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控制需求,是指新加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患者以及潜在患者的行为,使人们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更审慎地使用医疗资源。
简单来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就是一边看供给,一边看需求。拿这种方法来控制医疗成本,自然也会“一分为二”。记得2017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介绍新加坡医疗在供给侧所采取的举措,包括其医院、医生、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等方面。应该说当时只讲了一半,今天我们补上另一半——“需求侧”。
所谓的控制需求,是指新加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患者以及潜在患者的行为,使人们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更审慎地使用医疗资源。这肯定不能靠自觉,估计也没法PUA,最终还得回到制度设计——医疗支付方式影响医疗成本,因为新加坡人看病时必须自掏腰包,所以他们会更经济地去解决自己的医疗问题。因此新加坡比世界上大多数高收入国家都更有力地应对了医疗成本攀升,成为全球卫生领域质优价廉的独树一帜。
控制需求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3M”(Medisave-MediShield-Medifund),它在新加坡整个医疗支付体系中起核心作用;要知道,私人医疗保险在新加坡的地位十分“辅助”。3M的核心理念就是公民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有楼梯你非要坐电梯,能喝茶你非要抽烟,能锻炼你非要按摩,结果生病了你找国家……”),因此新加坡政府一定要确保患者看病时也要自掏腰包。
Medisave:小病花自己的钱
国内译为“医疗储蓄计划”,是一个强制性的个人储蓄账户(平时由个人和雇主按照一定比例缴费,生病时可以拿用来支付医疗费用),但直系亲属之间可以彼此动用(你可以花媳妇的钱看病,也可以省下你的钱给儿子看病),而且政府时不时还会对其充值(“今年咱村经济形势好,给每个村民户头发红包”)。它的作用是帮助新加坡人为医疗而储蓄,以免自掏腰包时无钱可用。这是第一道安全网。
MediShield:大病花健康人的钱
可译为“医疗保险计划”,是一种大病、慢病和长期照护保险,作用是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提供帮助。因为长期治疗往往需要高额开支,比如透析、化疗,会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耗尽他们的Medisave。这是第二张安全网。
在此多说一点,所谓保险不是AA制,举例子就是100000个健康的人凑钱给1个生病的人花,所以一定是用在小概率发生的大病(俗称“险”)。因此以后千万不要因为没花医保的钱(理赔)而闷闷不乐,你更应该因为健康而感到庆幸!
Medifund:穷人花富人的钱
可译为“医疗救助计划”,是新加坡政府设立的一个专门的捐赠基金,帮助那些无力支付公立医院(政府高额补贴的最差等级病房)医疗费用的人,可以让最贫穷的新加坡人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医疗服务。对于那些使用Medisave和MediShield账户后仍无法支付医疗账单的人,这就是最后一张安全网。
思考
3M就像政府组建的三张安全网,各司其职,层层保护,而三个制度的设计都服务于鼓励、保证和弥补“患者生病时也要自掏腰包”的支付原则。要知道很多国家的医疗支出由第三方报销,这导致患者缺乏动力去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和数量。
新加坡政府的上述做法深植于其建国理念。早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国父李光耀很早就意识到,英国那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将会削弱人们对努力和成功的渴望。他很清楚,刚刚独立的新加坡还是一个挣扎中的穷国,需要激励国民为了他们的国家和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工作。他一开始就排除了英国模式的可能性。如果新加坡的成功背后存在着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李光耀坚信:人们对努力和成功的渴望绝不能因为国家的过度慷慨而受到抑制。因此新加坡政府始终在提醒大家,保持他们对生活的个体责任感,这当然包括身心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