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患者角度讲,医生分级晋升的减法,势必会换来医生回归临床的加法,最终受益的是所有患者。
据《医脉通》报道,近日,一份“医师晋升工作量要求”表格被疯传。据表格中显示,对于门诊工作量评价来说,晋升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分别需要完成400和600个单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官方文件提及,4个小时接诊不少于15位患者为1个有效单元。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晋升副高,必须要完成6000的门诊工作量,如果在半天内接诊患者凑不够15位视为无效的话,那么门诊工作量则意味着会更多。
图源:人社部
经过查阅,这份所谓的“医师晋升工作量要求”出自2021年人社部发布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文件中对卫生技术人才副高、正高等高级职称的晋升门槛工作量进行了明确,门诊、住院都有所涵盖,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需要在聘用年限达到5年以上、且工作量达成副高、正高的晋级要求后,方可报名申请职称晋升。
目前,该政策已在很多省市落地执行。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个文件和原来相比,可以看出有很大的突破。但在落实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医生质疑以工作量来衡量是否合理。 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一名医生每周出5天门诊,每半天都能达到要求的话,要想满足400个单元,那就需要连续出诊10个月。 听起来比较简单,但这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比如很多边缘科室门诊量难以达标,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主治医师根本没有出门诊的“资格”,也就意味着在5年以内想要满足这一指标或许不太可能。
对此,有医生称:职称晋升是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重要进程,但晋升之路却很困难,用堪比西天取经形容其难度再贴切不过了。 一位老专家讲述了自己从副主任医师晋升主任医师整整用了20年时间。为什么晋升花这么长时间呢?这位医生表示,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不重视职称晋升。他认为职称并不能判定医生能力的高低。“治病救人”才是医生的职业本质,一个好医生应该是取决于病人的口碑、取决于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取决于医生的沟通能力。 二、过去医院一直以医疗为重点,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而他所从事的血液病专业要想搞科研项目,需要装备良好的实验室。所以尽管自己早就申请了科研项目,但因为没有装备不过关而无法开展研究。 三、以往医生的职称晋升重论文、科研及著作,轻临床诊疗能力的考核。但是,由于临床工作繁重,每天忙得四脚朝天,很难挤出多余的时间分配给写文章、做研究。 四、坚守道德底线,拒绝学术造假,反对抄袭剽窃,不伪造数据,不找人代写。因此,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导致晋升不成功。
医护人员评职称,论文科研是硬杠不能少。但是许多医护人员并不适合做论文科研,也因此造成了他们即便临床和各方面工作能力不输给其他人,但职称却落后的情况。 职称晋升难,是医护人员的痛点。这不仅受到了论文科研的影响,还有其他的限制。 有一位医护人员曾在网络上爆料称,他们医院评职称不是说有学历、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论文科研及手术量就可以的了,还需要看行政关系。有的院领导班子重视医院发展的,在分配名额的时候会适当权衡一下,是否是利于医院发展;不重视医院发展的领导班子,就看谁的关系硬。手术分级制度,明确的说了什么职称有哪级手术权限,医院又需要开展手术,临床科主任手术做的好,但没有副高职称,医务科授权低职高聘。
“人往高处走”,而职称晋升意味着待遇会有所大涨。这对于医护而言无疑是大事,他们为了评上职称会不断努力奋斗。但是因有各种因素的限制,医生晋升却并不会那么容易。 每一个评上职称的医护人员都是历经一番寒风彻骨。在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每一阶级的晋升,他们都要耗费了不计其数的精力,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晋升停滞不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难免会感到沮丧。这时,只有继续加油前行,人生才不会输! 正是因为医生晋升职称太难,3月1日,陕西某三甲主任医师徐医生在医生论坛发表文章《取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你觉得咋样?》引起了医生同行们的热烈讨论。
他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医务人员‘苦职称久矣’。为了晋职,医务人员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有的不惜花大价钱钱求人写论文发论文,外语考试找枪手,有的在答辩期间费尽千辛万苦,受尽了委屈和折磨,直接造就了一个围绕职称晋升长长的利益链,而对于医生个人,最终不过要么为了面子,要么为了票子。事后想想,真没必要。” 他还建言,废除之后,医生可只需要通过两次考试:一次「入门」考试,即通过全国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就可以全国范围内行医,无需注册。 第二次是通过全国主诊医师资格考试,相当于现在的主治医师职称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在医疗机构「带团」,组建自己的主诊医师团队,对病人实施独立诊疗,无需再晋升什么副高正高。 最近几年,关于“废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度,不再让职称拖医生后腿”的议题几乎每年都会被提及一次。 长期以来多位专家医生都认为取消医生分级晋升,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买卖医学论文、学术造假、权利寻租等现象,真正建立起以临床需求、病人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方向,有效避免临床与科研两张皮。从医院管理角度讲,职称都是绩效评价、薪酬分配的重要权重。表面看这种分配方式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式。而取消医生职称分级晋升,可以倒逼医院以临床实际能力为主,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从服务患者角度讲,医生分级晋升的减法,势必会换来医生回归临床的加法,最终受益的是所有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