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堵管怎样溶栓?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你知道其中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吗?
穿刺时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1
渗血、血肿
原因:导入鞘过大,穿刺不当、创伤性穿刺、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抗凝治疗(如服用阿斯匹林)的病人、化疗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穿刺后活动过度。
处理:穿刺后24小时避免过度活动;安装完毕后于穿刺点加压止血;有出血倾向病人术后第一个24小时采取加压敷裹,敷料湿了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给予止血剂。
2
心律失常
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丛有关;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管进入右心房。
处理:退出导管少许,观察病人情况。
预防: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递管动作轻柔
3
刺激神经
原因:由于穿刺过深而刺激血管周围神经或穿过静脉瓣刺激瓣膜神经
处理:避免穿刺过深;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
4
空气栓塞
原因:未及时上肝素帽,空气进入血液系统,空气意外注入。
表现:胸痛,气急,低血压,脉速,意识改变,休克甚至死亡
处理:预防为主,处理包括体位、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
5
导管异位
原因:病人体位不当;选择头静脉穿刺;异常静脉解剖位置;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测量误差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改变体位;导管进入颈静脉可用20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可以走楼梯数次,或者等24h由于重力影响,血液的流动,90%导管会自己下来。
6
送管困难
表现: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原因:选择头静脉穿刺;病人体位不当;选择远端静脉,血管小、静脉瓣多;静脉疤痕;静脉分叉;病人情绪紧张。
处理:等待,放松。在腋窝处扎止血带后送管;一边输液一边送管。重新穿刺。
预防:尽量不在头静脉穿刺;选择肘窝下两横指处进针;
7
拔导丝困难
原因:强行送管,导管扭曲所致;在生理角度处;
处理:不得强行送管;如遇阻力,调整穿刺时的体位,暂停1-2分钟后轻力拔出导丝
8
穿刺入动脉
处理:拔管;静脉炎:机械性、血栓性、药物性;感染;血栓;堵管;导管断裂或破损;局部皮疹;肉芽组织增生
静脉炎分级和临床标准
0——没有症状
1——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所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所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行发红、肿胀、疼痛
–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
-严重时触及条索状静脉
静脉炎分类(按发生分类)
1
机械性静脉炎
定义:机体对于外来物质的反应产生的静脉无菌性炎症。最初常见后于穿刺后第一周(3-7天)
原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摩擦刺激;导管尖端位置;病人状况;头静脉置入。
处理:在局部给以隔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连续2-3天。抬高患肢,促进静脉的回流,缓解症状抗炎消肿药物:芬必得,扶他林软膏,如意金黄散,铁箍散,喜疗妥,静脉炎软膏等。一些理疗仪器的使用(注意要恒温)当出现局部触痛时让病人经常观察局部变化,若3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预防:穿刺前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反应;穿刺中保持与病人的良好交流;穿刺中避免手套接触导管;送管中动作轻柔,尽量匀速
穿刺后常做握拳动作。
2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刺激性药物、PH或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不合理的稀释、快速输注、微粒、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
预防: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充分血液稀释;合理药物稀释;滤器使用。
处理:通知医生;拔管
3
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穿刺时血管的内膜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导管外周形成血栓);封管技术(导管尖端及导管内形成血栓)
临床表现:手臂、肩膀、颈、面部肿胀,疼痛。手臂,颈部静脉扩张。皮肤颜色改变。肢端麻木,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
处理:通知医生,静脉造影;尿激酶溶栓;拨管(医嘱)
4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不正确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未遵循无菌技术;穿刺时污染导管;敷料护理不良
预防:严格无菌技术;通知医生,根据成因处理;培养;抗生素;拔除导管
5
拔针后静脉炎
原因:1.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拔针后不能马上愈合;2.拔针后伤口没有及时处理造成感染
预防:1.选择导管柔软的留置产品;2.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3.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覆盖无菌物品,提醒病人要防水;4.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
导管断裂或破损
原因:
体外部分:未预冲导管,撤导丝时划伤导管,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泵;
体内部分:损伤的导丝划破导管;(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
处理:(体外部分断裂予以修复。)体内断裂设法固定导管,用手指压迫导管远处的血管,或用止血带绑住腋下,病人制动,通知医生,必要时静脉切开/血管介入取出断裂之导管。
感染临床表现
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局部感染:局部红肿,硬结;局部触痛;局部皮温升高;局部脓性分泌物(针眼2CM内)。
隧道感染:局部红、肿;局部触痛;隧道式导管周围﹥2cm的组织硬结。
全身感染:寒战;发热;头痛,背痛;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感染的原因
长期住院
无菌操作,洗手
病人的状况(如免疫力低下病人)
护理措施(敷料更换频率?皮肤消毒?)
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感染处理
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局部及隧道感染的处理:加强换药,穿刺点涂百多邦,酌情口服抗生素。
2、全身感染的处理:停止从该管道输液;通知医生,血和管尖培养。拔除导管,静脉用抗生素。
CR-BSI的检验与诊断
血液培养注意事项:需抽取两次血。一次由静脉导管抽取或尖端培养,一次由对侧外周静脉抽取血液进行培养,抽取血液至少10ML。
导管移位
原因:病人过度活动;严重呕吐;胸腔压力改变;不恰当的导管固定,导管意外外移
临床表现:滴速减慢;输液泵警报;无法抽到回血;外露刻度增加;输液时疼痛、呼吸困难、听觉异常
预防:固定技术;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下1/3
处理:通知医生,行X线重新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可能更换导管
堵管
原因:药物性、血栓性、导管尖端贴到静脉壁
处理:溶栓(药物沉积引起除外)或拔管
表现:液体不滴,不畅或输液泵报警;回抽血液困难或无法见回血;冲管时阻力大或无法冲管
血栓性堵管怎样溶栓?
1
不完全堵塞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脉冲冲管无法缓解,5000u/ml脲激酶,注入1ml,保留20分钟,回抽,然后立即用20ml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2
完全堵塞
负压方式再通:利用三通管将尿激酶吸进导管,保留5分钟后回吸可见回血,如果不成功可于30分钟内按每5分钟回吸一次,第二个30分钟内按同样方法操作一次。保留至少4小时,推荐24-48小时。
溶栓剂的配制
25万单位的尿激酶加50ml生理盐水
药物性堵管怎样溶栓?
脂肪乳剂引起堵塞选择70%乙醇。(国内暂无)
药物配伍禁忌引起堵塞可根据药物的PH值选择弱盐酸或碳酸氢钾,改变沉淀物的溶解能力。
局部皮疹
原因:皮肤过敏、天气炎热使局部出汗。
处理:暂时用纱布及弹力绷带固定,严重时,皮肤科会诊。
局部肉芽组织增生
原因:穿刺口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处理:通常不需处理,拔管后酌情切除。
拔管困难
处理:稍等片刻,热敷,包起来,下午或明天再拔,敷料保留24小时,稍加压。
(来源:医柚课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