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的平行病历:以文学之笔,写临床之事

2023
01/31

+
分享
评论
北京积水潭医院
A-
A+

希望我之后能够有所进步,尽自己的力量做好点点滴滴,如同在冷漠的境地中去点燃一根蜡烛,虽然渺小,但愿它能散发出光芒,增添一份温暖。

每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件事——写病历。病历,是医生对每位病人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一系列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相信每位医生一定不会陌生。

今天,我们跟大家谈的主角是叙事医学中的“平行病历”,但首先我们得从“病历的诞生”谈起:

病历的诞生:医神脚下,祭司手写

据说世界上最早的病历,出现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公元6世纪,古希腊阿戈利斯湾的东海岸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村子里,矗立着一尊医神阿克勒庇俄斯的神像,每天都有病人前来顶礼膜拜,祈祷自己的病能早日得到根治。

庙内的祭司们,便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为这些虔诚的病人治病,并将每个人的病情、症状、治疗结果一一记录在案,作为个人病历妥善保管起来。这便是“病历”的雏形。

而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是汉初的内科医生淳于意。行医时,淳于意会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病症、药方、诊疗日期等一一记录下来,治愈的、死亡的无一例外。长此以往,淳于意发现这种记录对于诊断和治疗裨益颇多,于是将其命名为“诊籍”。

写一份合格的病历有多难?

北京协和医院有“三宝”:病案、教授、图书馆。正因这“三宝”,北京协和医院才能成为医学大师的摇篮,薪火相传。其中第一宝“病案”就是病历,病历既是病人患病过程真实场景的呈现,又是医生思维的具体显现,更是今后临床经验和科研的凭证,不管是否夸张,病历对医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写一手好病历——医生在初写病历时,往往会有三个烦恼:   第一个烦恼是“恐惧”,就是见了病人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前言不搭后语,说话吞吞吐吐;第二个烦恼是“逻辑”,就是无法把问的内容和病人说的情况连贯 起来,写出的病历不如小学生的作文,不但别人看了一头雾水,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第三个烦恼是“平淡”,病历千篇一律,既没有重点,也没有特点,就算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都很难被人发现。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严复《天演论》   病历也要信、达、雅。一份合格的病历,就是一个病人患病的史料,从中能看到病人在疾病中的点点滴滴,读出写病历的医生的临床思维,也是为日后研究和回顾所需的临床证据做出的万全准备。 

当然症状、检查、治疗等记录得准确、流畅,能符合“信”、“达”的标准,也是作为临床常见病历的最低标准。“雅”如何实现?这靠传统的格式化病历已无法企及,而叙事医学中的“平行病历”却能实现。

格式化病历与平行病历: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

格式化病历有一定之规,顺序不能颠倒,就事论事不能引申,不要猜测,只要把病说清楚、讲明白,顺理成章地推出临床诊断,就算完成了使命。  

写格式化病历时,医生是客观的,态度是冷静的,有确定的模板,不得随意突破。从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无论在字数、顺序、用词,还是在症状的描述上都不能主观发挥,体现的是医生缜密的思维。  

而平行病历,侧重于医生对病人疾苦的关注,通过医生的共情将病人的经历与感受再现出来,进而把医生接纳到病人的共情圈里,医患双方携手共抗疾病。

平行病历中有感情地注入,再现了医患心灵的碰撞,体现了医学的人文价值。平行病历没有固定模式,书写时除了医学基本功,更需要有人文的包容度,更需要融入做人的情感。   平行病历的宗旨与叙事医学一脉相承——通过对疾病的叙事化,将病人、疾病、病痛折磨联系起来,将疾病的生物学世界和人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疾病得到阐释并产生意义。

平行病历:一行写病,一行写情

我理解的平行病历,就是“病”+“情”。它是病人真实的疾病体验,既有疾病的表现,又有心理的压力,更有思想的困惑。它除了像传统的病历,给了病人谈病痛的机会,还鼓励病人说出想说却不习惯、不敢说的悄悄话。   医生要张开自己的“雷达”,不光写问出的东西,还要倾听病人的“言外之意”,甚至主动去猜测病人的隐喻。在格式化病历的严谨格式之外,医生也不能忽视感情,病人的七情六欲一定要了如指掌。 

平行病历谈感情、聊心理,这需要文学的底蕴,需要哲学的思考,需要读经典,而且要读人文大家的书。写平行病历不需要故弄玄虚,不需要宣教、说大话,只要情真意切,即使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件,仅凭真实生动的细节也能击中人心。  

平行病历的书写不分医生的年龄高低,先下手为强。不管你是什么年资、什么科室,即使是刚进入临床的住院医师,只要有一颗善感的心、一支勤奋的笔,就能把自己投入到病人的真实痛苦中去,就能写出对疾病不一样的感悟。   你不熟悉写平行病历或你不写平行病历,当然也能继续当医生,但总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与病人之间隔着一堵墙,这个隔阂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逾越,怎么悉心照顾都仿佛缺少真情实感。而用心地书写,就会豁然开悟,就能撕开这层与病人心中的隔膜。

书写平行病历能给予医生什么?

书写平行病历,可以改善医生的职业倦怠感。因为它没有条框的约束,可以让你尽情地挥洒感情,借助形形色色的故事,让你排解出内心的压力与困惑。   平行病历可以助医生发现比化验数据、影像更有临床价值的,病人对疾病的体验,对疾病救治和临床医学意义的理解。   平行病历也给了医生对临床事物更多的反思机会。从写作中,医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了解了自己的爱心,也证实了自己情怀。   平行病历还让医生融入病人的境况,身临其境了解病人的感受。这使医生对自己未来将面临的疾病的苦痛、死亡的恐惧,有了充分的思考,也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医学不完美,医生、病人有欠缺,需要包容、需要沟通、需要彼此之间的倾听。医学技术再发达也不是万能的,医者需要了解病人在疾病之外的生命境况,与病人同呼吸、共患难,达到共情、共识。   训练有素的读者能与小说家心意相通,故事的叙述者与聆听者能够无间互动。借助文字,让医生与病人产生碰撞,进而达到心灵之间的交流,是重拾医学人文的一种方式。平行病历可使医生更谦逊、更尊重病人、更能够站在病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也能发现医生这份职业更深层的意义。

最后,附上在海南医学院上叙事医学课时,一位医学生写下的平行病历片段: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个病人背后,都有一段触动心灵的故事,可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去了解?去倾听?在医院快节奏的工作中,这也许就是我们所缺失的温度与认知。”

“此时的安静,才让我有了时间去理解到护理中的陪伴、贴近、共情的意义,仪器上冰冷的数字没有温度。这次经历告诉了我如何与患者进行心贴心的交流,更学会了如何以一种谦卑、敬畏的态度来面对生命。”

“希望我之后能够有所进步,尽自己的力量做好点点滴滴,如同在冷漠的境地中去点燃一根蜡烛,虽然渺小,但愿它能散发出光芒,增添一份温暖。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善良的医生。”

END

来源丨医脉通

文丨急诊科 赵斌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病历,住院医师,叙事医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