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笔记】胸腺瘤的病理诊断(附下期直播预告)
内容摘要
前言
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
TET约占成人纵隔肿瘤的1/3,在亚裔中的发病率(3.74/100 万)远高于白人 (1.89/100 万);
具有明显异质性;
生物学行为可以从惰性到恶性。
手术是治疗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大部分TET预后较好,然而小部分亚型的复发、胸膜播散和肺内转移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组织病理学
WHO分类 临床病理分级:
WHO 胸腺瘤病理分类:
WHO 胸腺癌病理分类:
免疫组织化学
type B1 thymoma,TdT
P63
“Thym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 organoid features”
A.and B. Tumor with B3 thymoma-like architecture, including perivascular spaces.C.and D. Moderate expression of CD5 and focal, strong expression of CD117
分子病理
PD-L1
B2/B3/SQ 侵犯周围组织和肺
不典型A/B3 易复发、胸膜播散和肺转移
最新发现:肺转移相关的 biomarker
miRNA表达谱芯片,miRNA panel (8个)
iTRAQ定量蛋白质组技术,一组差异表达蛋白 (10个)
一个药物靶点(突变频率41%)
临床和问题
影响胸腺瘤预后的因素:
复发
胸膜播散和肺内转移
侵犯纵隔胸膜
存在的问题:
用字母代表亚型、在组织学上难以精准诊断,哪些亚型容易发生复发转移尚难以预测和确定;
反映侵袭和转移特性的分子标记 (invasive and metastaticbiomarkers)尚没有解决;
对于大多数生物行为惰性的TET,却存在着过度治疗的倾向;
是否存在不典型AB?
新辅助治疗后疗效的评估。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