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是多少? 使用中的戊二醛多长时间监测一次浓度? 皮肤消毒剂消毒方法?

2023
03/26

+
分享
评论
感染管理2021
A-
A+

暴露时间是指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即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时间。不同消毒剂的暴露时间不同。

下面的题是不是都很容易呢?

1.日常环境表面、中低危险性物品可以使用以下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

A.250mg/l

B.500mg/l

C.1000mg/l

D.2000mg/l

2.被芽孢污染的可以使用以下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

A.250mg/l

B.500mg/l

C.1000mg/l

D.2000mg/l

3.配制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1000ml,需要每片含500mg有效氯的片剂几片( )

A.1片

B. 2片

C.3片

D.4片

4.以下哪种物品不适合含氯消毒剂消毒( )

A.止血带

B.呼吸机外管路

C.湿化瓶

D.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

5.戊二醛指示卡开启后的使用时间不超过( )

A.30天

B.60天

C.90天

D.120天

6.戊二醛使用过程中的监测错误的是( )

A.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B.首次配置后监测浓度

C.消毒内镜时达到规定数量一半时在每条内镜使用前进行浓度监测

D.每周监测浓度

7.皮肤消毒剂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皮肤清洁

B.保证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方式、足够的消毒时间

C.在有效期内使用

D.消毒不干时使用无菌棉签擦干

8.连续使用的小包装消毒剂开启后不超过( )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从下面几个问题中可以找到答案,您答对了吗?

一、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是多少?

规范: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答: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针对不同的情况,推荐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有   400~700mg/L、1000mg/L、2000~5000mg/L、10000mg/L等。  

而在临床工作中,为方便配制和记忆,使用500mg/L和2000mg/L两种浓度已基本能够满足环境物表消毒的需求。  

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适用于日常环境表面、中低危险性物品及被少量血液污染表面的消毒。  

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可达到高水平消毒,适用于被芽孢及特殊病原体污染的消毒,如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被患者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10ml)污染的环境表面覆盖消毒。    

二、使用中的戊二醛多长时间监测一次浓度?    

规范:   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GB26372-2010《戊二醛消毒剂卫生标准》  

答:使用中的戊二醛浓度监测频次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每天都会新放入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时,则   每天放入器械前   监测,掌握其浓度变化,低于要求浓度时停止使用;不是每天均有器械放入时,只需在放入器械前进行监测。  

关于使用中消毒剂   监测频率   的问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区别对待。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因为有些消毒剂(未特指戊二醛)产品说明书中不仅规定了使用天数,还同时规定了使用次数(即可消毒内镜的条数)。  

举例来说,某产品说明书规定消毒剂配制好以后可以连续使用   14天,并且同时规定最多消毒不超过25条内镜。由于消毒前的干燥处理不可能达到完全去除残留水分,每条内镜残留的水分会不断稀释消毒剂,消毒到规定的25条内镜数量的一半时,消毒剂出现浓度不合格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求“   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说明书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浓度测定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中则要求,监测的频次取决于使用频繁程度。每天使用的,每天使用前监测;不是每天使用的,在使用前监测。每天使用30次时,每使用10次监测一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戊二醛浓度监测指示卡必须要在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上的化学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质。指示卡启用时需要注明开启时间和打开后的有效使用时间(如   120天)。      

三、皮肤消毒剂涂在皮肤上就能消毒吗?    

规范: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答:当然不是!皮肤消毒必须遵循规范流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才能真正达到消毒作用。  

无论是进行输液、外科手术还是其他有创操作,进行皮肤消毒时必须的程序,也是降低手术和有创操作相关感染风险的关键步骤。为了保证皮肤消毒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彻底的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  

皮肤消毒剂要视皮肤的污染情况对皮肤进行不同程度的清洁。对于卫生情况较好,无明显肉眼可见污物的,直接消毒即可;对于卫生条件较差,有肉眼可见污物时,应先对待消毒区域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去污,再进行皮肤消毒。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  

(2)正确的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使用浓度是指消毒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切勿将消毒剂原液错误地当做100%的浓度进行稀释使用。每种消毒剂都有其效果最优、副作用最低的消毒浓度。比如乙醇在70~75%的浓度时消毒效果最佳,过高浓度的乙醇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乙醇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彻底将细菌杀死。  

(3)正确的消毒涂擦方式:  

肌内、皮下、静脉注射及针灸部位和各种诊疗性穿刺应以注射和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涂擦,涂擦范围直径≥5cm。涂擦2~3遍,或遵循所用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央静脉导管穿刺部位涂擦范围应≥15cm或者至少大于敷料面积,涂擦2~3遍,或遵循所用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手术切口部位皮肤消毒应在规范的手术前皮肤准备的基础上,用浸有相应消毒剂的无菌棉球,纱布或其他代替物,以手术野为中心,由内向外(污染手术如脓肿等由外向内涂擦消毒)涂擦2~3遍,涂擦范围应在手术野并向外扩展≥15cm。  

(4)消毒剂足够的作时间:  

暴露时间是指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即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时间。不同消毒剂的暴露时间不同。皮肤消毒剂的暴露时间通常为1~5分钟,或者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如果达不到暴露时间,皮肤微生物未被彻底杀灭就进行侵袭性操作,极有可能随操作器械一起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腔隙,甚至造成医院感染。不应该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来擦拭尚未干燥的消毒剂。  

(5)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消毒剂的有效期应参照使用说明书。消毒剂一经打开,应注明开瓶日期,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方法及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皮肤,器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