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ELCC丨肺癌,靶向免疫治疗最新进展汇总

2023
04/03

+
分享
评论
e药安全
A-
A+

与拓扑替康相比,伊立替康脂质体未达到改善OS的主要终点。然而,伊立替康脂质体治疗组ORR改善超过一倍。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安全性与其已知的安全性一致,没有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

1. APPLE研究:II期,非比较性,奥希替尼 vs 吉非替尼序贯奥希替尼,OS无差异

2. 一项研究(NCT03410043):II期,奥希替尼±局部巩固治疗,耐受性良好

EGFR  20ins抑制剂

3. CHRYSALIS 研究:Amivantamab,ORR为37%,PFS为6.9个月,OS为23个月

KRAS G12C抑制剂

4. CodeBreaK 200研究:相较于多西他赛,Sotorasib生活质量可得到改善

ROS1抑制剂

5. TRUST-1研究:Taletrectinib(AB-106),初治ORR 92.5%,经治ORR 52.6%,可克服多种耐药突变

NTRK抑制剂

6. 一项研究:拉罗替尼,ORR 83%,OS 40.7个月

CEACAM5抑制剂

7. CARMEN-LC05研究:靶向CEACAM5首创ADC类药物初步疗效出炉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8. CheckMate816研究:纳武利尤单抗+化疗 vs 化疗,EFS为未达到 vs 21.1个月,联合组复发率更低(CNS)

晚期免疫治疗

9. EMPOWER-Lung 1研究:一线,III期,Cemiplimab vs 化疗,脑转移获益明显

10. EMPOWER-Lung 3研究:一线,III期,Cemiplimab+化疗 vs 化疗,OS为21.1 vs 12.9个月

11. CONTACT-01研究:后线,III期,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 vs 多西他赛,OS无改善

12. TACTI-002研究:后线,II线,eftilagimod alpha(可溶性LAG-3蛋白)+帕博利珠单抗,初显疗效

小细胞肺癌

13. RESILIENT研究:后线,III期,伊立替康脂质体 vs 拓扑替康,OS无差异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部分

EGFR突变

EGFR敏感突变

APPLE研究    

APPLE研究:是一项3臂、II期、非比较性临床研究,旨在探索针对晚期EGFR突变的患者,一线给予吉非替尼序贯奥希替尼或一线奥希替尼在这部分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次会议报道了探索性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

队列a:一线奥希替尼治疗,直至疾病影像学进展,n=53;

队列b:一线吉非替尼治疗,直至ct-DNA检测到T790M突变和/或影像学出现进展,续贯奥希替尼治疗,n=52;

队列c:吉非替尼治疗直至影像学出现进展后续贯奥希替尼治疗,n=51。

在这项研究中,b/c组的数据合并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18个月的PFS率,次要研究终点为 OS、Brain PFS,主要研究终点在符合方案集中进行分析。每8周进行一次增强CT检查。

74811680478310401

10321680478310706

研究结果:从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共计156例患者随机(a=53 、b/c=103),最终136例患者纳入符合方案集分析(PPP)。大多数患者未女性(56.6%和69.9%)、19del(66%和64%);基线脑转移患者分别为19%和29.1%。在b/c队列中,有70%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接受奥希替尼治疗【FLAURA研究:对照组所有发生进展的患者中,有47%的患者在进展后交叉使用了奥希替尼】。队列a、b/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9.5和21.39个月(HR=0.87),18个月PFS率分别为51.1%和61.0%;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42.8个月(HR=1.01),18个月OS率分别为84.4%和82.3%。a组 vs b/c组(ct-DNA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 vs b/c组(影像学PD)的中位OS分别为NR vs NR vs 42.84个月。中位至颅脑进展的时间分别为34.3个月和22.3个月,HR=0.54。

52801680478310986

83481680478311051

78981680478311250

依次为:中位OS、OS亚组分析、Brain PFS

小结:在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连续ct-DNA监测T790M状态可用于治疗决策。与吉非替尼序贯奥希替尼相比,一线奥希替尼治疗降低了脑转移发生风险,两组的OS无差异。未来可能可以通过完善ct-DNA检测提前应用奥希替尼,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1O)

