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妇科肿瘤、围产医学以及生殖医学三大领域,近5年本学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77人、博士研究生67人。
科室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具有辉煌的学科发展历史,在国内享有盛誉。学科目前在妇科肿瘤、病理妊娠和生殖医学等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达国际先进水平。学科已建设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卫生部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与优生质控中心、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生殖免疫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研究所和妇产科学系总部均设立于此。仁济医院妇产科临床实力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年门诊量45.8万人次,年手术量1万余台;每年抢救全市近半数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近98%;生殖中心年诊治不孕不育患者40万人次,IVF总计近1万次周期/年,临床妊娠率近60%。现共有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17名,获国家973首席科学家荣誉1名、国家优青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科委学科带头人计划1名、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4名、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1名。围绕妇科肿瘤、围产医学以及生殖医学三大领域,近5年本学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77人、博士研究生67人。
八年制导师介绍
陈子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首席专家,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生殖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生殖学会联盟(IFFS)常务理事和WHO等国际组织特使。
主要从事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在临床上创新应用辅助生殖和出生缺陷防治技术,并牵头系列多中心临床研究,解决了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主持制定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不孕症诊断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等多项行业规范;阐释了不孕症等重大生殖障碍疾病的病因机制,揭示了人类胚胎基因组激活机制和染色质三维动态调控规律。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863计划、国自然重点等课题;以通讯作者在N Engl J Med、Lancet、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主编《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学》、《人类生殖与辅助生殖》、《多囊卵巢综合征——基础和临床》等专著及教材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研究方向介绍:
长期从事妇产科学、生殖医学和医学遗传学领域的临床诊疗、医疗教学与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生殖重大疾病病因诊疗机制,配子发生与胚胎早期发育中细胞命运的调控、临床多中心RCT与辅助生殖出生队列、出生缺陷防治技术与应用等。
狄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上海医学》副主编以及多个杂志编委。国家卫健委“十三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妇产科学》及英文版规划教材《妇产科学》主编,规划教材《妇产科学》(五年制第9版、八年制第3版)副主编。
发表SCI论文2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6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荣誉。所编教材先后荣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获中国医师奖、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等学校名师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个人)”一等奖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教学奖,并入选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培养计划、上海市领军人物。
研究方向介绍:
擅长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及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综合治疗。长期从事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在妇科肿瘤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权威性,注重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较早在国内开展妇科肿瘤MDT诊疗模式;主持和参与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制定多项妇产科领域临床规范及指南。同时在年轻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卵巢组织冻存的工作。
赵爱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仁济—生殖免疫诊疗中心主任。是国内著名的妇产科学和女性生殖免疫学专家。主要学术任职:上海市医学会妊娠免疫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免疫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复发性流产诊治精英联盟主席、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国家卫健委妇科内镜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第37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免疫学生殖免疫分会委员、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Frontiers in Medicine》、《Frontiers in Surgery》Editorial Board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Am J of ReprodImmunol》等多本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等。学术论文发表在Human Reprod、Frontiers in Immun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lacenta、Fertil Steril、Int Immuno pharmacol,、J Reprod Immunol、DNA Cell Biol、Mol Hum Reprod、Immunol Rev、 Oncoimmunology、 PNAS、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 & OBS、J Ultrasound Med、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编著和参与编著有关教材和专著多本,如《临床治疗学》、《现代生殖免疫学》、《自然流产》、《实用妇产科学》、《妇产科疾病诊断学》、《妇产科学》(专升本教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器官-系统整合教材)等。主译《自身免疫疾病之抗磷脂综合征》,副主译《反复妊娠丢失病因、争论和治疗》。有关复发性流产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多项奖励,主要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2005)、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5)、教育部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二等奖(20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推二等奖(2011)等各种奖项。曾获得2021教育部思政课程教学名师称号。
研究方向介绍:
长期从事妇产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妊娠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和相关疾病如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和诊疗。仁济医院妇产科生殖免疫亚专业团队在赵爱民教授的带领下,在反复自然流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国际先进水平。赵爱民教授团队目前已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免疫异常、PTS(血栓前状态)等有关的反复流产患者免疫学病因、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孕期监测方案,关于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诊疗水平居国内领先。牵头、执笔撰写制定了有关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5个:《低分子肝素防治流产的中国专家共识》(牵头,执笔撰写,2018,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复发性流产合并风湿免疫病免疫抑制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牵头,执笔撰写,2020,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牵头,执笔撰写,2020,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牵头,2021,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以及《复发性流产抗栓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牵头,2022,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这些共识为规范我国复发性自然的治疗做出了杰出贡献。
孙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亚太生殖医学会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生殖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近5年主持课题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国家级课题6项,在研经费3000余万元。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JAMA、PNAS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文38篇,总影响因子达602.724分。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入选上海工匠、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作为主要执笔专家参与制定19项中国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以副主编/副主译及编委出版学术专著8部。
研究方向介绍:
长期从事生殖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在女性生殖障碍疾病发病机制、胚胎着床调控机制、生殖遗传以及辅助生殖技术优化等临床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邱丽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仁济医院妇产科行政副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常委、长三角宫颈癌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防控联盟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阴道镜与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卵巢癌学组组长、浦东新区宫颈联盟主席、《肿瘤》、《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特邀编委。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4项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著八十余篇,其中SCI 3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女性下生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文及英文版各一篇;副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计划—“研究型医师”等多项人才计划;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17年上海医学科技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上海市青年启明星计划,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杏林育才奖,2016年上海市交通大学研究型医师等多项奖励;主持举办仁济医院光动力技术培训班等学术交流会议。
研究方向介绍:
长期从事妇科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要致力于卵巢癌转移和耐药机制研究、宫颈癌发生及进展机制研究和宫颈癌前病变及HPV感染相关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