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孤独就诊” ,陪诊员在福州悄然兴起,联系他们的90%为患者的子女

2023
02/22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新兴行业总是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产生,对此应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引导,规范陪诊员服务的发展。

陪着去医院,代问诊、代开检查、代开药……你听说过这样的服务吗?随着医疗机构的大型化、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就医活动在不断规范的同时,也给老年群体带来了新的困难——老年人对网上挂号、手机支付不熟悉,异地患者就医不便等情况,催生了陪诊员这个职业。

在福州,陪诊这个行业悄然兴起。

陪诊一次收费200~400元   还能代开检查、代问诊等

上午9点半,花姐准时来到客户楼下。当天的客户是74岁的杨大爷。10点到医院后,花姐帮忙取号、等待、陪同进诊室与医生交流。复查结果,杨大爷身体无异常,花姐拿着就诊卡到药房取药。11点,坐上返程的士。整个过程大约1个半小时。

93001676934478068

花姐陪杨大爷拿药

“我女儿上班不好请假,所以找花姐陪诊。我觉得挺好的,过程很顺利。”杨大爷说。杨大爷嘴里喊着的花姐,其实才40出头,是个兼职陪诊员。

杨大爷的女儿杨女士说:“平时(我)工作忙请假不方便,但我爸是每个月都要去复查。他本身没有复杂的情况,就是医院机器搞不懂,电子的东西嘛。刚好花姐住得近,一起去医院再一起回来,我挺放心。”

像这样的陪诊,花姐收费200元。记者了解到,在福州,多数陪诊按服务时长收费,陪诊半天的市场价格200元左右,此外,还有代开药、开检查证明等,单价分别在80元~200元之间浮动。

陪诊的委托人90%为患者的子女,因为不方便请假或在外地,让陪诊员陪同父母就医。委托人最大的诉求就是节省精力,高效就医。

花姐给记者举了个例子:

一位外地的肿瘤病人来福州复查,当天可能没法约上检查,要改天来,检查报告出来后还要来一次,相当于整个过程要来3趟。陪诊员介入后,可以提前帮病人代开检查,病人只要按照约定时间来医院,检查结果再由陪诊员取出后快递回去,病人只要来医院一趟。

88851676934478439

花姐某个月的陪诊记录

大部分为兼职   福州已有相关公司成立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3月报道,2021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另据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老人陪诊”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424%,订单量同比增长95%。去年一年陪诊服务的线上搜索热度同比猛增1152%。 

过去,陪诊更多的是保险公司或者一些健康服务机构为高端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所以陪诊员部分为保险公司或机构的员工,还有一些是离开医院的护士。

随着需求量的加大,越来越多人开始提供相关服务,不少陪诊员拍摄、制作陪诊的片段,发到视频平台上,一方面让大众了解这个职业,另一方面也能获客。

其中还有人“试水”成立了公司。

小颖是福州陪诊行业走在前面的人——2022年12月,她成立了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健康咨询、病人陪护服务等。

“目前,福州提供陪诊服务的公司不多,大多是个体户,规范性、持续性不强。”据小颖观察,福州市面上规范、持续做陪诊服务的公司,不超过3家。

28191676934478786

小颖公司的陪诊员帮一位大姐办理特殊病种手续后,向她说明后续注意事项。

小颖认为,合格的陪诊员应该能具备这几点:细致地了解病人病史,近期症状,查阅相关资料;规划病人行程,节省时间;了解陪诊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室,提前踩点,熟悉地形;仔细记下医嘱,尤其是用药事项,方便给客户划重点等。

而要达到规范,小颖认为关键是回访,了解、挖掘客户新的需求。

“尤其在大医院,分科细,环境复杂,客户有时是很懵的。一些异地就医的老人,甚至不会说普通话,我们相当于他们的临时家属,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稍微放心一点。”小颖说。

刚开始出于责任心,她每周都会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关心客户的近况,无形中也在提醒客户,不要错过复查时间。

小颖说,除了对医院、医生有基本的了解,陪诊员更需要的是细心、耐心还有责任心。“虽然做的事很繁琐,但可以帮到人,自己的收入也可以增加,我挺喜欢干这行。”

感染高峰期解燃眉之急   也有做不到、不敢做的事

在陪诊相关的视频下,也有不少网友也提出质疑:不就是拿个药,这么轻松的事,为什么要收费?

小颖告诉记者,以陪诊为例,他们往往在医院耗费半天,如果临近下班,导致拿不到检查结果、取不到药,第二天还要再来,这些隐形成本不算在客户头上,需要自己消化。

去年底,“新十条”后,新冠病毒感染迎来高峰,代开药、代问诊的需求量暴增,平均一天有5、6单。那段时间,医院是人避之不及的场所,但为了留存客户,团队在维持原价基础上,几乎天天往医院跑,帮客户取报告、拿药,消毒后给病人寄过去,解决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

而对于异地就医的客户,陪诊服务也解决了大麻烦:有一次,一位已经在省外的病人需要过去的病理切片以明确诊断,请小颖帮忙。忙活了一个下午,终于把病理切片寄出,避免了患者来回跑。病人家属非常感谢。不久后,她就收到病人寄来的50斤柚子。

在网络上,输入“陪诊员”,跳出的关键词不乏“月入过万”、“黄牛”等词。

实际上,在福州这样的城市,陪诊员的收入并不高。记者了解到,陪诊员的工作量存在随机性,有时一天4~5单,有时可能一单都没有。如果接单量饱和,陪诊员月收入一般为7000元左右。

“很多人对陪诊存在误解,认为是黄牛、药贩子、医托,或者对我们的‘功能’过度期待。”花姐说,有不少人向她打听,是否能约到某位很难约的专家,或者提前安排检查等。“预约、检查都需要按流程走,系统排到哪天就是哪天,其实目前我们能做的,更多是带路和跑腿服务。”

陪诊过程中也存在风险,遇到高龄老人,如果行动不便,也会建议至少一位家属陪同,如果家属没空,也需要事先签一份服务责任协议。

如果说对一个新兴行业,市场有需求——有人去满足需求——产生个例——出现专业公司——催生行业规范,那么小颖希望通过自己成立专业的陪诊公司,推动行业发展。

“目前,老龄化社会以及子女异地定居等客观因素,让陪诊服务发展的前景很大,但相关部门需要制定行业标准,设置准入门槛等,这样才能让行业健康发展。”小颖说。

部分服务处于灰色地带   行业发展仍需规范

2022年10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陪诊员”这一职业未被收入其中。此外,陪诊行业也尚无相关法规、政策规范,收费标准也未统一要求。

因此,目前的陪诊仍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和监管,没有靠谱的平台等问题,甚至一些服务仍处于“灰色地带”。

福建省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副研究员刘文戈说 ——  

针对陪诊员代问诊、手术陪诊代家属签字等行为缺乏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民法典》规定,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给广大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开展数字领域适老化改造等途径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总体而言,目前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未来,可以通过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活动,探索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医疗机构的多样化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老龄群体的能力,引进规范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加强针对老年群体的服务供给。

新兴行业总是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产生,对此应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引导,规范陪诊员服务的发展。

一方面,应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严格依照现行法规的要求履行告知义务,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另一方面,要鼓励具备能力的企业探索规范化的陪诊员服务,针对实际需求设计服务合同,明确患者、家属和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编辑:杨小懒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陪诊员,医疗服务,智能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