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中需要检测的样本种类繁多,通常涉及临床常规检验,生物标志物、基因突变检测和探索性实验等类别。
临床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即评价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2020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第三十七条申办者选择研究者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申办者负责选择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研究者均应当经过临床试验的培训、有临床试验的经验,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完成临床试验。多个临床试验机构参加的临床试验,如需选择组长单位由申办者负责。
(二)涉及医学判断的样本检测实验室,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并具备相应资质。临床试验中采集标本的管理、检测、运输和储存应当保证质量。禁止实施与伦理委员会同意的试验方案无关的生物样本检测(如基因等)。临床试验结束后,剩余标本的继续保存或者将来可能被使用等情况,应当由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说明保存的时间和数据的保密性问题,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数据和样本可以和其他研究者共享等。
临床试验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在试验的整个过程中生物样本处理与保存环节中尤为重要,对试验的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和溯源的重要依据。
临床试验中样本检测现状
临床试验中需要检测的样本种类繁多,通常涉及临床常规检验,生物标志物、基因突变检测和探索性实验等类别。而新版GCP第三十七条提到的涉及医学判断的样本检测,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临床检验”,泛指由临床实验室为临床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用于疾病诊断的科学依据。临床检验应提供有临床价值且精准的检测结果,以使临床医生能对病人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为预防疾病、观察疗效以及推测预后等提供重要信息。因此,确保临床实验室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开展的临床试验中,用于临床检验的临床实验室大部分来自临床试验机构,少部分来自中心实验室。所谓中心实验室,是指在多中心试验中,为避免临床试验机构临床实验室无法检测某个或多个涉及安全性和疗效指标的检验项目,或各个实验室的检查方法、正常值范围不同而对试验数据造成大的检测偏倚而建立的一种实验室,其也是一种合同研究组织(CRO)。按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规定》第五条的要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具有二级甲等以上资质。这些机构的临床实验室均需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接受年度的室间质评检查并获得合格证书,检验检测水平有所保障。
近年来,申办者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使用中心实验室进行临床检验的试验项目越来越多,甚至出现盲目追逐一致性而忽视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将临床试验机构临床实验室能检测的常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常规等)和需受试者承担额外诊疗风险的项目送中心实验室检测的现象。笔者认为,大多数常规检查报告是疾病诊断、治疗决策,特别是安全性监测的依据,对此使用中心实验室检测,或将导致研究者无法及时获得检测结果,若涉及重要安全指标和疗效判断,会影响对受试者的诊疗;受试者因等待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将会延长门诊等候或住院时间,研究者在急需了解受试者相关检测结果时,可能会出现在医院重复检测已送中心实验室的项目,而这些重复检测可能增加受试者的创伤和风险;并且部分中心实验室的检测报告为英文,不利于大部分受试者理解报告和充分知情。因此各方应重点关注承担临床检验的中心实验室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以及是否合规的问题。
本研究结合本研究室近年开展的多个试验项目,探讨生物样本处理与保存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标本处理与保存的流程,旨在提高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安全以及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1 临床实验标本处理前准备
1.1 管理制度:
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中规定按照临床试验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SOP)采集、处理和保存临床试验生物样本。样本容器的标识应有足够的信息量,易于识别和具有唯一性。
生物样本转运和保存应符合试验方案和相关 SOP 的要求,保证其完整性和活性不受影响,并做好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应保证生物样本的标识性和可溯源性,建立样本标识、移交和保存等相关记录和样本的储存档案。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 SOP 是药物临床试验顺利实施的保证。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规定实验室人员“应该做什么”,而“如何规范操作”是通过 SOP 具体阐述的,所以 SOP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才能将规范化落到实处。
1.2 实验室研究人员培训:
实验室研究人员责任心要强,要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且具有丰富实验操作经验,同时需经过 GCP 培训,要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在每一项临床试验前,要认真学习临床试验方案、生物样本处理和保存的SOP,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充分明确工作职责,熟悉整个试验流程,确保临床试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3 仪器设备:
