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柔比星属于蒽环类药物,而常规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指数相对较低,随着药物累积剂量的增加,心脏毒性的风险会增加。
多柔比星我们并不陌生,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化疗药物,通过阻断细胞 RNA 和 DNA 的合成,抑制肿瘤生长,对于血液肿瘤和实体瘤均有效。目前多柔比星已经获批剂型包括: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两种。而第三种多柔比星「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胶束」目前也已经获得了临床试验的默认许可。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胶束」到底是何方神圣,与前两种相比有哪些优势呢?想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胶束吧!
一种可放大药物优点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
胶束是指在水溶液中,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分子自组装形成有序排列的热力学稳定胶状团聚体,其形成机制是具有吸附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在达到饱和状态后,过剩的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水溶液中,因其疏水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排斥力强于吸引力,疏水基团在范德华力作用下缔合形成胶束内核,亲水基团朝外形成胶束外层,稳定分散于水溶液中。目前主要研究的胶束由两亲性聚合物材料形成,因此也叫聚合物胶束。
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可在传统的药物治疗上放大药物优点,同时规避缺点,如减缓不良反应、避免血药浓度波动、改善溶解性等,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六大优势:
(1)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减少药物毒性和其他药物不良反应。
(3)通过增强药物的可渗透性,有助于跨越生理屏障,从而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
(4)特定两性分子的应用可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
(5)可以借助于漏出性血管系统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增强药物的组织间隙渗透能力和被动靶向性。
(6)可有效保护药物在体内的活性,避免非目标组织药物副作用的产生。
聚合物胶束国内外研发情况
基于上述优势,聚合物胶束已然成为这些年药物研究的热门方向。
在我国,自2019年以来有10项聚合物胶束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中,皆为抗肿瘤药物,包括多西他赛、紫杉醇、伊立替康、多柔比星和长春瑞滨5个品种。
表1 2019年以来国内胶束制剂临床试验登记
来源:整理自国家药品监督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在国外上市的聚合物胶束并不多,并且绝大多数都是仅在部分地区上市,更大部分的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表2 国外开发的聚合物胶束制剂
来源:整理自Clinical Trials.gov
多柔比星胶束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多柔比星属于蒽环类药物,而常规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指数相对较低,随着药物累积剂量的增加,心脏毒性的风险会增加。因而研究者在第一代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具有靶向作用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2012年的一篇临床试验荟萃分析文章研究了2220名患者,其中1112例患者接受了脂质体蒽环类药物治疗,1108例患者接受了常规蒽环类药物治疗,结果表明多柔比星脂质体具有更好的心脏安全性和更少的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和呕吐,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治疗指数。
虽然多柔比星脂质体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但是其稳定性差、包封率低、材料价贵、药物易泄漏和冷冻干燥工艺的不成熟等限制了它的使用。而多柔比星胶束的特点就是结构上较脂质体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粒径小,不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等优势。总之,多柔比星胶束不仅具有与脂质体相似的优势,还能补足其不足,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金义光. 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2] 王兴, 王瑶琪, 张强,等.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药学学报, 2018, 53(10):1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多柔比星纳米胶束抗肿瘤作用与机制:Pluronic的影响/57209574
[4] 国家药品监督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https://www.cde.org.cn
编辑 | 刘雪丽
审核 | 寒 林
排版 | lupi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