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发生的扭转几乎均为鞘膜外型睾丸扭转。
新生儿睾丸扭转(neonatal testicular torsion)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产前睾丸扭转和产后睾丸扭转,统称为围生期睾丸扭转。
时期及概率
扭转发生时期:70%发生在胎儿期,30%在出生后1个月之内。左右发生概率新生儿睾丸扭转没有侧别差异。10%的病例为双侧睾丸扭转,通常是同步发生扭转。
危险因素
虽然病因未明,但可能与足月产、巨大儿、过期产、臀位产、经阴道分娩、产程延长或难产和产伤等有关。
发病机制
可能与围生期睾丸及精索的壁层鞘膜与阴囊筋膜层附着松弛,睾丸引带未完全附着于阴囊壁有关。
发生年龄
睾丸扭转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有两个高峰,一是新生儿期,即产后28天以内;另一个是青春期,约10-16岁。
临床表现:患侧阴囊红肿疼痛,睾丸肿大,质硬,患侧睾丸位置升高或横位,腹股沟区可扪及条索状物。新生儿也可无明显触痛反应,有时仅表现为哭闹、呕吐、不吃、嗜睡等症状。新生儿无法自主表达,血管组织更加脆弱,发生睾丸扭转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从而错过治疗时机给往后带来遗憾。掌握好症状和声像特点,及时做出准确判断,供临床医师做进一步治疗。
分型
睾丸扭转可分为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鞘膜外型新生儿期,鞘膜组织非常薄弱,鞘膜与阴囊壁筋膜层之间呈松散附着关系,尚未与阴囊壁紧密结合,容易发生鞘膜外的精索扭转。
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发生的扭转几乎均为鞘膜外型睾丸扭转。鞘膜内型睾丸扭转:正常睾丸鞘膜包绕睾丸、附睾的大部分而非全部,睾丸和附睾的后部与阴囊后壁附着,使睾丸位置相对固定。如鞘膜包裹整个睾丸使其失去与阴囊后壁的附着,使睾丸悬吊在精索末端而在鞘膜腔内可以自由旋转,则易发生睾丸鞘膜内扭转。鞘膜内型青少年及成人常见。
鞘膜外型睾丸扭转特征性声像图:双环征
内环积液:为睾丸鞘膜腔内积液;外环积液:为壁层鞘膜与阴囊筋膜层之间积液。睾丸扭转后的血流改变随着扭转时间延长及扭转角度的改变呈现不同的改变:早期高阻力频谱,逐渐血流消失,晚期睾丸坏死后周边包膜血流信号增多,呈“环岛”征。
围生期睾丸扭转(鞘膜外型睾丸扭转)根据病程及声像图表现分为三期:双环积液期、鞘膜钙化期及睾丸萎缩期。在睾丸发生扭转不同病程阶段,由于睾丸血供发生变化,睾丸一般会经历从肿大到缩小直至萎缩的过程,在不同病程阶段行超声检查表现出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判断所处时期,对预判睾丸存活有一定帮助。
病例分享:(宫内孕35周,单活胎,常规检查)
宫内睾丸扭转特征性声像图:双环征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