一项研究

一项研究(NCT03410043):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奥希替尼或联合局部治疗在EGFR突变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治晚期且携带19del或21L858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前线治疗后携带T790M突变的患者,经过6~12周奥希替尼诱导后,按1:1比例随机分为奥希替尼治疗或奥希替尼联合局部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为安全性。

【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初始对奥希替尼治疗响应,但治疗后可能存在寡残留,并成为获得性耐药的根源,通过局部治疗手段消除寡残留病灶,可能延缓耐药出现,并提高患治疗效。奥希替尼(OSI)联合局部治疗(LCT)的安全性研究不充分。本次报道该研究安全性数据。】

14591680478311317

研究设计和患者特征

研究结果:2018年到2022年,122名患者被随机分组(奥希替尼组63例;联合局部治疗组59例)。在59例接受LCT的患者中,35例(59%)仅接受放疗,17例(29%)仅进行手术治疗,7例(12%)接受放疗+手术治疗。中位随访16个月(范围2-49个月),未发现4/5级不良反应(AEs)。单纯奥希替尼组和联合局部治疗组的3级AEs发生率分别为16%和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单纯奥希替尼组最常见的3级AEs是低钠血症(4.8%)、转氨酶升高(4.8%)和肺炎(3.4%)。联合局部治疗组最常见的3级AEs的是低钠血症(6.8%)、腹泻(3.4%)、脓胸(3.4%)和肺炎(1.7%)。

71161680478311482

接受放疗联合TKI治疗的患者队列

42例接受放疗的患者中,1例(2%)发生了可能与放疗相关的3级AE(非心源性胸痛)。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例(13%)发生了与手术相关的3级AEs(1例动脉损伤,2例脓胸)。联合局部治疗组最常见的1-2级AEs为乏力(56%)、腹泻(45%)、呼吸困难(31%)、咳嗽(29%)、肺炎(10%)、吞咽困难(12%)和食管炎(7%)。

小结:在EGFR突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奥希替尼单药相比,奥希替尼联合局部治疗耐受性良好,并没有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CHRYSALIS研究            

CHRYSALIS研究:是一项首次在人体中进行的、开放标签、多中心、多队列的I期研究,评价Amivantamab 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其他药物(Lazertinib)治疗晚期 NSCLC 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本次会议,研究者进一步报告了该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携带EGFR第20外显子插入且既往接受含铂双药治疗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剂量为1050 mg(≤80kg)或1400 mg(>80kg)Amivantamab治疗,前4周每周1次,5周及以后每两周1次。根据RECIST v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研究结果:1)截止2022年9月,共入组11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2个月,仍有48例(42%)患者存活。研究者评估的ORR为37%,中位响应持续时间为12.5个月,中位PFS为6.9个月,中位OS为23.0个月。

77551680478311547

PFS、OS

59411680478311727

基于既往治疗的亚组疗效分析

2)亚组疗效分析:在不同临床亚组均观察到了药物的临床活性,包括老年人(年龄≥65岁和≥75岁患者ORR分别为32%和33%),多线治疗后患者(既往接受>2线治疗、免疫治疗和EGFR-TKI治疗后患者ORR分别为53%、42%和52%),以及对先前含铂化疗敏感或耐药的患者(ORR分别为36%和31%)。

3)持久获益相关分析:a. 有48例(42%)患者接受≥12程(每疗程28天)Amivantamab治疗,15例(13%)患者仍在接受Amivantamab治疗(11例患者最佳疗效为部分反应[PR],4例患者为病情稳定[SD]),平均治疗时间为2.6年。

b. 单变量分析显示,ECOG PS评分0分与持久的临床获益相关(P=0.021)。体重不足的患者具有更短治疗时间的趋势。

c. 仅在<12个周期治疗组中观察到基线RAS/RAF/MEK通路异常的患者,即基线无RAS/RAF/MEK通路异常的患者获益更持久。此外,达到部分缓解或更好疗效的患者获益更持久。

