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的召开,不仅使儿童淋巴瘤领域的同道们收获了大量专业知识,同时还将促进泉州市儿童淋巴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将造福更多当地患儿,也期待能与全国同道一起共同推动儿童淋巴瘤诊疗事业发展。
百草权舆,万象回春。4月7日~8日,由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hina-Net Childhood Lymphoma,CNCL)、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淋巴瘤联盟、北京中慈公益基金会主办,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童血液科与高博医疗集团共同承办的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四次会议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古城泉州成功召开。
今年适逢CNCL协作组成立第六年,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33家。回首五年经验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来自全国多家成员中心的儿童淋巴瘤学科专家以及诊断、呼吸等相关领域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临床诊疗策略及前沿研究进展,结合多个临床经典案例,展开了多学科、广视角的专题讲座与深入讨论。
大会现场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吸引全国近百名儿童血液领域医生现场参会。专家与专家,专家与参会同道相互碰撞,讨论热烈。协作组内成员专家表示,每次参加协作组的会议,都会有新的收获与认知,这是一个务实的组织,真正从临床诊疗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不断总结临床病例,启发思考,有病例实战,也有前沿理论进展。新加入的成员单位专家表示,很遗憾没有早日加入协作组,希望加入协作组后,能够紧跟协作组步伐,在协作组整合诊断专家及临床专家的指导下,践行儿童淋巴瘤的规范诊疗,提高当地儿童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本次会议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次达1.6万人次。
嘉宾致辞:
承上启下,共促儿童淋巴瘤诊疗发展
会议伊始,本次大会主席、CNCL协作组组长、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张永红教授和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庄树铨教授向各位专家同道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希望大家能够享受此次学术盛宴并增进感情交流。
大会主席张永红教授(左)和庄树铨教授(右)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天有教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黄志扬副院长、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梁世山教授分别做大会致辞。
近年来儿童淋巴瘤诊治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复发和难治儿童淋巴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难点所在。王天有教授表示,如何使这些患儿得到疾病缓解,实现长期无病生存,是每位儿童血液肿瘤医生的神圣职责。伴随着诊断与创新治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国儿童淋巴瘤临床实践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不断探索创新治疗方式与传统治疗方式的融合,成为儿童淋巴瘤医生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CNCL协作组应运而生。希望全国儿科同道能够凝心聚力,使我国更多淋巴瘤患儿获得同质化的治疗。
王天有教授致辞
黄志扬副院长指出,CNCL协作组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张永红教授的带领下做了大量实际而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协作组成员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在国际学术界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期待协作组在全国儿童淋巴瘤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志扬副院长致辞
梁世山教授介绍了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各位同道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感谢,希望未来能够与CNCL协作组开展更多紧密合作,从而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造福更多儿童淋巴瘤患儿。
梁世山教授致辞
学术专场:理论与实践双向助力,推动儿童淋巴瘤诊疗事业发展
学术交流共分4个部分,涵盖6个主旨讲座和4个疑难病例分析,内容丰富全面,报告精彩纷呈,现场讨论热烈。
第一部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润铭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翟晓文教授共同主持。
翟晓文教授与金润铭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王天有教授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为题,介绍了EB病毒(EBV)特点以及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分类,重点阐述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和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加深了大家对于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王天有教授专题讲座
淋巴瘤学科发展离不开创新药物的身影,在《淋巴瘤创新药物研究的中国进展》课题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宁晶教授分享了以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为代表的分子靶向与免疫靶向治疗药物进展,以及在临床治疗方案中的表现和探索性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应用带去更多参考。
林宁晶教授专题讲座
在之后的讨论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江莲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玲珍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刘嵘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小艳教授分别就讲题中涉及的临床同类型棘手病例以及在创新药物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两位讲者进行了探讨。
第二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袁晓军教授和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李府教授担任主持。
李府教授和袁晓军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进行了题为《免疫治疗时代下高危B-ALL治疗模式选择:高危方案 VS 免疫治疗》的精彩报告。竺教授结合国内外指南共识内容、真实世界研究经验以及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介绍了免疫治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和探索和对高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灶(MRD)清除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带去更多思考。
竺晓凡教授专题讲座
随后,河南省儿童医院刘炜教授和武汉儿童医院李晖教授与竺晓凡教授共同讨论了讲题中以及大家普遍关心的免疫治疗话题。
在病例实战环节,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郭丽改主任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晶鑫医生分别进行了特殊成熟B细胞淋巴瘤和兼具成熟B和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2例病例分享,高博诊断中心郑勤龙教授、喻新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周春菊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贾月萍教授和张永红教授针对两个病例所折射出的整合诊断与治疗思路上的要点与问题进行了精彩而专业的点评,令大家获益匪浅。
郭丽改主任病例汇报
张晶鑫医生病例汇报
第三部分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乐萍教授和西安市儿童医院刘安生教授担任主持。
刘安生教授和张乐萍教授共同主持
郑勤龙教授作了《分子检测在儿童淋巴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的报告,围绕儿童淋巴瘤常见分子异常及类型、淋巴组织肿瘤分子检测常用技术方法、淋巴瘤分子检测临床意义和应用展开深入解读,并通过多个实战病例,强调了分子检测在儿童淋巴瘤准确诊断、分类、靶向治疗选择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郑勤龙教授专题讲座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张波教授以《淋巴瘤的肺脏问题:诊断与处理》为讲题,结合典型病例,从呼吸专业的角度,展示了淋巴瘤治疗过程中的肺脏并发症(如免疫/药物肺损伤、移植相关肺损伤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同时也分享了相应的治疗策略。
张波教授专题讲座
在之后的讨论环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杨丽华教授、安徽省儿童医院汪俭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红美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宏胜教授分别就儿童淋巴瘤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分子检测与常见肺部问题与两位讲者进行了探讨,加深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也拓宽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最后第四部分由湖南省儿童医院郑敏翠教授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戴云鹏教授共同主持。
戴云鹏教授和郑敏翠教授共同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段彦龙教授带来了题为《儿童及青少年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的报告。段教授从两个经典病例出发,介绍了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分享治疗经验,为此类罕见淋巴瘤的诊疗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段彦龙教授专题讲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谊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海霞教授针对上述讲题与段教授进行了经验交流与话题讨论。
之后的疑难病例整合诊断实战演练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朱秀丽主任和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胡波主任分别带来了复发进展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以及一例多次复发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经过。郑勤龙教授、喻新建教授、周春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金玲教授以及张永红教授针对两个病例的诊疗过程,从分子、流式、病理及临床等多角度进行诠释,进一步深化了大家整合诊断以及精准诊治理念。
朱秀丽主任病例汇报
胡波主任病例汇报
大会总结:同心合力,推动协作组成员间合作与共进
在精彩而热烈的学术交流与意犹未尽的讨论氛围中,本次大会接近尾声。大会主席张永红教授和庄树铨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张永红教授感谢各位讲者的精彩讲座,她表示当前我国儿童淋巴瘤同质化、规范化治疗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轨,但复发难治淋巴瘤治疗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次会议着眼于复发难治淋巴瘤,同时兼顾少见淋巴瘤类型及合并症处理等特殊情况,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不虚此行,也希望未来协作组成员间能够加强合作、共同进步,让更多的淋巴瘤患儿获益。庄树铨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大会的召开,不仅使儿童淋巴瘤领域的同道们收获了大量专业知识,同时还将促进泉州市儿童淋巴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将造福更多当地患儿,也期待能与全国同道一起共同推动儿童淋巴瘤诊疗事业发展。
编辑 | 赵薇
审核 | 张永红
排版 | lupi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