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味中药——紫苑
紫菀
来源
紫菀,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 的干燥根和根茎。别名:青菀、紫倩、返魂草。
身边的中药
01、植物学性状特征
紫菀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连柄长20-50厘米,宽3-13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圆齿或浅齿。下部叶匙状长圆形,常较小,下部渐狭或急狭成具宽翅的柄,渐尖,边缘除顶部外有密锯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狭小;全部叶厚纸质,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脉被较密的短粗毛;中脉粗壮,与5-10对侧. 脉在下面突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多数,径2.5-4.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长7-9毫米,径10-25毫米;总苞片3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尖或圆形,外层长3-4毫米,宽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质,被密短毛,内层长达8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宽膜质且带紫红色,有草质中脉。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3毫米,舌片蓝紫色,长15-17毫米,宽2.5-3.5毫米,有4至多脉;管状花长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披针形,长0.5毫米。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长2.5-3毫米,两面各有1或少有3脉,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长6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及南部、山西、河北、河南西部(卢氏)、陕西及甘肃南部(临洮、成县等)。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编成辫状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用。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02、药材性状特征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凡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注意事项
温燥证、实热证患者不可久服。
参考资料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
2.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3. 钟赣生.《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年版
4.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年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药学部 王慧第
编辑:袁宝
校对:华洋
审核:党总支宣传委员 周诗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