85551680478311898 31291680478312068 99041680478312205

左图:长期临床获益;中图:持久临床获益的人口统计学预测因子;右图:基线是否RAS/RAF/MEK突变与持久获益的关系

安全性方面,未见新的安全性信号,治疗相关剂量中断、减量、停药的发生率分别为29%、18%和7%。皮疹和输注相关反应仍然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  

小结:在携带EGFR第20外显子插入且接受铂类药物治疗进展的患者,Amivantamab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包括在老年患者、既往接受多线治疗患者以及铂类药物敏感或耐药的患者,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持续获益,标志物需要进一步探索。(#3O)

表. EGFR 20ins领域重要研究及数据汇总  

(蓝色:含铂化疗经治;橙色:初治)  

52261680478312326

KRAS G12C突变

CodeBreaK 200研究

CodeBreaK 200研究:   是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Sotorasib与多西他赛在治疗携带KRASG12C突变的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会议报道了患者报告结局。  

345例含铂化疗   或   免疫治疗后进展的患者被随机分为Sotorasib或多西他赛组,并收集患者生存质量报告。   结果显示   ,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受到不良反应的困扰(OR=5.71)且症状也更为严重(疼痛OR=2.94;   肌肉痛:   OR=4.40;   关节痛:   OR=4.17;   喉咙痛:   OR=4.26)。   多西他赛组患者在治疗后5天,生活质量评分开始下降,两组VAS评分较基线变化量分别为-5.8和2.2;   长期结果显示,多西他赛组VAS评分继续恶化,两组分别为-5.8和2.2。  

34221680478312442

Sotorasib和多西他赛对生活质量(EQ-5D VAS评分)的影响  

研究结论:基于患者报告结局,sotorasib治疗有更少的症状加重,因此,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更小,除了提高临床疗效外,sotorasib可以保持患者症状评分稳定,是可耐受的治疗选择。(#4O)  

ROS1融合

TRUST-1研究  

TRUST-1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临床研究,共有两个队列:初治患者及克唑替尼经治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Taletrectinib 600mg,口服,每日一次的研究药物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DOR、DCR、PFS及安全性。本次会议报告了延长随访后的最新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同时将其他临床试验中接受标准剂量药物的患者进行了合并分析。

7798168047831251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1)来自TRUST-1研究的109例患者(2022年2月之前完成入组登记)中,初治组(67例)和经治组(42例)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8.0个月和16.9个月,两组患者的ORR分别为92.5%和52.6%,中位DOR和中位PFS均未达到。携带G2032R突变的患者,ORR为80%。2)在可测量脑转移病灶的12例患者中,接受Taletrectinib治疗患者的颅内ORR(IC-ORR)为91.7%,颅内DCR(IC-DCR)为100%。

55891680478312602

ROS1-TKI初治组疗效

31391680478312718

克唑替尼经治组疗效

3)在与I期研究合并分析后,ORR分别为89.5%和50%,中位PFS分别为33.2个月和11.8个月。

58301680478312858

95791680478312951

PFS,↑ 安全性

安全性:178例接受600mg qd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最常见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为AST升高(70.8%)、ALT升高(64%)和腹泻(61.2%),因TEAE中断治疗发生率较低(5.1%)。

小结:经过额外随访后,Taletrectinib继续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疗效,包括高应答率、PFS延长、有效的颅内活性、针对G2032R突变的活性以及可耐受的安全性和较低的神经系统AEs发生率。(#14MO)

NTRK融合

一项研究

NTRK融合在多种实体瘤,包括肺癌中被发现,larotrectinib是一款强效透颅脑效果较好的TKI类药物,在一项篮子临床试验中,15例TRK融合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73%(Drilon et al. JCO Precis Oncol 2022)。本研究旨在报道其基于ct-DNA的检测

研究方法:2项临床试验中接受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入组前通过当地检测证实为NTRK基因融合。拉罗替尼100mg 每日2次给药。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根据RECIST v1.1评估缓解情况。使用Guardant360和GuardantOMNI进行ctDNA分析。

