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以命相托,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两年前,41岁的山东汉子周斌被救护车送入浙大二院,当时的他呼吸衰竭伴有严重的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只能在ICU依靠ECMO和高流量吸氧维持生命,唯一的希望就是进行肝肺同期联合移植。
双肺、肝脏同期联合抢救性移植手术,全国尚无先例。在我国著名肝移植专家、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团队与中国肺移植第一人、浙大二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团队的共同协作下,手术历经11小时50分钟,顺利完成。术后,周斌在滨江综合ICU黄曼教授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恢复良好,仅仅26天就康复出院了。
如今,周斌的生活几乎与常人无异,也实现了他生病时最大的梦想——再登一次泰山。站在山顶遥望远处,周斌感慨万千,以下是他写给王伟林教授和陈静瑜教授的信。
01、圆了重登泰山的梦想人生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我
尊敬的王伟林、陈静瑜两位教授和浙大二院的医护人员:
见字如面!
这段时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气候宜人,一切都是美好又充满希望的样子。
就在不久前,我又跟家人朋友一起去爬了泰山。作为山东人,我对泰山有一份特殊的情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泰山之巅极目远眺,世界变得如此开阔,而我变得如此渺小。在生病之前,我跟家人一起去过一次泰山,当时就被那壮阔的景色所震撼,可生病之后,别说登山了,连走路都成了一种奢望。
最早发现生病是在2016年,我总是干咳,吃了很多止咳药都没用,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肺间质纤维化。不过那时候症状不算严重,生活也能自理,我就没把这当回事。
但病情进展远比我想象中要快,到了2019年年底,我咳嗽咳痰愈发严重,呼吸困难,还伴随严重的气喘,只能靠24小时吸氧来维持生命。制氧机的管子只有1米多长,我的活动范围也就只能局限在床上,就像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
我也曾辗转多地求医,毕竟那时候才30多岁,我不甘心啊!我在医院住过大半年,医生告诉我,想要痊愈,就要进行肺移植。但因为我还有肝硬化,没法进行手术。为了获得手术机会,我又到当地一家知名的肝病医院接受了一个月的针对治疗,可回来评估后,医生的答案还是不行,除非进行肝肺联合移植。
移植一个器官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两个?医生跟我说,还没有人做过这种手术。有一阵子,我的心情非常压抑,觉得前路茫茫,看不到希望,有一回我甚至跟家里人说,别治了,放弃算了。
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和家里人在网上疯狂搜索肝移植和肺移植都能同时进行的医院,知道了浙大二院王伟林教授团队和陈静瑜教授团队,在肝移植和肺移植领域,他们都久负盛名,我找到了他们,将所有的信任和希望都寄托在了浙大二院的身上。
我每天躺在床上,已经忘了躺了多久。还记得我是2021年2月25号转到浙大二院的,那时候已经奄奄一息的我用两根吸氧管同时鼻孔吸氧和面罩吸氧,即便在这样的高流量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也只能维持在80%左右。
有一天晚上,我还在昏昏沉沉中,医护人员到病房来看我,跟我说:“明天要给你做手术了。”
我一下子清醒了,特别高兴,我听说王教授和陈教授一起给我做手术,他们都是最最顶尖的专家,当时我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这下死不了了!
从等待配型、术前调养、移植手术到术后保养,肝肺联合移植是一个在我国前所未有的手术,浙大二院移植中心团队所表现出来的医德、医风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在住院手术的时间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2月27日手术当天,我是充满信心的,医生没有放弃我,我就一定有希望!
手术后醒来的第一时间,我向医护人员比了一个OK的手势,来表达我内心的兴奋和激动,这个OK是对他们的感谢,也是给我自己的鼓励。
术后,两位教授一次一次来探望我,都非常和蔼,他们的关心,让我感动得几度流泪。
手术第二天我就能下床行走了,家里人都惊呼“奇迹”。这种自由的感觉实在太好了,要知道,我已经在床上躺了一年多,这一刻我就像一只被放飞的笼中鸟,终于又能乘风而行了。我还要感恩浙二滨江综合ICU的黄曼主任和曾妃护士长团队的医护人员,他们24小时不断的专业护理和精心照顾,让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术后第六天是我的生日,这也是我40多年的人生中最珍贵、最难忘的一个生日。家人特地给我买了一个蛋糕,我坐在病床上,亲口吹熄了蜡烛,这个简单的动作,对我而言却意义非凡。医护人员给我拍了照,记录下了这个特殊的时刻。
我恢复得很顺利,术后第26天就出院了。出院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好像“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在浙大二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原本只有90斤的我体重终于破百,花白的头发也变黑了,照镜子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这真的是我吗?生病时我的看起来像七八十岁的老人,手术后的我终于恢复了“青春”。
这些年我和王教授、陈教授一直保持联络,我们有个专属“微信群”,平时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感冒了怎么吃药、复查情况如何,我都会给他们留言,他们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我。
还有一次我在网上偶尔看到王院长在直播,触景生情,留言说:王院长你好,我是肝肺联合移植周斌,感谢你的救命之恩。让我意外的是,王院长竟然回复了:你好呀,去爬泰山了吗?现在身体怎么样?
