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主要表现为调研范围仅限于西南地区两家三甲医院,研究对象代表性有限,且未纳入文化、医疗资源、制度等外部影响因素。
医患沟通贯穿诊疗全过程,是保障治疗措施实施、患方依从性提升、医患关系和谐的核心要素,也是医务人员职业素养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患者健康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各类医闹、暴力伤医等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医务人员为规避医疗纠纷,可能会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防御性医疗行为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并间接导致医患不信任,加深了医患矛盾。医患沟通及防御性诊疗均是以临床医务人员为主导而发生的行为,二者影响因素具有重叠性。目前,尚未有研究同时探讨二者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医患沟通能力和防御性医疗行为核心要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和防御性医疗行为影响因素。
01、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8月-9月选择某三甲综合医院和某妇幼专科医院共65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由一般人口学特征、医患关系认知、医患沟通认知、性格特征、医患沟通能力评估、防御性医疗行为评价6部分组成,除一般人口学特征外,其余各维度条目均采用Likert 5分法进行评分。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MOS 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02、结果
根据初始假设设计路径,形成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对初始模型进行拟合,并根据适配指数及实践进行修正,最终模型的各个拟合指标均达到了适配标准。最终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结果显示,负向人口学特征(年龄越高、医患纠纷经历次数越少、女性、学历越低、职称越高、已婚、处于非高风险科室)、医患关系认知消极、医患沟通认知消极、内向型性格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医务人员防御性医疗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图1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及防御性医疗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03、建议
(1)医疗机构应成立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人咨询、巴林特小组互助等方式,定期对医师和技师进行积极心理干预,使其学会疏导和宣泄情绪;
(2)在既定环境和医疗制度背景下,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工作量,使其有精力与时间借助多媒体、模型、文本、图片等进行有效医患沟通;
(3)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计划性实施职业素养培训,以改变其对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认知,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需强化内向型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
(4)国家层面可通过完善立法,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通过强化第三方保险体系建设分担医疗风险,从而减轻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恐惧心理,减少防御性医疗行为发生。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主要表现为调研范围仅限于西南地区两家三甲医院,研究对象代表性有限,且未纳入文化、医疗资源、制度等外部影响因素。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增加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同时考虑将外部因素如医疗资源分布、法制体系建设等纳入研究变量。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朱清等
文章刊期:2023年第1期
图文编辑:任红霞、邵若彬
审核发布:姚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