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责任中坚守,在坚守中尽责,用忠于职守、履职尽责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她“阳”过,却没有休息过;她后怕过,却没有后退过;她动摇过,却没有放弃过。
轻伤不下火线,是所有医者始终坚守的信念;也 是江西省赣州市于 都县人民医院医护的真实写照;更是急诊科护士长杨冬英的立身之责。
急诊抢救区是抢救阵地的最前沿,来来往往的患者和陪同家属让医院宽敞的抢救区显得极为拥挤。
突发状况应接不暇,各种声音不绝于耳,高峰期急诊日就诊量220人,抢救室可达30~40人。这对护士来说,每天都是新的挑战,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定要奋力坚守,只为守住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杨冬英
“新来的患者呼吸困难,赶紧送抢救室!”
“6床呼吸心跳停止,赶紧心肺复苏!”
“快!给1床上呼吸机!”
这样的场景,在急诊科抢救室时时上演。
“近期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医院就诊患者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数量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增长。”杨冬英告诉《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记者,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急诊科抢救室床位从最初的5张床扩容到现在的28张。
急诊科原有护士38人,但因自身原因及外派抽调问题,科室人手一直存在不足,最少的时候只有15名。
人员少,工作重,杨冬英只好自己顶上。
最忙的时候,她连续工作超过了48小时。就连喝水都得挤时间、上厕所都得小跑着去,加班加点更是常态。有段时间,杨冬英干脆就住在医院,方便随时可以支援科里的工作。
“说实话有的时候身体累、心累的时候真的不想干了,但是我是党员,我必须上。一份责任在肩上。我也想给护士们一个安心干活的环境,舍不得放下她们。”说着说着,杨冬英护士长就哽咽了。
在急诊科这个抢救生命的最前沿阵地,作为护理人员的“领头羊”,杨冬英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她本就身体不太好,睡眠质量也较差,自己阳了,仍继续工作,至今还是胸闷气紧,累了,扛不住了就短暂坐下来发发呆,这也是她唯一的排解方式。
此外,急诊科还兼管着120的护士。一遇到出诊,杨冬英总是那个最“啰嗦”的:“一定要做好防护”“有紧急情况,一定要冷静”“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要学会保护自己”……
每天视线所到之处都会提醒“头发不要露出来、口罩要戴好、勤洗手消毒”,看似简单,但严肃中带着关爱。
在很多时候,杨冬英都会嘱咐护士:“与家属沟通不了的时候,不要硬扛消耗自己。直接找我,我来解决!”这让急诊护士不由地感叹道:“杨老师不在,谁带着我们啊,她既能指挥战斗,又能稳定军心。杨老师在,我们才安心!”
在科里,杨冬英是护士们的主心骨,但在家里,作为杨冬英是“不称职”的。她的家公中风偏瘫十几年了,行动不便,她却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读二年级的二宝也只能留给家人照顾;她的母亲从安远老家来看望她,到她家已有22天,母女俩却没时间说上几句话。
在杨冬英陷入自责时,他的丈夫是她前进的“后盾”。一句简单的“放心吧,家里有我。”让杨冬英没了后顾之忧,使她更加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舍小家,为大家,履行自己的医者使命。
她在责任中坚守,在坚守中尽责,用忠于职守、履职尽责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在我国广袤的县域医疗领域,像杨冬英这样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正在用平凡的事迹书写着白衣天使迎难而上、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深深地根植于内心中,用大爱和责任回馈社会,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
责任编辑:马源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