王院长竟然还记得我重登泰山的心愿,这真的是我一生的荣幸。
现在的我生活安稳幸福,自己做点小生意,闲暇时散步、爬山,每天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女儿已经16岁了,儿子也11岁了,能陪着他们长大,是我当年不敢奢望的,如今都成了现实。
最后,我想再次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向伟大无私的器官捐献者,向浙大二院的领导和肝肺移植团队的全体医护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和器官捐献者赋予我第二次生命,我会用心生活,相信人生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我!
全国首个肝肺移植患者周斌
2023年4月
02、在您身上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顽强及医学的意义
您的来信我们已收悉,看到您恢复的这么好,儿女绕膝生活美满,前段时间更是成功实现了重登泰山的愿望,我们由衷感到高兴。在您身上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顽强及医学的意义。
我们初见是在2021年的冬天,年关刚过,急诊转运车将你送到医院,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肺纤维化晚期、肝硬化晚期、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病痛折磨得你寸步难行。从家人那里我们得知你自觉治疗无望,甚至一度起了放弃治疗的念头,但是,不轻易放弃每一位患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职责和使命,你还年轻,还有年纪尚小的孩子,我们一定要一起努力拼一把!
王伟林和陈静瑜两位教授牵头,第一时间联合全院力量,启动多学科会诊MDT对病情进行详细研判。
“患者病情危重,目前只有移植这一条路可以走,而且要快!”王伟林院长说,“根据他的状况,单纯的肝移植和肺移植都不能完全脱离危险,我建议和陈教授团队一起,共同实施肝脏双肺联合移植。”这一方案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同。
这是我国首例肝脏双肺同期联合移植,我们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不过我们手术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拥有专业的手术医生团队和ICU团队,我们信心满满。术前,我们制定了精密的手术流程,一遍遍细化,一遍遍推演,时间把控精确到分钟。最终,历近12个小时,在多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圆满成功!从住院到康复出院,仅用了26天(国外一般需要五六十天),我们联手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的奇迹!
您的坚强一直激励着我们,近年来,肝移植中心学科在王伟林院长的带领下先后成功完成浙江省首例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浙江省首例代谢性肝病儿童肝脏移植、首例减体积小儿肝移植,并在国内率先系统性阐述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技术及术后并发症防治要点,形成活体肝移植技术规范,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供体供肝和受体肾功能精准评估方案,成果被欧洲肝病学会临床指南引用。中心肝移植术后生存率达到国内领先,其中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肺移植科于2021年建科,起步虽晚,但在陈静瑜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2022年,科室肺移植手术量达148例,并列全国第一,手术成功率在全国领先水平,进入国内肺移植领先行列。同时,浙二肺移植科形成了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色。ECMO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紧急肺移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肝肺联合移植,小胸腔患者的劈裂式双肺叶移植、小儿肺移植等高难度手术在浙二肺移植科均得到非常成功的实践。
患者以命相托,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转眼间,距离您手术成功出院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期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能恢复到如今这么好的状态,除了专业的医疗指导外,与您自身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您能够继续以健康的习惯和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也欢迎您有空来到杭州,回到浙大二院走走看看,祝好!
浙大二院肝肺移植团队 2023年4月
特别说明:本文中有关于患者信息及图像,均已获得患者同意授权发布 来源 | 都市快报 记者林琳 素材提供 | 肝胆胰外科 朱韵 图 | 受访者提供 审核 | 王伟林 陈国忠 陈静瑜 责编 | 朱俊俊
为移植团队和ICU团队的医护人员 为有顽强意志的周大哥 为伟大无私的捐献者点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