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障以残暴收场

2023
03/27

+
分享
评论
阿基米德Biotec
A-
A+

生物医药对AI的应用历时已久,类OpenAI语义识别系统可能推动一场虫洞跃迁,助力创新药企更高效率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AI控制人类的恐惧一直挥之不去。

直到本周五,以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为代表的TMT板块占沪深两市总成交额47.74%,很难不相信AI已经控制了A股。

A股成交额前30名中,除宁王以外均为TMT概念,其中浪潮信息以100亿元居榜首。市场正出现前所未有的交易拥挤状态,远超以前的新能源行情。

新能源在2021年初、2021年7月、2021年12月、2022年7月,先后经历4次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其中前两次分别是小幅下跌和震荡,后两次经历较大幅度下跌。

新能源哀鸿遍野,谁都知道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但这个结局多快到来,无从知晓。相比NVIDIA、OpenAI,我们只知道国内上市公司在算力、算法上多数处于人工智障阶段。看到360就想起狗皮膏药,篡改首页,劫持屏保;假如中国的互联网龙头企业都使用寒武纪AI芯片,估计要倒退10年。

大部分人工智障公司将被证伪,但AI有未来。

AI早已应用于药物发现环节,也开始助力临床实验全流程。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治疗需求只会被满足,不会被减少。

生物医药投融资下滑、资金被抽血,资本市场总是产生幻象,但现实世界对新药物、新疗法的刚性需求一直处于高景气。

80271679872159849

01 、蝶变时刻尚需等待

只要人类存在,生物医药行业就不会衰败。

AI介入新药研发的时间比想象的更早,作用也比想象的更小。1964年,定量构效关系建模领域的建立成为AI开始用于药物研发的标志,但迄今全球范围内还没有AI研发成功的药物上市。

当前AI在药物研发全流程中,仍然扮演着辅助工具的角色,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据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林建平介绍,利用AI研发的药物的风险与传统的药物研发风险是一样的,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耐受性,仍旧需要经过真实的试验去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专家去做评定。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制药行业仍以专家经验为基础,成为制约AI制药发展的最大阻碍。“懂计算的不懂制药,懂制药的不懂计算”,如何更好地把生物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然后用数字手段去解决,这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的参与。

蝶变时刻尚需等待。生命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异构化、碎片化的医药数据难以整合,缺乏基于创新药研发真实需求的AI大模型与操作系统。

谷歌AlphaFold在2021年已完成98.5%人类蛋白质结构预测,数据库免费开放,能为药物研发提供详细原子特征的预测结果占比超过1/3(36%),其实对药物发现帮助不大。据药物发现公司反馈,AlphaFold的准确度预测并不能显示一个结构是否对以后的药物筛选有用,AlphaFold结构永远不会完全取代药物发现中的实验性结构。

类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系统ProGen,可以通过简单指令创造出自然界未有的结构。其原理是蛋白质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就像英语是由字母组成的一样,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串在一起组成的。我们可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来学习蛋白质的语言,以至于编写/生成蛋白质。

最后,只要你擅长提问,它就会创造药物。

不过,由AI设计的候选药物还需要验证,这正是CXO的工作。

AI也可助力临床CRO。在患者招募上,AI从过去的临床患者中,提取个人特征、症状、治疗效果的数据,找到最匹配当前试验的患者;在试验设计上,AI可以预测合适的药物剂量、治疗方案;在试验数据上,AI可跟踪和管理患者的实时情况,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02 、AI在生物医药宇宙的尽头是CXO

去年我国AI制药融资规模达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54%,目前国内已有超过60家AI制药Biotech,但单一的AI模式面临较大生存压力,CXO+AI模式可集成医药研发一体化系统优势,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成都先导是CXO中的怪胎,起了个大早,终于赶了个晚集,全托ChatGPT的福。

成都先导核心技术是DNA编码化合物库(DEL),为DEL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之一,但净利润体量小,还在一直在踩刹车,到2022年已萎缩至2601万元,同比下降59%。

转机出现在今年2月,成都先导面对到访机构首次大谈AI,其DEL库已达到万亿级别,可以同时进行万亿级别全库筛选,加上AI技术辅助,可探索的化合物空间变得更大。DEL+AI可基于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来建立化合物活性预测模型,然后直接筛选市面上已有的化合物库,如果发现某些分子有活性特征,就可以购买相应分子进行下一步筛选和优化。与腾讯AI Lab合作开发分子骨架跃迁新算法,目前第一阶段合作案例的成果已经发表于ACS Omega。与Cambridge Molecular在DNA编码化合物库和人工智能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入为DEL高度优化的深度机器学习系统——DeepDELve 2,持续提高筛选效率,目前整个筛选流程已经缩短到只需要3个月时间。

一席话令自己和机构都十分感动,然后在股价20厘米涨停后,进行灭门式减持。炒股这么多年,你见过股东们一起扎堆减持18.95%的比例吗?这下你见到了。

DEL+AI本身不是问题,但作为一家CXO,成都先导业务线单一,药物筛选市场规模小,占行业比例偏低,决定企业很难做大,而且抗风险能力差,基于新机制、新靶点的新分子实体的研发投入较大,成功率较低。如前所述,没有体现CXO一体化系统集成的优势,商业化前景艰难。

DEL技术非成都超导独有,面对超级玩家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的竞争。

康龙化成建立并完善包括基因编码化合物库(DEL)、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在体影像技术平台以及3D细胞微球及类器官筛选平台等技术平台。

药明康德拥有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服务客户超过1500家,DEL化合物分子数量超过900亿个,6000个独有的分子支架,35000 个分子砌块。2022年,一家客户利用公司的DEL 技术进行苗头化合物筛选,项目已成功进入临床。这是公司第一个有公开发布信息的通过DEL 筛选的苗头化合物进入临床。

药明康德在DEL上领先于成都先导,但DEL只是系统的一片瓦。

自2018年到2021年,药明康德先后投资7家AI药物研发公司,其中包括头部公司英矽智能。

英矽智能有近30个内部研发管线,包括8个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和2款临床候选药物。其中,进展最快的项目INS018-055是一款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全球首创小分子抑制剂,为其首款AI设计药物,目前已经完成在新西兰与中国的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FDA孤儿药认定,即将启动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

英矽智能在探索AI CRO+AI Biotech的模式。

将AI应用到新药设计领域是CXO的常规操作。药石科技、维亚生物涉足早期AI新药筛选。小型CXO泓博医药表示,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30多个创新药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将持续加大对AI药物设计技术的投入,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计算机辅助及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计服务。美迪西于2021和2022年两度承办AI制药研发创新分论坛,并且发起成立了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

AI医疗另外一条线是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CDSS为主的AI辅助工具,发展趋于成熟,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鹰瞳科技、智云健康。

生物医药对AI的应用历时已久,类OpenAI语义识别系统可能推动一场虫洞跃迁,助力创新药企更高效率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工智能,DEL,化合物,CXO,AI,药物,医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