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琳介绍,近年来,肝动脉灌注化疗临床研究发展迅猛,已覆盖肝癌大多分期。
谈及肿瘤的化疗,不少患者认为这是一种伤害身体、副作用极大的治疗手段,甚至让人闻风丧胆。
但71岁的李先生,肝癌复发后病情严重,却因为做了一种爱抄近道的“特殊化疗”——动脉灌注化疗,不仅不脱发、不呕吐,肿瘤还明显缩小,最终重新获得射频消融治疗机会,目前已完全缓解,病情十分平稳。
这是怎么一回事?今天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01、肝癌中期长生存特殊化疗立大功
13年前,年仅58岁的李先生因上腹部隐隐疼痛,被当地医院确诊为中期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因为病情复杂,无法手术切除干净,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郑琳医师为李先生实施了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肿瘤明显缩小后,又使用射频消融(RFA)治疗“烧死”残留的肿瘤。治疗结束后效果非常理想,李先生的病情得到完全缓解(CR),安安稳稳度过11个年头。
2020年,李先生复查时发现肿瘤复发,他再次找到郑琳医生,希望运用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再次创造奇迹。
但入院后行术前评估,郑琳发现李先生肝部血管纤细杂乱,之前应用的TACE治疗有限。“之前肝癌供血动脉是肝右动脉的一个粗大分支,栓塞堵住后肿瘤没有血供,慢慢凋零。但这次血管又细、又杂,等于出现了很多供血的支脉,这时再进行栓塞就有点无从下手了。”郑琳说。
微导管造影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纤细迂曲杂乱,无法进行保护正常肝脏的TACE治疗
郑琳建议应用 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 治疗联合 靶向免疫治疗,令人欣喜的是,两个周期后复查肿瘤控制,活性区域缩小,随后继续进行靶向免疫治疗4个周期,肿瘤进一步缩小,6个周期复查肿瘤明显缩小。
之后定期复查,李先生肝右叶仍有一个活性病灶结节,郑琳为其再次实施消融治疗,复查磁共振提示病灶无活性。
据随访显示,李先生的病灶依然无活性,并能从事轻体力劳动,已平稳度过13年。
02、特殊化疗抄近道副作用小疗效好
动脉灌注化疗并不是一种新的肝癌治疗技术,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开始。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胡鸿涛介绍。
为什么这种“化疗”副反应小,效果这么明显呢?这要从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说起。
胡鸿涛介绍,肿瘤生长所需血供主要来自于动脉,普通化疗是通过静脉血管滴注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逐步分流,从而到达肿瘤病灶处。但绕了一个大弯,一路上化疗药物浓度也被层层稀释,同时也给其他没有肿瘤的器官和组织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害。
而动脉灌注化疗(HAIC),就有一种“抄近道”的方法,直接将化疗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运用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从动脉打到肿瘤内部或者肿瘤周围,使肿瘤局部药物剂量和浓度显著提高,实现“先局部、后全身”的化疗目的,使疗效增加的同时减少降低毒副反应,尤其适合老年及体质较弱的患者。
与传统介入相比,肝动脉化疗灌注的化疗药物剂量大得多,尤其是氟尿嘧啶,剂量是传统介入的3倍多。
在给药时间上更持续,传统介入是短时间在肝动脉里注射化疗药物,而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持续的滴注化疗药物达48小时。
在疗程上更短,传统介入治疗基本为1-2个月/疗程,而肝动脉灌注化疗采用3周/疗程的方案,缩短住院时长、节省费用。
03、覆盖肝癌各个分期多癌种患者可获益
所有的肝癌患者都可以进行动脉灌注化疗吗?
郑琳介绍,近年来,肝动脉灌注化疗临床研究发展迅猛,已覆盖肝癌大多分期。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能使多数肿瘤明显降期,尤其对于中晚期患者,可提高手术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术中出血;术后,采取动脉灌注化疗,能显著减少术后局部复发,达到对原发肿瘤的有效控制,降低复发率。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以下几种情况患者获益更大:
1、肿瘤最大直径>7cm,不适合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
2、对于中晚期肝癌,如肿瘤累及多个肝段或伴有门脉癌栓患者;
3、多次TACE治疗产生TACE抵抗的患者;
4、外科术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有微血管侵犯);
5、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
基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推荐精准栓塞的理念,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微创介入科主任黎海亮提出了 肝动脉灌注化疗基础上精准栓塞的治疗策略,也就是在对肝内整体病灶HAIC治疗的基础上,对部分血供丰富,可超选择插管避开正常肝脏的病灶进行精准栓塞,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除了各个分期的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均可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系统治疗,或联合放射粒子、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
受访专家
黎海亮
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创新争先奖获得者,中原名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肿瘤热消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特聘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非血管性肿瘤介入器械研发工程中心、河南省非血管性肿瘤介入治疗转化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 专注于良恶性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和影像诊断,擅长肝癌、胰腺癌、肺癌、胃癌、贲门癌、肠癌及肾癌等肿瘤及综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以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肿瘤的各类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微创治疗技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河南省首先开展90Y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癌。 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百余篇,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7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先后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一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多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成果奖。
胡鸿涛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领军人才、郑州市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韩国峨山医疗中心访问学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河南省医师协会介入治疗学分会常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卫生技术科技攻关省部共建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科技成果4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英文文章10篇,中华系列文章7篇。
郑 琳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胃肠胰腺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肝癌专委会委员,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委员,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围术期疼痛管理学组副组长。主持省部共建科研课题1项,河南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资助课题1项,肿瘤介入科研基金项目1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河南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论著1部,获发明专利1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