研究结果:截至2021年7月20日,共纳入26例患者(12例为CNS转移)。在IRC可评估的23例患者中(10例为CNS转移),ORR为83%(95% CI 61–95;2例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未达到中位缓解持续时间 (DoR)(95% CI 9.5–不可估计[NE]),12个月DoR率为72%。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5% CI 9.9–NE)。中位总生存期为40.7个月(95% CI 19.4–NE)。TRAE大多为1-2级。14例患者有ct-DNA数据,其中6例患者在治疗前检测到NTRK融合。对基线共存突变的评估显示,纳入了3例既往抗EGFR治疗失败的突变阳性NSCLC患者。至数据截止日期,6例患者发生疾病进展,5例患者ctDNA数据可获得。在3例患者中检测出潜在的获得性突变。

小结:拉罗替尼在NTRK基因融合的晚期肺癌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的缓解、长期的生存获益和良好的安全性,包括初治NSCLC或既往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ctDNA下一代测序是一种检测NTRK基因融合或耐药突变的有前途的技术。(#15MO)

CEACAM5突变

CARMEN-LC05研究

CARMEN-LC05研究: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Tusamitamab Ravtansine(Tusa Rav)+帕博利珠单抗±化疗治疗CEACAM5阳性非鳞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分三个队列,Tusa Rav(150或170mg/m2 Q3W)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帕博利珠单抗(T2组)、帕博利珠单抗+含铂化疗(T3组)和帕博利珠单抗+含铂化疗+培美曲塞(T4组),治疗在≥1%肿瘤细胞中CEACAM5 IHC≥2+的晚期/转移性非鳞NSCLC。【帕博利珠单抗±化疗是当前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与健康肺细胞相比,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5(CEACAM5)通常在肺癌细胞中高表达。Tusamitamab ravtansine是一款人源化、针对CEACAM-5的抗体偶联药物,其偶联的细胞毒类药物为DM4。既往研究显示,其单药治疗多重经治的CEACAM5阳性非鳞NSCLC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47491680478313071

研究设计

84531680478313172

基线特征

截至2023年1月10日,25例患者接受中位24周的治疗,11例(44%)仍在治疗中。所有患者的ORR为52%,DCR为88%。

26771680478313298

疗效分析

23221680478313399

安全性分析  

T4组1例接受Tusa Rav 170mg/m2的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最常见的TEAE为恶心(44%)、腹泻(36%)和乏力(32%),≥3级TEAE发生率为68%,5级TEAE发生率为16%,均与Tusa Rav无关。24%的患者发生任何级别的角膜TEAE,但只有1例T2组接受Tusa Rav 170mg/m2的患者为≥3级(角膜炎)。

小结:Tusa Rav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在所有治疗组包括T4组中均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可耐受,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支持Tusa Rav的进一步评估。(#13MO)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部分

新辅助免疫治疗

CheckMate816研究

CheckMate 816研究:  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与单用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不论PD-L1表达水平。本次会议,研究者公布了3年随访结果及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

66281680478313493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2022年10月14日数据截至时,中位随访时间为41.4个月,  1)  与化疗组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可观察到持续的EFS获益(HR=0.68;95%CI,0.49~0.93),联合组和化疗组的中位EFS分别为未达到和21.1个月(HR=0.68),3年EFS率分别为57%和43%。不论手术方法和切除范围,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对比化疗均能明显改善EFS。  2)  联合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3年OS率分别为78%和64%。 

76381680478313715 3691680478313804 88391680478313898 1091680478313990 16691680478314082

依次分别为:EFS、OS、EFS亚组分析 、不同手术方式(微创、开胸手术或中转开胸)EFS、不同切除范围(肺叶、全肺切除)EFS

3    联合组和化疗组中位至死亡或远处转移时间(TTDM)分别为未达到和34.3个月(HR=0.55),3年无死亡或远处转移率为71% vs 50%。  4  复发模式方面,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中42例(28%)患者和化疗组中56例(42%)患者在术后复发。两组的局部复发率相当,分别为19% vs 22%,但是  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较化疗组在远处复发率方面降低了12%,分别为10% vs 22%,其中又以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最常见,分别为4% vs 13%  。进一步分析发现,疾病分期较晚(Ⅲ期)、未达pCR和残余存活肿瘤(RVT)率>30%的患者更常CNS复发。

