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达实验与外斐试验的临床应用

2023
01/30

+
分享
评论
检验之声
A-
A+

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是一对矛盾,且快速、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是临床和检验人员追求的共同目标。

一文读懂肥达实验和外斐试验!

肥达实验

1、病原体——伤寒杆菌

(1)沙门菌属,G-杆菌,有鞭毛;释放内毒素致病

(2)三种抗原:

菌体抗原“O”和 鞭毛抗原“H”——抗原性较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有助于诊断

表面抗原“Vi”——抗原性不强,但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2、病原体——副伤寒杆菌

3种病原体: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副伤寒丙杆菌

每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

3、肥达反应

(1)伤寒杆菌凝集试验,Widal reaction(WR)

(2)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

(3)一种血清凝集反应,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

(4)“O”抗原为伤寒、副伤寒甲、乙杆菌的共同抗原,三者的鞭毛抗原(“H”、“A”、“B”)不同

4、结果判定:“有病无病先看O,是什么菌看H”

(1)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3~4周阳性率可达70-80%

(2)阳性结果:

“O”抗体≥1:80,或有4倍增高者更有意义

“H”或其他鞭毛抗体≥1:160,或有4倍增高者更有意义

“O”抗体(IgM)-出现早,消失快;“H”抗体(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

(3)临床意义:

88881675051290298

(4)其他:

假阴性:早期应用抗生素;营养不良者;抗体免疫功能缺陷者;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的幼儿

假阳性:其他疾病,如血吸虫,败血症,结核,传染性肝炎,结缔组织病,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

5、伤寒确诊不能只靠肥达

(1)临床:发热+体征+血RT/肥达

伤寒临床六大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

(2)确诊:发热+特异性抗体/病原学,病原学为诊断金标准

外斐试验

1、病原体——立克次氏体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呈多形球杆状,Gram染色阴性,Giemsa染色紫色,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生物特性接近细菌,胞壁的脂多糖层有内毒素样作用

2、病原体——变形杆菌

(1)G-杆菌,无荚膜,有鞭毛

(2)三个菌株:X19,X2,XK

(3)三种抗原: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抗原“K”

3、外斐反应

(1)变形杆菌O抗原凝集反应,Weil-Felix reaction(WFR)

(2)变形杆菌用与立克次体有共同菌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

4、结果判定

(1)感染后5~12天出现抗体,至数月后基本消失

(2)阳性结果:

普氏立克次体:OX19凝集价≥1:160或病程中上升4倍以上,阳性率70-80%

莫氏立克次体:OX19凝集价低滴度升高,阳性率70-85%(进一步诊断依赖于补体结合试验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恙虫病:OXK凝集价≥1:160或早晚期双份血清效价上升4倍以上,最早第4天出现阳性,3-4周达峰

5、临床意义

89481675051290399

其他立克次体病:

洛杉矶斑点热、立克次体痘、战壕热、Q热:(—)

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OX19、OX2(+),OXK(—)

6、其他

假阳性:

变形杆菌性泌尿系感染

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回归热

疟疾

布氏杆菌病

严重肝病

妊娠(轻度升高)

肥达试验widal test

34071675051290502

1、正常效价

伤寒沙门菌O抗体<1:80,H抗体< 1:160;副伤寒沙门菌H抗体<1:80

2、动态观察

2份血清,第二次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意义

3、O、H抗体的诊断意义

O-Ab-IgM(出现早,持续短,难重现);

H-Ab-IgG(出现晚,持续长,易重现)

O高H高——很可能是肠热症;

O不高H不高——很可能不是肠热症;

O不高H高—预防接种或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O高H不高——感染早期或与其他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肥达氏反应是一种凝集反应,1896年由法国医师肥达(Widal)建立并用于临床,故名。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鞭毛(H)、菌体(O)抗原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待测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当H≥1∶160,O≥1∶80,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意义。肥达反应必须动态观察,病程中应每周复查一次,如病人H与O的凝集价均高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价升高4倍以上,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若H凝集价高而O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肥达氏试验受影响因素较多,存在一定比例假阴性和假阳性。故对结果的判断要综合分析,肥达试验阴性,亦不能排除患伤寒或副伤寒的可能。

作为临床医师要结合血液、骨髓和粪便培养结果来综合分析判断。虽然肥达氏反应操作繁琐,敏感度不是很高,但作为经典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目前仍在临床应用(可能某些地区应用较少),暂无替代方法。

肥达氏反应主要是诊断伤寒杆菌的一种方法,其准确性较低,假阳性略高,但其操作方便。替代方法较多:

血培养,准确性高,根据报导在病人发病7~10日可达90%的阳性率;

酶联免疫、荧光免疫;

粪便标本的培养;

PCR检测等。

伤寒的实验室诊断最经典的方法是肥达反应,已有100多年历史, 始终伴随着争议。以往由于条件所限,肥达反应是疑似病例诊断为伤寒的唯一的实验室手段。但肥达反应存在诸多问题,在诊断上不敏感不特异,已表现出显著的局限性,需要改用其他检测方法以克服肥达反应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检测时限上存在的问题。比如ELISA方法可以代替肥达反应来监测血清中抗原或抗体,是一种相对既灵敏又特异的诊断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商品化的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包括Tubex test、Typhidot/Typhidot-M、IgM Dipstick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肥达反应。

但血清学方法存在共同的缺点,即存在明显的交叉反应,原因与沙门菌属基因组90%以上为共有,拥有很多共同抗原有关。因此,在现场条件不容许使用培养或肥达反应的地方,一些简单的血清学方法可能有用武之地,只是方法特异性低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分离培养法是最基本也是诊断伤寒病例的金标准。培养所用的标本可有骨髓、血液、粪便和尿液。由于培养方法受标本采集时机和抗生素应用的影响,阳性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培养所需时间较长,因此该方法存在明显不足,但可为预防控制,预测伤寒的流行趋势,菌株的进化关系等提供基础资料。

PCR检测标本中的伤寒沙门菌核酸,是目前公认最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但PCR方法容易受污染影响,另外,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胞内寄生菌,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血液中细菌数量的减少,制备DNA模板过程中样品的损失增加PCR扩增的难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仍存有争议。

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是一对矛盾,且快速、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是临床和检验人员追求的共同目标。对发热待诊患者进行伤寒相关实验诊断较敏感、特异的方法,除肥达氏外,有沙门氏菌测试片、骨髓培养法、沙门氏显色培养基法。

END

文章来源:检验星空,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

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沙门菌,抗体,血清,抗原,肥达实验,外斐试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