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周】麻醉后刚刚苏醒,如果我觉得难受,怎么办?
本文由”马教授医学科普“授权转载
麻醉对于很多人都是神秘的,麻醉风险多大,很多人不了解,很多是从别人那里听得,更多的是误解,全麻的风险在麻醉中和麻醉苏醒时。在麻醉药物作用慢慢散去,患者逐渐清醒,患者一般会很紧张,甚至对抗,这个时候会出现血压、心率很高,这是很危险的,尤其对老年患者,此时需要患者调整自己,不要对抗,配合医生要求。
患者清醒后,由于麻醉药物尚未代谢完全,会有部分患者苏醒后出现不适,如呼吸抑制、分泌物多等,这时候患者已基本可以表达自己不适,可及时同医生沟通,有助于医生及时判断并处理,不可盲目恐惧和烦躁,称为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
EA为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并存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躁动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粗暴的动作强烈或激动的情绪。其临床症状多样化,表现为:身体不停的活动,持续烦躁不安,牵拉自己的衣服和床单,试图拔除体内的各种导管,没有方向感,也许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当时的时间和地点,可有失听,不能交流,不能按指令活动的现象,即使能交流,也表现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有时大声喊叫或呻吟,常过分抱怨疼痛及排尿感,体检常发现血压增高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有数据表明:EA大多在麻醉苏醒期急性出现,多发生于拔管后十五分钟左右。老年人的发生率亦较高,在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药物的干预。
躁动的原因分析
一、术后疼痛
术后伤口疼痛是麻醉恢复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由于麻醉中使用短小镇镇药,术毕没有加强镇痛治疗及采用自控镇痛,或过早停用镇痛药。苏醒期使用阿片类拮抗药,如纳洛酮有特异性的拮抗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的作用同时也能逆转其镇痛作用,使用拮抗药后,其血液中阿片类镇痛作用迅速降低,病人苏醒时感到伤口剧烈疼痛而烦躁不安。特别是手术切口大、手术创伤大的病人术后疼痛较重,常难以忍受往往需要较强的镇痛剂才能起作用;
二、尿管不适
导尿管源性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疼痛、触觉及温觉。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患者由于术前对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适缺乏感受,对尿管刺激不认知及缺乏耐受术后恢复期缺乏反映强烈,对尿管的刺激特别敏感。尽管尿管通畅,膀胱无充盈,但病人大声喊叫尿急,要起身小便,极力挣扎,躁动,不停劝说。大多数发生在男性患者;
三、药物作用
术前用药如东菪碱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及动不安,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肌松药残余作用可导致病人严重的焦虑和躁动,发生原因可能是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人烦躁误以为是由于气管导管引起的,如果此时拔除气管导管,病人会更加烦躁,并出现无力咳嗽、舌后坠、呼吸道不全梗阻、使SpO2下降、出现高碳酸血症;
四、各种不良刺激
术后各种不良刺激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常见原因。如气管插管刺激咽喉导致咽喉肿胀、咳嗽、恶心不适;引流管、胃管刺激不适,手术中特殊体位安置导致四肢或躯体麻木或酸痛不适;苏醒期进行不恰当的吸痰等不良刺激可诱发加重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
五、麻醉药残留
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的残留有密切关系,部分麻醉药的残留,使得大脑皮层与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未恢复完全,而此时疼痛感觉已恢复,患者不能较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会出现躁动;
六、心理压力
术前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导致术后苏醒期躁动,该情况多出现于女性患者,患者表现为多语,乱摇晃头部;
七、其他
躁动与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有一定关系,老龄、女性、文化程度低者多发。
躁动的预防与处理
一、术前做好访视工作
对需要麻醉的患者做好解释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文化修养等。对于心理压力大的患者,要耐心讲解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疑虑,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及术前焦虑的患者,更应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心理支持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二、及时止痛
由于疼痛是引发躁动的主要原因,而无痛、无虑和安眠是治疗躁动患者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处理患者躁动问题上止痛占有重要地位,麻醉苏醒后由于镇痛药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会感到疼痛难忍,此种疼痛属于恶性刺激,可使机体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应激性增高,出现情绪上的烦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要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止痛,根据医嘱给予镇痛剂,并对患者做好安慰工作,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适时拔除气体导管
可有效减少不良刺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患者的不适。
四、选择适当的下尿管时机
尿管刺激产生的躁动多表现为大声呼叫,甚至用手扯导尿管,这是由于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引起的,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避免不良状况的发生。选择适当的导尿时机,麻醉前用药15min后、全麻诱导前行导尿术既可保持患者清醒,又因镇痛药的作用而降低留置导尿应激过强的不良反应。
五、稳定患者的循环系统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血容量不足和麻醉残留药易引起低血压,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要注意室内的保温措施,使患者维持正常的体温;
六、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躁动
如心理紧张体位不适等,要去除病因,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处于正常状态。
麻醉苏醒期的患者发生躁动比较常见,此时的病情也易多变,是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要根据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深入分析,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李梓宁.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A):71
[2]罗锡珍.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与处理[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3(3):231-232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Super.米超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