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7S框架,让专病建设更加完善
疫情总结,医院的发展逐步回到正常轨道,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专病建设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凭借着“便捷的就医体验”、“标准化的诊疗流程”、“高效的诊疗过程”颇受患者的好评,也更加有利用医院专病专治、专病精治的学科建设要求。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专病建设的设计、实施中,往往由于各种的因素的制约导致实施效果不佳,或者与最初的理想状态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如何才能更加全面的设计专病建设呢?
7S框架,作为一种组织诊断工具,我们可以借鉴其要素分析,来更好的完善我们专病建设的设计和组织。
一、共同的目标:
在企业管理里,它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7S框架的核心。对于专病建设而言,同样需要想清楚专病建设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搞专病建设,希望通过专病建设在疾病的诊疗中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预期效果,作为专病建设的组织应该有什么的价值观。没有想好这些,就很容易把专病建设变成专科建设,从而回归到原有的外科想手术、内科想用药的原始阶段。
二、人员:
组织发展的基础。组织的发展依赖充分的人力准备。专病建设不同于专科建设,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病建设需要对于该疾病全周期管理都需要的医护人员,是有别于原有的内外科独立设置的理念。因此对于专病建设需要明确需要重新培养崭新的人才,还是需要对既往专科医生培养后进行转化。
此外,对于专病建设的人员而言,除了医护人员之外,需要考虑在专病建设支出及后续的运营中,需要哪些部门的人员配合,包括品宣人员、门诊导医、客服人员等。
完整的人员组织,才能保证专病建设的全链条运营。
三、技能:
对于专病建设而言,要求的是对该项疾病的诊断综合技能,明显有别于传统专科建设中内、外分开治疗的模式,甚至需要对该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都要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专病的诊疗中更具优势。
此外还需思考本院的专病建设中有别于兄弟医院的“技能”是什么?本地区在该项疾病诊疗中有无“空白技能”?相配套的非医护人员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技能?这些技能是如何衡量的?
四、风格:
即管理风格,它是管理者受其组织文化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风格、行为模式等。对于专病建设团队而言,专病建设的带头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其原有专业技术及管理方式的影响,因此对于新的团队,原有的管理风格是否能有适用?在管理中是否有效?团队成员是否倾向于竞争或支持?否则辛辛苦苦组建的团队就会出现协作不利而导致专病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五、战略:
有了共同的目标,同样需要与之匹配的战略规划。明确专病建设中需要哪些工作/资源进行支持,这些工作/资源具体在什么时间完成,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衡量标准,如果患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该如何应对,等等。
六、结构:
组织内部的构成形式,即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对于专病建设而言,由于在人员上涉及到了原有不同科室的人员,甚至包括了与之配套的行政辅助人员,那么就势必要明确相应的组织架构,以及各自的职责所在,责任到人、有效落实,是专病项目建设的有力保证。
七、制度:
组织的发展和战略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做保障,各项制度是组织精神和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制度也是保障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制度让项目实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对于企业而言7S框架的作用在于分析组织文化、建设协调一致的组织,对于专病建设而言同样可以起到完善建设计划、统一人员步调、协力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