较。然后在 127 名老年人中重复了同样的实验,并专门调查了大脑网络中的情绪惯性是否受移情、焦虑和反刍思维(对负面的事情耿耿于怀)的调节。

研究团队向参与者播放一系列视频,视频由简短的无声场景组成,部分场景属于「高情绪」( high emotion, HE),即很容易激发痛苦、悲伤等负面情绪;对照组部分场景则是「低情绪」( Low emotion, LE),即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此外,不同场景之间则穿插了一定的休息时间,以供恢复起伏的情绪。

与此同时,为确定参与者在观看情感场景后大脑会留下什么痕迹,以评估大脑的反应和恢复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以确定正常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25701675033675856

图 2:来源 Nature Aging

研究结果

主观评分 (共情、积极和消极影响) 表明,在两组实验中,与 LE 视频相比,HE 视频在年轻和年长的参与者中诱导了更高水平的消极影响、更低的积极影响和更高的共情得分,验证情绪诱导成功。且所有的视频都引起了相似的情绪反应,HE 和 LE 之间的差异不受性别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年老的参与者通常表现出与年轻人不同的大脑活动和连接模式,在默认模式网络 (DMN) 的激活水平上尤其明显,这是一个在静息状态下高度激活的大脑网络。

默认模式网络 (DMN) 的活动经常因参与者抑郁或焦虑而中断,表明其参与了情绪的调节。老年人的默认模式网络 (DMN) 的一部分,即处理自传体记忆的后扣带皮层 (PCC),与处理重要情绪刺激的杏仁核的连接有所增加,这意味着老化的大脑有更显著的情绪惯性。

研究者进而分析了上述与情绪惯性相关的大脑连接模式与个体焦虑、抑郁程度之间的关系。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联系在那些焦虑程度高、爱反刍或有消极想法的人身上表现得更强。后扣带皮层 (PCC) 是受痴呆症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表明这些症状的存在可能会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但是,「是糟糕的情绪调节和焦虑增加了痴呆症的风险,还是相反?」,本研究的负责人 Sebastian Baez Lugo 博士认为「还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他推断,更焦虑的人不具备情绪抽离的能力,或者这种能力较弱。对于衰老的人而言,情绪惯性的机制可以解释为这样一个事实:这些人的大脑通过将他人的痛苦与自己的情感记忆联系起来,一直被封闭在消极状态中。

70401675033675996

图 3:来源 Nature Aging

研究展望

既然衰老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更好地调节情绪状态,在生理的衰老过程中,保持精神的健康和幸福,尽可能地避免罹患老年痴呆症。

那么是否有可能通过情绪惯性机制来预防痴呆? 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进行一项为期 18 个月的介入研究,以评估外语学习和冥想练习的效果。Sebastian Baez Lugo 博士补充道:「为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结果,我们还将比较两种冥想的效果:正念,即将自己固定在当下,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以及所谓的『慈悲』冥想,旨在积极地增加对他人的积极情绪。」

伴随着全世界老龄人口的增多,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该研究为更好地理解老龄化人口大脑中的同理心和潜在情感弹性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从而有助于识别与不良社会压力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风险标记。

参考资料:

Baez-Lugo, S., Deza-Araujo, Y.I., Maradan, C. et al. Exposure to negative socio-emotional events induces sustained alteration of resting-state brain networks in older adults. Nat Aging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2-00341-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大脑,模式,研究,参与者,神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