生物样本的处理必须有仪器设备的保障,实验室应配有-70℃超低温冰箱、-20℃低温冰箱、离心机、精密空调、制冰机、水浴锅、移液器、气体灭火装置、温湿控制系统等。
管理人员应具有资质并经过操作培训,仪器设备有清晰的标签标明其生产日期和运行状态,定期进行维护、检测和校准,确保专人适时对试验设施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对仪器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实验室设备安装有报警系统,当温控探头记录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时,系统即报警提示,并自动发送报警短信通知研究者,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1.4 材料与耗材:
实验室人员需仔细研究试验方案,根据方案确保试验中需要的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试验记录表格和试验耗材准备齐全。
需设计耐低温的带帽塑料试管标签,标签上应标有:项目名称、剂量组或试验周期、随机号、时间点、是否备份等信息。经生物样本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将该标签贴于耐低温的带帽塑料试管上,按一定顺序进行摆放,双人核对。
2 生物样本处理
2.1 生物样本接收:
生物样本采集完成后,由生物样本采集者或核对者及时将样本递交至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对生物样本的编码及数量进行核对和接收,样本采集者或核对者与接收人员在移接记录本上记录时间并签名。
2.2 生物样本离心:
实验室人员离心前需对离心机的工作状态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并尽可能选择合适高度的转篮,以保证离心时采集管的管帽不摩擦离心机盖的内壁,且不脱离管体。
将生物样本采集管放置在离心机内,离心试管需盖好试管帽(若无合适高度的转篮,可去除采集管的试管帽进行离心)。放置分离样品时,注意要做到轻拿轻放,防止样本溅入其他采集管中。
2.3 生物样本分装:
离心结束后,应尽快取出标本,进行分离,此过程需要两人核对并签字,确保标本的编码与分离后试管的编码相对应。根据方案的要求,确定分装的样本量。核对内容包括周期(或剂量组)、受试者编号及时间点等。
2.4 特殊生物样本的处理:
根据试验方案要求的不同:①试验过程中需采取避光操作;②生物样本中需额外增加使其稳定的溶液;③生物样本从采集到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冰浴措施。
3 生物样本的保存与运输
3.1 生物样本储存:
分装结束后,立即将样本保存在临床试验方案规定的-20℃冰箱或-70℃冰箱里。检测样本和备份样本需保存在不同的冰箱中,防止其中一个冰箱出现故障。离心时间、样本采集到样本存放时间均应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要求进行。
实验室研究人员需记录整个分离和保存过程,包括离心机编号、离心开始时间、离心后分取时间、放置到冰箱的时间、冰箱开始使用时间、结束时间、移液器开始使用时间、结束时间,操作者以及核对者签字。
3.2 生物样本的取出及运输规范:
①专人负责生物样品的包装、装箱、交接并记录全过程;
②项目包装运输人员应与样品管理员协商转运;
③从冰箱中取出冻存的生物样品,研究者核对试验方案编号、试验药物名称、受试者编号、周期、剂量组、是否备份、种类(血、尿或者粪样)、生物样本的数目;
④运输工具为发泡塑料箱,其内放入适量干冰。(具体条件应依药物在生物样品中稳定性和运输时间而定),随后放入温度记录仪,同时记录记录仪的编号、数量及放置时间;
⑤生物样本运送的外包装应贴有生物样品标记,注明到达单位和试验药物名称,并用向上的箭头表示不可倒置;
⑥运输前,填写样品转运记录、样品接收记录、样品清单,并签名、注明日期;
⑦运输员将生物样品运输到目的地后,接收人员应立即检查生物样品运输的温度情况,核对数目,填写接收记录。接收人员应将接收记录以传真或其他方式交给本试验室。
临床试验是一项在人体内进行的、用以回答与健康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其包含种类很多,如新药、新的医疗器械、新的治疗与诊断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评价,以及新的临床治疗方法的探索与验证等,是从动物试验到临床应用不可逾越的桥梁。
而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内进行的药物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的药理、临床和/或其他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临床试验一般分为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与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是较为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通过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药物临床试验流程包括:招募受试者、给药、采集标本、生物样本处理及保存、生物样本的运输等,需要各类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理学专业人员,还需要医技人员。
规范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处理及保存,是试验数据得以准确的根本,需要通过人员培训与设备完善来不断提升生物样本的处理与保存的质量。实验室研究人员作为生物样本处理与保存的执行者,其及时、准确的处理标本可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或评价提供客观、准确地依据。
虽然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数据采集技术具有的数据及时录入、实时发现数据错误、加快研究进度等优势 ,在临床试验中被应用。
但是,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为了确保处理的每个生物样本的准确性,以及试验数据的真实、可靠,还必须对处理和保存的各个环节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试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仪器、耗材等;处理标本中,实验室人员严格依从试验方案要求、遵循 SOP、严格执行核对,确保每个标本的准确。
综上所述,规范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生物样本的处理与保存,严格执行 SOP,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