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损伤的免疫调控及围术期神经保护。
科室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为教育部新批麻醉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麻醉药理临床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教师队伍雄厚,导师认真负责,包括终身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6名,高级职称24名。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课题1项,国家973 专项2项,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共发表论文500余篇,SCI 收录200余篇。本科室实验室临床样本种类丰富,基础研究条件卓越,可为各类实验的开展奠定重要的技术支持。科室已经培养了国家优青1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6名。
八年制导师介绍
俞卫锋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围术期器官支持与功能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担任《麻醉.眼界》、《Anesthesiology》中文版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JAPM》副总编辑。以第一负责人承担3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其中主持9项并指导科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重点课题和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各1项。主编专著11部,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总IF>300分),有多篇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Advanced Science、Cancer Communications、Anesthesiology、BJA、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ACS-NANO等著名杂志上。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另获总后勤部“科技新星”、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等各种奖励。
研究方向介绍:
长期从事肝胆疾病的麻醉与围术期处理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是在疼痛与瘙痒的发生机制、围术期肝脏与神经系统交互作用和器官保护等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现在是我国麻醉学的领军人之一,也是国际麻醉界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麻醉专家。
闻大翔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199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97至2003年攻读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于著名麻醉学专家杭燕南教授和孙大金教授。2002至2003年作为访问学者于日本鸟取大学医学院附属病院麻醉科从事医学科研工作。2014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2016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多篇发表在Intensive Care Medicine, 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 Pain等领域内国际著名期刊。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上海市基金。主编《肌肉松弛药》、《日间医疗麻醉与加速术后康复》,参编《当代麻醉学》等专著10余部,已培养研究生超过30名。曾先后入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医学人才”计划等。
研究方向介绍:
1. 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研究;
2. 麻醉药物药理及在中枢神经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
3. 围术期神经系统的药物保护机制。
杨立群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9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麻醉专业。现任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目前担任上海市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会麻醉药理学组副组长,中国麻醉与呼吸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麻醉住院医师规培过程考核委员会总 干事及结业考核督导兼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闵行区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和首批“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等计划资助,获得教育部科技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及上海交大医学院“高原高峰”计划。制定并执笔《中国儿童肝移植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2020》及《围术期规范化镇痛管理基本技术及药物的专家共识 2017》,培养硕、博士研究生 38 名。论文发表于 Advanced Science,Intensive Care Medicine,Anesthesiology,Anaesthesia、Advanced Healthcare Mateals等著名杂志,总数超过100篇,被同行引用超千次,High-index 指数为21。
研究方向介绍:
课题组主要集中聚焦围术期肝脏损伤与保护及急性疼痛慢性化的中枢机制,重点聚焦但不限于对以下科学问题的探索:
1.麻醉干预与围术期肝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
2.中枢神经系统调控肝再生的神经环路及免疫机制;
3.围术期疼痛慢性化的中枢环路机制;
4.超长效局麻药及纳米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
苏殿三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仁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中国心胸麻醉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胸麻醉学会麻醉新技术推广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麻醉专科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麻醉与疼痛学会常委,青年学组组长,国际气道学会(International Airway Management Society)创始人之一。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青年编委, Journal of personalize medicine编委, eClinicalMedicine, Molecular Neurobiology, Frontiers系列杂志,Trials,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BMJ 系列杂志,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Heliyon, 上海医学, 中华麻醉学杂志 等的审稿人。
曾获上海科技启明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十杰”“研究型医师”称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和局级课题近10项,发表SCI收录文章近50篇。文章被国际指南引用,并参与国际指南的撰写授权专利19项,发明授权1项。
研究方向介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李佩盈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目前担任仁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麻醉科副主任。曾获得国家“优青”, 科技部青年拔尖人才,英国医学科学院“牛顿高级学者”,上海市科委“青年学术带头人”、“启明星”,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等。任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 Metabolism 及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杂志副主编,Stroke(脑卒中领域顶刊)、Neuropharmacology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青年编委。担任2022英国格拉斯哥Brain大会联席主席。主持科研项目17项,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联合重点项目、重大研发计划-培育项目、中德交流项目、中英人才项目、面上项目等7项国自然。共计在PNAS、Brain、Annals of Neurology、Stroke等杂志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引用4000余次,H-index 28。
研究方向介绍:
脑缺血损伤的免疫调控及围术期神经保护。结合转基因小鼠、双光子在体成像,细胞及脑片体外培养,临床患者的生物标记物及影像标记物等,展开从分子、细胞、动物到人脑的多层次多尺度研究。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