90571680478314181 7211680478314276 50201680478314375

TTDM、复发模式分析、基线评分特征与EFS的相关性 

5联合组中,与4-基因(CD8A、CD274[编码PD-L1]、STAT-1、LAG-3)炎症信号评分(来自基线肿瘤样本的RNA测序)较低患者相比,高评分患者EFS更优(HR=0.65)。 6两组中,3~4级治疗相关和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和11% vs 38%和15%。免疫治疗的加入没有增加AE,也不影响手术。

61951680478314472

小结:3年随访结果显示,无论手术方式和切除方法如何,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化疗能为可切除NSCLC患者带来长期EFS获益。与化疗组相比,联合组中更少患者在手术后复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探索性分析显示,接受免疫联合治疗时,基线肿瘤炎症高评分与EFS更优相关。OS数据仍不成熟,安全性结果与既往一致。(#84O)

晚期免疫治疗

EMPOWER-Lung 1研究

EMPOWER-Lung 1研究:  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的III期试验,在PD-L1≥50%且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对比了cemiplimab与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随机接受Cemiplimab 350mg/kg Q3W或研究者选择的含铂双药化疗。研究纳入基线伴脑转移经治后稳定的患者。整体中位随访37.1个月,本次会议报道了该亚组人群的3您临床结局。

研究结果:共计69/565例(12.2%)患者为PD-L1≥50%、基线伴脑转移经治后稳定,随机至Cemiplimab组(n=34)和化疗组(n=35),患者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Cemiplimab组显示出优于化疗组的疗效,  中位OS为尚未达到 vs 20.7个月(HR=0.42),中位PFS为12.5个月 vs 5.3个月(HR=0.34),ORR为55.9% vs 11.4%,  中位DoR为31.7个月 vs 12.5个月。Cemiplimab组5例(14.7%)患者和化疗组7例(20%)患者在基线后出现脑部疾病进展。两组≥3级TEAE的发生率为35.3% vs 60.0%。

85811680478314565

疗效分析

98611680478314657

小结:3年随访数据显示,一线Cemiplimab单药治疗伴脑转移的晚期NSCLC亚组可带来持续的临床获益和可接受的安全性。(#10MO)

EMPOWER-Lung3研究

EMPOWER-Lung3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Cemiplimab+化疗在EGFR/ALK/ROS1阴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4个周期含铂双药治疗联合Cemiplimab治疗或联合安慰剂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OS,次要研究终点为PFS和ORR。本次会议进一步报道了在28.4个月随访后的长期数据。

95461680478314732

研究结果:中位28.4个月的随访后,相较于单纯化疗,Cemiplimab+化疗继续显示出显著的OS和PFS获益。两组中位OS分别为21.1、12.9个月;中位PFS分别为8.2、5.5个月;ORR分别为43.6%、22.1%,中位DOR分别为16.4、7.3个月,两组3度及以上治疗期间全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7%和32.7%。

36321680478314856

小结:经过中位28.4个月随访后,EMPOWER-Lung 3研究显示了Cemiplimab联合化疗可以给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获益,无论患者PD-L1的表达水平。(#5O)

CONTACT-01研究  

CONTACT-01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患者疾病进展后,评估“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相较于多西他赛在这部分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PS 0-1分且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认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既往接受过化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替利珠单抗(1200mg Q3W)+卡博替尼(40mg QD) vs 多西他赛(75mg/m2 Q3W)。主要研究终点为OS。

研究结果:入组366例患者,分别分配至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组(n=186)和多西他赛组(n=180)。两组P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1%和71%,非鳞癌为74%和76%,中位年龄为64周岁和66周岁。截至2022年9月28日,至少随访10.9个月,研究未达主要终点。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组 vs 多西他赛组未见显著的OS差异,中位OS为10.7个月 vs 10.5个月(HR=0.88,P=0.3668)。中位PFS分别为4.6个月和4.0个月,HR=0.74;两组ORR分别为11.8%和13.3%,两组中位DOR分别为5.6个月和4.3个月

