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认同、内化和内摄:三种意思接近,内涵却很不同的心理防御模式

2023-01-31 21:53

如果说“内化”是把食物吸溜进嘴里之后,人们会咀嚼它,然后吞咽下去,逐渐消化和吸收。

在众多心理防御名词中,认同、内化和内摄,是三个意思接近,但内涵却又有所不同的词汇,让很多新手咨询师感到迷糊。

现在我用大白话给大家翻译一下它们的意思。首先,译者不会随便使用某个汉语词汇,来代表英文单词。所以我们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三个词汇,然后再用吃东西来类比它们的细微差异。

认同,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认识之后的同意,或者,认识之后的主动同化。以吃东西为例,我们不光认识到吃东西是人体的需要,还知道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要多吃营养健康的食物,要吃煮熟的食物。听起来这是一种略高级的吃,一种带着思想性和主动性的吃。这就意味着,吃东西的人不光有着健康的消化系统,还能够主动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食物。

内化,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内部消化。先吃一口东西,然后咀嚼,吞咽,食物慢慢抵达肠胃,经过一些时间后,这些食物的一部分会转化成养分来滋养身体,即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那些没用的残渣,则会经由体液排出体外。

我们内化某种思想、观点、情感的过程,与此相似,我们会先吃下去,然后咀嚼,吸收,把那些我们喜欢的、需要的心理内容,沉淀到潜意识里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然后再把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不需要的心理内容,排出到意识之外。

你大概能想到,要把从外面吸收的心理内容进行内化,我们就要具备一定的消化功能,无论消化功能好坏与否,起码那功能是具备的。而且,我们喜欢的、需要的,不见得就是积极的、有利于幸福的心理内容。而那些被排除出去的,也不见得就是消极的,不好的心理内容。

因此,以心理功能来说,内化比认同略弱一些,毕竟,内化,只需要有消化能力就可以,不需要做主动的选择。

内摄,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把外面的心理内容摄取到自己心里的那个动作。请注意,只是停留在动作,没有然后。北方的汉语语境里有一个词,叫“吸溜”,就是嘬着嘴唇,非常快速地把食物吸进嘴里。

如果说“内化”是把食物吸溜进嘴里之后,人们会咀嚼它,然后吞咽下去,逐渐消化和吸收。那么“内摄”就是把食物吸溜进嘴里,不咀嚼,也不吞咽,就只是含在嘴里。因此整个人就会感觉不清爽, 不舒服,莫名的难受,所以会经常需要在某些时刻,哇哇地往外吐,而且麻烦的是,这些被吸溜进嘴里的食物,根本就吐不掉。

在心理活动中,当人们快速把别人的心理内容(观点、想法、情绪、感受等)吸溜进心里,却不具备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只能含在那里,也会产生类似的不舒服、不清爽的感觉,还会觉得心里产生了更多的冲突,更多的矛盾(各种相反的观点互相打架),因而时常觉得内心混乱,自我消耗。

最后举一个例子来说说认同、内化和内摄的细微差异。

你的母亲做红烧鱼时,总是习惯把鱼尾巴剁下来扔掉,你长大后,做红烧鱼的时候,也会把鱼尾巴剁下来扔掉。你知道母亲扔掉鱼尾巴,是因为盘子太小装不下整条鱼,而你和母亲一样,也喜欢小巧精致的盘子,因此你也选择了和母亲一样的做法。然后你感觉很自然,很舒服,觉得和母亲很亲近。这叫认同。

你知道母亲扔掉鱼尾巴,是因为盘子太小装不下整条鱼,而你和母亲的喜好不同,你更喜欢大盘子。但是,你觉得鱼尾巴不能吃,所以还是会把鱼尾巴剁下来扔掉。然而你知道,带着鱼尾巴的整条鱼盛盘之后更好看,也经常提醒自己下次做红烧鱼要留着鱼尾巴,然而你却经常都忘了,还是在无意识中把鱼尾巴剁掉。这叫内化。

你从未想过母亲为何扔掉鱼尾巴,反正她那么做,你也就跟着那么做,因为你觉得做红烧鱼,就是应该要扔掉鱼尾巴的。然而你时常看到别人做的红烧鱼都是有尾巴的,这让你经常感觉很困惑,会怀疑自己做红烧鱼的水平,担心自己做的红烧鱼不能吃。这叫内摄。

心理防御模式,可以作为评估来访者人格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认同的水平最高,可以做一些分析和诠释性的工作;内化次之,以共情和镜映为主,根据来访者的状态,适当做出诠释性的工作。内摄最低,更多提供支持性的工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尾巴,心理,食物,内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