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构成胸廓的后部,其后侧方各具有一对连接其相应肋骨的关节面。第2~9胸椎体各有一个上半助凹和一个下半肋凹。棘突斜向下后,故其尖端可触及部分并不与相应的椎体相一致,而不在同一平面。
1肩胛骨
肩胛骨的上下极及肩胛冈均易摸出,肩胛骨下缘正对第3胸椎棘突,由上角而下角覆盖第2至第7肋。肩峰及肩锁关节亦均位皮下,可以摸到。肩胛冈、肩峰及锁骨形成一骨弓,除颈阔肌外,无其他肌肉越过此弓。锁骨肩峰端较细,且较高起。喙突端则位锁骨下 2.5 cm,三角肌前缘深处,置示指于三角肌胸大肌三角处,向外侧紧压,即可摸出(图1)。
图1 肩胛骨的标志
2肩胛骨性三角
肩峰、喙突及肱骨大结节构成三骨点,成一等边三角形。如有骨折或脱位等损伤,此关系将有改变(图2)。
图2 肩部骨性三点,正常构成一等边三角形
3肘后骨性三角
肘后鹰嘴顶端、内及外肱骨上髁组成三骨点。伸肘时,此骨性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即组成一等边三角形(图3)。
图3 肘后骨性三角
肘关节脱位或内、外肱骨髁骨折时,此三角形将有改变,而肱骨髁上骨折时,仍保留此等边三角形,借此以资鉴别。
4尺骨及桡骨可触及部分
1.尺骨皮下部分及可触及部分(图4)
图4 尺桡骨从背侧可以扪触部分
1)尺骨鹰嘴后三角面、上面、外及内侧面。
2)尺骨后缘,自鹰嘴后面直达茎突,其上2/3较锐。
3)内侧面的下1/3皮下面。
4)尺骨小头。
5)尺骨茎突。
2.桡骨的皮下部分及可触及部分
1)桡骨头正位肱骨外上髁下后。伸肘时,该处显一陷窝,屈肘旋转前臂时,可以感觉到桡骨头在指下滚动。
2)桡骨下端。
3)桡骨背侧结节(Lister)正位腕部背侧中点外侧。
4)桡骨茎突正常较尺骨茎突稍低约1. 5 cm。
5骨盆的骨性标志
骨盆的髂前上棘、距髂前上棘6 cm髂嵴最宽处的髂结节、耻骨结节、耻骨嵴及耻骨联合、耻骨弓、坐骨结节及髂后上棘均可触及。肛指检查可摸到尾骨(图5)。
图5 臀区骨性标志
6髋部骨性标志
自耻骨结节作一水平线,将在腹股沟中点之下经过股骨头,并经过股骨大粗隆上端。一般股骨大粗隆位于髂骨结节之下约10 cm,其上覆盖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筋膜。如以一侧下肢站立,筋膜紧张,即不易摸得,但如两腿分开站立或躺下,筋膜松弛时,即易摸得(图6)。
图6 股骨骨性标志
7膝部骨性标志
内收肌结节位于股骨内髁上部,有下骺线通过,向下和向外侧按压易摸出。屈膝时,股骨髁前部及大部分关节面可以摸得。内上髁则在内收肌结节下2.5 cm。胫骨内侧面与作为其边界的前缘及内侧缘均可触及,沿其内侧面向上到达胫骨内髁,沿前缘向上到达胫骨结节。
当伸膝且伸肌松弛时,髌骨可左右活动。沿髌韧带向下,即达胫骨结节。放松髌骨时,亦可摸到此骨一部分后关节面。
腓骨头可在膝外侧面稍后方摸到,约在关节间隙平面下2.5 cm,并可摸到腓骨颈及其最上方的腓骨头尖即茎突(图6)。
8踝部内外踝
踝部内外踝分别由胫骨及腓骨下端构成,外踝较内踝低(远心)约2cm(图7)。
图7 通过踝区的冠状切面
9脊椎骨
脊椎骨的棘突均可摸到,一般颈7最突出,胸7正对肩胛下角,腰4~5间隙正对髂嵴平面。可依此次第摸出各个棘突(图8)。
图8 脊柱的骨性标志
10胸廓
1.胸骨
胸骨体由四块胸骨节组成,加上上方的胸骨柄及下方的剑突构成胸骨。
胸骨角指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正对第2肋软骨,由此为起点可触及并数出所有的肋骨。以手指自正中线先触及胸骨上切迹,然后向下约5 cm,即可定位胸骨角(图9)。
图9 骨性胸廓的正中切面——诸平面与长度(cm)
剑突长度变化不定,压时可引起不适,故一般不用作标志。
2.胸椎
胸椎构成胸廓的后部,其后侧方各具有一对连接其相应肋骨的关节面。第2~9胸椎体各有一个上半助凹和一个下半肋凹。棘突斜向下后,故其尖端可触及部分并不与相应的椎体相一致,而不在同一平面。
本文整理自:《骨科应用解剖》、百度文库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