安全性:在可评估安全性的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任意原因相关不良反应(AEs)发生率分别为98%(3-4级,48%)和94%(3-4级,45%),并分别导致17%和14%的患者治疗中断。阿替利珠单抗相关需要特别关注的3-4级 AEs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级分别为1%和0%),卡博替尼分别为14%和2%(5级分别为2%和2%)。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和多西他赛治疗组中分别发生4例(2%)和1例(<1%)与治疗相关5级的不良反应。

76661680478314922

小结:CONTACT-01研究最终OS分析显示,阿替利珠单抗+卡博替尼对比多西他赛未能改善既往PD-1/L1抑制剂+化疗失败的转移性NSCLC患者的OS,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6O)

TACTI-002研究  

TACTI-002研究: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研究,本次会议报道了b部分的数据,探索了PD-1/PD-L1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ftilagimo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Eftilagimod Alpha(E)是一种可溶性LAG-3蛋白,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 Ⅱ)分子亚群结合,介导抗原提呈细胞(APC)/CD8 T细胞活化。应用E激活APC和后续的T细胞募集可能逆转PD-1/L1耐药。】

66261680478314988

2019年4月~2021年8月,研究纳入既往接受PD-1/PD-L1单药或联合化疗后耐药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论患者PD-L1表达水平均可入组。共入组36例患者,中位年龄67岁,61%为男性,ECOG PS评分0分和1分患者分别为33%和67%,鳞癌和非鳞癌患者分别为19%和78%,39%的患者PD-L1 TPS<1%,82%的患者PD-L1 TPS<50%。28%的患者既往接受PD-1/L1抑制剂,72%的患者既往接受PD-1/L1抑制剂+含铂化疗作为一线治疗。

79291680478315079

基线特征

49561680478315171

疗效分析

患者中位接受5剂帕博利珠单抗和7剂Eftilagimod治疗,ORR为8.3%,DCR为33%,所有达到部分缓解(PR)的患者均接受研究治疗19个月以上。TGK分析数据来自患者既往治疗失败和基线后的相同病灶,绝大多数(83%)的患者显示肿瘤生长减速(50%)或靶病灶缩小(33%)。中位PFS为2.1个月,6个月PFS率为25%。中位OS为9.7个月,12个月OS率为44%。最常见(>15%)不良事件为食欲下降(33%)、呼吸困难(31%)、咳嗽(28%)、乏力(22%)、疲劳(19%)、关节痛(17%)和体重下降(17%)。

小结:Eftilagimod Alpha+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PD-1/L1抑制剂耐药的转移性NSCLC是安全的,并且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需要被进一步验证。(#11MO)

小细胞肺癌-靶向免疫治疗部分

RESILIENT研究

RESILIENT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试验,旨在评估伊立替康脂质体对比拓扑替康用于一线含铂化疗或放化疗失败的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RESILIENT研究分第1部分(剂量发现和扩展队列)和第2部分(随机对照试验)】

符合入组条件的SCLC患者被随机分组(伊立替康脂质体229例,拓扑替康232例),并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70 mg/m2,每2周一次,共6周)或拓扑替康(1.5 mg/m2/天,持续5天,每3周一次,共6周)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的OS (按地区和铂敏感性分层),单侧显著性阈值为0.023,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和ORR。

研究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伊立替康脂质体治疗组的中位OS和PFS分别为7.9个月和4.0个月,而拓扑替康治疗组的中位OS和PFS分别为8.3个月和3.3个月。详见下表。

90181680478315238

小结:与拓扑替康相比,伊立替康脂质体未达到改善OS的主要终点。然而,伊立替康脂质体治疗组ORR改善超过一倍。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安全性与其已知的安全性一致,没有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参考资料

https://www.esmo.org/meeting-calendar/european-lung-cancer-congress-202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靶向免疫治疗,肺癌,研究,化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